嚴蓉
【摘要】目的 針對乳腺癌患者在其術后化療過程中使用PICC導管的護理方式展開研究與評價。方法 選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使用PICC導管進行化療,同時加強對導管的維護、健康指導以及并發癥預防護理,對使用3個月后發生的并發癥、皮膚狀態以及心理狀態等展開評價。結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為100%,三個月后患者無不良情緒、其中1例穿刺處出現紅腫表現,經硫酸鎂濕敷后癥狀改善,無其他并發癥發生。結論 在乳腺癌術后化療采用PICC導管的患者在其接受治療過程中加強對導管的維護、積極預防各并發癥,同時加強對患者心理、精神以及健康指導,有助于化療效果的提升,并且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PICC導管;乳腺癌術后化療;導管維護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PICC置管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是指將導管通過肘正中靜脈和貴要靜脈等途徑進行穿刺,并直接到達心臟的上腔靜脈,在化療和需要長期接受靜脈輸液的患者當中使用率比較高,其優點是創傷小、留置時間長,可以有效避免化療藥物對皮膚和靜脈的損害[1]。而隨著PICC的種類和材料方面的逐漸增多,對導管的維護和患者使用過程中的護理也就變得愈加重要。目前我國對于PICC置管后還缺乏更加專業的維護,而患者在心理上對于置管也存在抵觸現象,因此,護理人員就需要不斷的學習有關PICC置管和維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升綜合素養,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2]。現就2019年度作為研究時段展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實施乳腺腫瘤切除術;且術后均使用PICC置管采取化療輔助治療;入選者均為女性;患者對研究持知情態度;排除標準:言語表達功能異常;并發其他腫瘤;肝腎肺功能障礙;精神罹患。入選者年齡25~71歲,平均(48.27±10.24)歲。其中左側乳腺癌38例76%,右側12例24%。入選患者及家屬精神良好可取得良好溝通,并且密切配合護士工作。
1.2 方法
PICC置管:PICC由美國BD公司生產,型號:長度60 cm、穿刺針18 G。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同時配合生理鹽水、固定敷料以及消毒物品。穿刺執行人必須取得PICC置管技術操作技能證書,且有多年經驗,穿刺部位盡量選擇健側貴要靜脈。對患者手術部位和位置進行評估,囑患者保持仰臥位,并將健側上臂外展,利用皮尺測量所需長度,常規消毒后進行穿刺,見回血后再逐漸推進針頭,然后退出枕芯后連接上導管,導管推至所需長度后退出針套,穿點部位可墊紗布,導管的末端需要和肝素帽連接,然后再次消毒穿刺點,并用透明貼膜進行固定。最后可采用X線片來檢查置管位置是否合適。另外,敷料去除后需對機體局部實施消毒處理,于穿刺點周圍捏緊導管且將其緩慢拔出,如若在導管拔出時出現阻力可暫停此動作,經生理鹽水沖洗后再行拔管,在此過程中需對導管刻度、有無破裂及是否完整的情況加以仔細勘查,拔出后按壓5 min,且采取無菌敷料遮蓋,同時剪除導管前端0.5 cm位置,實施細菌培養。導管維護。置管后一周內需緊密觀察,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觀察穿刺點皮膚,每周需更換一次透明貼、肝素帽以及思樂扣等,輸液前后及時沖管,對于強刺激性的藥物也要前后沖管,輸液結束后采取正壓封管的方式。間歇期每周沖管一次預防管道堵塞,肝素帽分離后則要隨時更換,尤其是輸液接頭需要充分消毒,常規每7日換一次。告知患者,PICC置管后可留置較長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導管,如盡可能不要做彎曲手肘的動作,穿衣脫衣要有順序,不可提重物,不可長時間手臂保持一個狀態[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置管三個月后發生的并發癥和皮膚狀況:從二次穿刺、藥液滲漏、皮膚損傷等方面展開評價。
2 結 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為100%,三個月后患者無不良情緒、其中1例穿刺處出現紅腫表現,經硫酸鎂濕敷后癥狀改善,無其他并發癥發生。
3 討 論
PICC,即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多用于化療、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該技術不受年齡、疾病類型以及性別的限制,穿刺成功率高、創傷較小,能夠減輕患者因多次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和皮膚損傷,相對來講不僅可以保護血管而且有著很高的安全性,為了盡可能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要采取全面、優質的護理干預和維護措施非常重要[4]。具體表現:置管前護理。護理人員應進行患者心理狀態的有效評價,依據評價結果開展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PICC置管程序、可能出現的應激效應及相關防治策略等,明確置管意義及目的,糾正并強化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能力,舒緩情緒的同時進行臨床配合度的大幅度提升。置管中護理。按照無菌操作準則展開干預,采取安爾碘及酒精棉球實施穿刺點的消毒,實際操作中需對毛發根部皮膚展開消毒;進行穿刺點的合理選擇,盡可能選擇受力側對側,嚴禁直刺血管。化療診治前,需嚴密測定靜脈通路狀態,查看有無回血亦或是滲血等表現。如若患者采取協同用藥,建議首先使用刺激性相對較低的藥物,若藥物刺激性較大可在20 min后運用[5]。另外,控制滴速,用藥前后嚴格清洗導管。置管后護理。置管后進行患者穿刺位置、深度及時間等內容的詳細記錄,且密切監測生理指標;定期更換藥液,對置管鄰近皮膚展開觀察,是否有紅腫、皮疹、紅斑及過敏等癥狀。如若患者由于體位不適而引起手部腫脹,指導其將拳頭握緊亦或是抬升前臂,以緩解癥狀;若其不明緣由手部出現腫脹,可依具體狀況實施個性化干預,且同步強化抗感染干預效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為100%,三個月后患者無不良情緒、其中1例穿刺處出現紅腫表現,經硫酸鎂濕敷后癥狀改善,無其他并發癥發生,提示PICC置管診治中配以全面、系統的護理可進行并發癥的顯著預防,亦對臨床療效起到積極作用[6]。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癌術后采用PICC置管化療的患者要加強對導管的維護,保障患者治療過程的舒適度。
參考文獻
[1] 夏 娟,邱 蓉.系統化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化療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化療依從性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01):144-147.
[2] 梁珊珊.舒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05):542-543.
[3] 黃麗君.單腔PICC導管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1):122-123.
[4] 沈 莉.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臨床護理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04):77-78.
[5] 朱慶麗,金艷影,孫 旭.PICC導管應用于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臨床應用及護理效果[J].健康前沿,2018,027(009):146.
[6] 連 婧,葉 婷,陳政羽,等.PICC在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005(01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