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峰

【摘要】目的 對呼吸內科不同治療方法應用下慢性支氣管炎診斷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根據診斷及治療方法存在的差異將選取的2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分成西藥組、中西結合組,并以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等為觀察指標,確定診斷及治療效果。結果 中西結合組各項觀察指標均強于西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內科;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1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內科常見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氣急等,加之慢性支氣管炎病情加重影響因素眾多,病程相對較長,容易反復發作,如診斷與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危害患者身體與心理健康[1]。對此,我院就慢性支氣管炎診斷及治療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呼吸內科慢性支氣管炎治療質量與效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呼吸內科收治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選取200例(已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且排除了存在溝通問題、精神障礙、治療耐受性差等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85例,女115例,平均年齡(52.44±7.58)歲,平均病程(5.82±2.58)年。僅用西藥治療的一組(100例),記作“西藥組”,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的一組(100例)記作“中西結合組”。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西藥組: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科學給藥。病情較強患者,利用左氧氟沙星(生產企業: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55)控制感染。
中西結合組:在西藥控制基礎上,對患者實行中醫辨證治療。例如,患者咳嗽氣急,存在身體疼痛、舌苔白滑、惡寒等問題,利用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藥物成分以桂枝、干姜、半夏、麻黃、陳皮、蒲公英、連翹等為主)。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處理研究所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數(n)、率(%)等進行計量資料(如咳嗽消失時間、血常規恢復時間等)、計數資料(如臨床有效率)表示,用x2或t檢驗組間比較,用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治療有效情況
中西結合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有效率達到97.00%。見表1。
2.2 臨床指標變化情況
經中西結合治療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更短,血常規指標恢復更快,且與西藥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
西藥組與中西結合組患者經治療后均有并發癥發生,但中西結合組并發癥發整概率更低,僅為3.00%。見表3。
3 討 論
慢性支氣管炎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保證診斷準確性,有效排除其他疾病干擾。通過本文研究可知,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率,減少并發癥發生概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 靜.呼吸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8):1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