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玲
誠信教育貫穿學校教學課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背景下,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力求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而高中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節點,更要加以正確引導。本文通過分析高中生誠信及誠信教育的現狀和原因,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為載體,將誠信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堂,引導學生養成誠信意識和行為,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到以誠待人,為其未來成長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質基礎。
一、高中生誠信教育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要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信,于個人而言,是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墊腳石。于社會而言,是衡量人們道德品質的標線,可以凝聚社會的普遍共識,促進社會良性循環,和諧健康發展。
當前,學生的誠信問題被越來越多人關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考試作弊。老師多給分數不改正、幫助同學隱瞞作弊行為、甚至出現集體作弊的現象,對于作弊之事不僅不感到羞恥,反而拿著虛假的成績到處炫耀,是非觀念還比較淡薄。2.金錢觀點不正確。同學之間欠錢不還,甚至拆東墻補西墻;在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情況下有些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借貸。3.自我利益至上。同學之間不誠信普遍存在,推卸責任,對于自己犯的錯不敢正視,與教師溝通隱瞞實情,或者以虛假理由請假外出。這些行為現象在學校是普遍存在的,高中生各方面能力和思想都處于長成關鍵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學校作為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要場所,應擔起教育教學的責任,重視思政課堂,將誠信教育貫徹落實。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誠信教育是指政治教師以課堂為依托,以教材為媒介,通過思想教育和實踐教學,促成學生正確的辨別、評價各種誠信現象和失信行為,使其能積極參加各種文明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誠信情感,提高誠信意識。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高中生的成長關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少年強則國強,重視思政課堂的誠信教育,有利于發揮高中政治課堂的德育功能,升華學生思想情感;有利于高中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誠待人,以誠立命;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形成互助互信的社會風氣。
二、高中政治課誠信教育現狀
高中政治課在學校的開課數占比很低,很多學校也忽視思政課的作用,尤其是高一,一星期只有兩節,所以這無形中也會對學生造成高中思政課是雜科的錯覺,得不到重視。另一方面,與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有關系,課堂上對學生的誠信觀缺乏引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知識傳授,輕情景體驗
高中教學任務相對比較緊張,所以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組織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和達到所要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知識,需要情感與態度的投入,更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情景體驗。但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大多數教師都是在課堂上演獨角戲,知識本位,忽視了教材中或課外的誠信素材,弱化了學生對誠信的認知,更進一步弱化了誠信對塑造高中生良好品格的正確指導作用。缺少必要的情景式教學,即使有課堂提問,也都變成了自問自答,學生很難愛上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課。雖然這幾年學校響應黨的號召,開展紅色知識宣講,帶領學生去紅色教育基地參觀,但是很多學校僅局限于在“好學生”中開展,帶有偏向性。
(二)教材誠信資源挖掘不夠
政治教材中不乏誠信教育的內容,但是從教材目錄編排上看,完全沒有誠信二字為標題的內容,大都隱藏在各單元中。學生自身對教材理解能力有限,很難進行自我挖掘,自我教育。因此,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對課本知識進一步拓展和再創造,實現誠信教育的目標。
三、高中政治課誠信教育策略探討
(一)學校方面
1.擺正思想政治課的位置。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不是通過一次兩次的講座宣傳就能實現的,將誠信教育貫徹課堂才是根本,而思政課是最重要的載體。學校要重視思想政治課,更要重視思政教師的培養,多爭取外派交流學習的機會,提升專業素養能力。組織師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體驗到了思政課堂的樂趣,自然就會繼續鉆研,挖掘課本知識的外延。
2.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校風學風建設至關重要。學校可以針對性的舉辦誠信主題征文活動或者演講、文藝匯演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誠信文化教育,需立言立行,需從“我”做起、自覺踐行。學校可以將這些活動,以一學期或者一個月為周期固定下來舉行,讓學生理解樹立誠信觀念的重要性。例如,近年來,金融與老百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校園貸款也進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但部分學生由于誠信意識淡薄、征信知識欠缺,存在失信行為,甚至受到非法“校園貸”、“現金貸”、“套路貸”的侵害,對學生身心、家庭生活、乃至學校教學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此,我們可以每學期邀請一次銀行專家或者法學專業學者對學生進行現場宣講活動,通過最新的案例分析,生動形象宣傳非法“校園貸”的危害和關愛自身信用的重要性。
另外,學校可以建立誠信獎懲機制。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誠信行為,給出相應的獎懲,既能端正學生的日常行為,又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
(二)教師方面
1.教師要用自己的誠信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每天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課堂課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影響學生人格形成。我一直崇尚大學時期的校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行。為人師表,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以身作則,才能在學生心目中形成榜樣人格。言傳身教,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教師必須做誠信的使者,處處播撒誠信的種子。
2.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政治課本必修一至必修四,每一本每一單元都有涉及誠信的知識點,但是都不作為考試的知識點,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情景教學運用得當,可以讓學生產生真切的誠信感受和情緒體驗。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有豐富的素材,例如專家點評、相關鏈接、名言漫畫等輔助性內容,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通過游戲、角色扮演、辯論等形式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實踐操作的能力,在課堂參與中內化知識。要達到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教師自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必要的網絡信息技術,多維度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四、結語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和道德基礎。高中生處于自我意識生成的關鍵時期,加強誠信教育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重視思政課堂,靈活運用各種活動形式,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為主要渠道,努力探究高中生誠信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培養出新時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