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公證法律服務 公證制度
作者簡介:李勇,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公證處公證員,研究方向:公證法律實務。
中圖分類號:D92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0.062
公證是公證機構依申請并按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這是一項以預防為理念的制度設計。我國公證制度的轉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為法院職能期(1946年到1954年)、行政機關職能期(1954年到1992年)以及行政、事業合作合伙制并存期(1992年至今)。現行公證制度具有權威性、功效性以及以人為本的主要特征,能夠廣泛服務于社會成員。基于公證機構的性質以及公證機構的設置內容,我國針對公證行業采用了“兩結合”管理機制,切實優化了公證環境,明確了公證法律責任的承擔主體。在大量人力、物力和有力政策的支撐下,公證員隊伍整體素質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可有效適應公證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公證機構之間、公證員之間的業務發展均衡性明顯增強,行業內部過分追求利益,公共服務色彩淡化的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互聯網時代中,相關信息技術的交織和融合形成了多樣的信息傳輸渠道,具有高效率、便捷化優勢的信息處理技術能夠為公證法律服務提供有力支持,這也意味著公證法律服務將在互聯網時代中進一步實現創新化發展,提高服務效果,拓展服務覆蓋面。
“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互聯網,又稱網際網絡,根據音譯也被叫做因特網(Internet)、英特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它是信息社會的基礎。”百度搜索對互聯網的解釋。 無論是否理解互聯網的概念,步入互聯網時代是個不可改變的客觀事實。公證法律服務的行業屬性從之前的證明已經轉變為“預防性司法證明” 。從公證行業的行業屬性改變到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當代公證人注定要成為見證歷史變革的行業群體。為全面明確互聯網時代中公證法律服務的針對方向,開展了公證行業整體發展現狀調查,充分掌握了我國公證行業整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回避公證機構性質定位、忽視公證服務價值以及對公證市場化發展傾向的容忍和對公證行業管理的錯位。基于公共產品的內涵以及對公共產品性質的判斷結果,能夠深入解讀互聯網時代中我國公證法律服務的理論,結合各學派關于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理論探討以及我國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分析結果,可證明互聯網時代中相關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公證法律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的提升。
(一)對公證從業人員的要求
公證行業是法律服務行業,法律知識是從業基礎。互聯網時代,科技變化日新月異,軟件更新迭代瞬息萬變,掌握互聯網理念是公證行業從業人員的另一種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僅僅能夠使用計算機軟件,使用互聯網工具,只是互聯網時代居民的一種本能,公證行業人員只有具備互聯網思維,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生存。現在,各項基礎的法律知識,通過搜索即可獲取,依舊停留在“懂法理、會法條”的階段去服務當事人,無異于坐以待斃。立足法律服務,深耕專業領域,在公證行業才有生存的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我國法制建設水平的有效提升,目前,公證法律服務可覆蓋民事類公證、經濟類公證和涉外類公證,公證環境和公證我內容較為復雜。面對逐步增長的公證服務案件和逐步提升的公證復雜性,公證人員和公證處數量的變化不甚明顯意味著互聯網時代中公證處和公證人員廣泛應用的相關信息技術以及初步實現的“在線公證”已取得顯著成效。在這種情況下,公證法律服務對公證人員提出了全新要求,公證人員在面對大量的公證業務以及復雜的事務環境時需要具備較高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度,以優良的信息素養提高工作效率,更新工作思路。以此為基礎,在互聯網時代中要想切實改善公證法律服務的服務效果,應針對公證人員進行服務理念的貫徹和實施,可開展公證人員培訓,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或豐富公正服務反饋渠道,完成公證法律服務從推動式向拉動式的轉變,以公正效率監督為措施,從細節入手,著力改善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業務水平。
在工程人才隊伍建設時,應引導公證人才正確理解公證法律服務理念,培養能力復合型公證業務人才,使其具備較高的信息化素養和職業綜合素養。另外,可引進績效評價體系和培訓機制,對其進行教育培訓,引導其形成持續性學習意識,推動公證法律服務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流程創新。
(二)專注用戶體驗
提供優質、專業的公證法律服務,是公證行業的服務理念之一。步入互聯網時代,隨之而來的高效、便利的工作方式,已經深入人心;社會對公證服務行業的高效、便利服務的預期不言而喻。公證延展法律服務,是互聯網時代公證服務方式對傳統公證業務受理方式的徹底顛覆,也是公證法律服務用戶體驗的一個直觀感受。小到公證后根據申請人的公證內容提示注意事項,大到公證服務前期的公證方案謀劃,服務后期的后續跟進擴展服務都是對公證法律服務的一種延展。公證服務方式立足用戶體驗,進行服務方式的變革,是互聯網時代的要求,也是基于互聯網,將種種服務的設想,變成可能。在互聯網時代中,公證法律服務應專注于提高用戶的服務體驗,可結合治理與善治理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及非營利組織的內涵,將非營利組織引入公證服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提升,結合統一公證機構的性質,堅持自主發展,自主管理,遵循利潤不得分配的原則,強化公眾服務理念,從相關渠道獲得政府的有力支持,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的合作模式,在法律制度上充分明確公證事項,通過找準行政管理定位,加強行業協會監管力度,理順條線管理機制,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公證法律服務理念。
(三)深化行業理論研究
“所謂才華,就是基本功的溢出。”客觀環境倒逼公證從業人員要進行行業理論研究,在互聯網時代法律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公證行業從業人員來講,技術壁壘的有效作用接近于零。僅僅通過對法條的解讀來為公眾提供法律服務的方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越來越多的當事人提出的法律問題日趨專業化,整個時代都在要求公證人深入行業理論研究;一方面是社會對公證行業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公證行業自身進步的一個必要條件。可知,在提供公證法律服務時應充分掌握公證涵義、信息化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以及“互聯網+”的內涵,明確互聯網時代中公證法律服務的現代化發展是順應互聯網時代必然變革的必要出路。“在線公證”是規范市場行為和維護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能夠切實滿足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
(一)受理方式改變
對比傳統公證業務受理,由申請人提交材料,提出公證申請,公證機構受理,出證;互聯網時代的公證業務受理不僅僅是從材料申請,公證辦理網絡化、無紙化的變更,通過互聯網媒介,公證申請人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也可以實現“一次都不跑”。對于一些證照相符的公證,當事人可以通過網上提交申請,公證處網上受理確認、出證,當事人“只跑一次”直接來公證處取證,亦或在當事人的申請下,公證處將制好的公證書郵寄給當事人,實現“一次都不跑”。
針對公證書的使用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務,針對接受公證書的機構也開拓全新的間接服務。“互聯網公證書”已經從設想變成了一種可能,目前針對紙質公證書的核實,我們提出通過為有核實公證書需求的機構開通核實端口的方式,將核實公證書從電話核實、傳真核實、來函復函核實等方式,變更為通過互聯網訪問公證機構核實端口,核實公證書真偽,真正實現了高效、便利。
(二)涉網證據的痛點
知識產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涉網證據的提存、保全已經逐漸成為公證保全的傳統業務,“在我國,以云計算為基礎的社會服務升級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信用云、公證云、文化云、醫療云……作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共享服務模式,云計算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優化計算方式、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和公共服務的便捷化水平” 平臺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平臺背后的數據安全人人擔憂。一方面可以公證機構和申請人可以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用更低的成本去實現公證的目的;另一方面對公證基礎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與真實性的擔憂,是公證這個“證據為王”的傳統行業不得不直面的一個現實問題。
涉網證據的固定與認可也成為了互聯網行業和公證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之一,提出互聯網公證理念的行業先驅者已經撬動了公證行業變革的板塊,互聯網時代的公證法律服務讓我們拭目以待,也讓我們全體公證人團結起來、共同努力,去實現這個大時代賦予我們公證人的行業使命
(三)“在線公證”的深化發展
目前,“在線公證”的法律屬性已得到充分明確,在信息環境的不斷演變中,“在線公證”法律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以有效提升,當前我國已具有較為完善的在線公證法律機制流程,主要為在線申請、在線受理、在線審查、在線出具電子公證書。與傳統公證法律服務相比,“在線公證”服務效率更快,服務精準性更高,用戶體驗更強。近年來,“在線公證”在傳統公證法律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逐漸通過公證軟件的多樣化發展、公正管理的網絡化構建以及線上公證業務系統的不斷完善中得以在公證服務領域廣泛應用,彰顯了信息化的公證優勢。在推動“在線公證”深化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識別現有“在線公證”法律機制存在的主要風險,包括“在線公證”法律適用機制的風險、“在線公證”技術支撐機制的風險、“在線公證”法律機制運作機制的風險,另外,“在線公證”法律機制監管機制的缺失也是“在線公證”深化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以此為基礎,應堅持公正的四個原則,立法明確公證介入“三農”等實務的法律地位,優化“在線公證”法律效力與救濟措施,以有效保障“在線公證”法律的適應機制。同時,還可通過統一公證標準和規范、統一信息安全技術標準和規范以及統一數據和信息共享技術標準和規范,為“在線公證”的深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打造全國公證數據平臺,加強對“在線公證”平臺應用的宣傳推廣,有效健全“在線公證”法律機制運作機制。通過建立健全“在線公證”業務管理制度,完善“在線公證”與保險責任制度,形成完善的“在線公證”法律及監管系統。
注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2%E8%81%94%E7%BD%91/19 9186?fr=aladdin.
薛凡,深圳市公證員培訓,“公證改革發展與公證員行業責任社會責任——黨和國家政策解讀與個案研討”培訓內容。
https://bigdat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8c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