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信息化 未成年犯罪 防治研究
基金項目:2019年河南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卓越法律人才計劃下開拓性高校法律應用型人才實驗平臺建設》(201911834038)。
作者簡介:朱玫潤,黃河科技學院商學院法律系學生。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0.082
當下信息化趨勢席卷全球,“大數據”“AI智能”等名詞也呼嘯而來。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信息化帶來便利條件的同時,基于智能軟件的增多,在線直播、短視頻的極速增長,使得信息網絡犯罪形成了產業鏈。網絡安全是一條關聯萬千的線,保障網絡安全的前提正是打擊網絡犯罪、摧毀網絡犯罪的不良產業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之于國家安全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同其他各領域安全也都密切關聯。維護國家安全,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復雜多變的網絡安全形勢,尤其需要深入認識網絡犯罪,才能分析、制定出多樣化、科學有效的防范對策,維護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
故筆者將淺談關于信息化時代下的未成年犯罪的治理研究及想法。由于網絡對青少年而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對社交平臺會存在有較強的認同感甚至依賴性。大多年輕人手機中都有例如抖音、微博等軟件。而這種充斥著繁雜信息的社交平臺極容易變成了一條誘導其犯罪的途徑。 《2010年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課題組對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形式也進行了總結?!扒嗌倌昃W絡犯罪的一種形式是,一些不愛學習或者缺乏家庭溫暖的青少年,他們會在網絡上 尋找生活的樂趣,造成上網成癮,過度沉迷網上的黃色信息、游戲,受網絡游戲中諸如暴力等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實施犯罪行為?!辈賹W誠說,“此外,還有依托互聯網的犯罪形式,如網絡詐騙等。
針對于該現象應剖開偏見看本質,對癥下藥、有效防治。
曾經筆者也對抖音有頗有微詞,認為其限制了思維邏輯與思考框架。但客觀來看,抖音是一款現象級產品,它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打開了一條新的媒體傳播途徑。既然他已經呈現在了大眾面前,應順應發展潮流與當下趨勢、結合其不可逆轉的影響力來達到治理的效果。
據筆者觀察,目前抖音是通過機器代碼來計算使用者喜歡視頻點擊頻率來推送,這雖體現了其最大的局限性。但若換個角度來考慮,可以強制性推送法律知識科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目前在智能網絡中使用較為活絡的未成年中部分人們對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認知失格,認為其“犯罪行為”會因為其未成年而被“包容”。我們首先要使未成年人確立正確三觀。認識到法律是不僅僅是自我保護的武器,更是制裁犯罪行為的工具。通過法條科普將犯罪案件中潛在因素盡量遏制于萌芽狀態。并錄制法律工作者相關短片,用其正面形象、價值觀對未成年人產生積極影響?;蛲ㄟ^拍攝改編真實案件的短劇來播放。用以恰當的方式、語言體現當事人心理。同時引導大眾樹立維護合法權益時用合法方式處理的觀念,達到有效構建和諧司法的目的。
而法律工作者在做未成年犯罪治理研究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怎樣才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怎樣才能圓滿順利地完成黨和人民交對于司法工作者犯罪防治工作任務的要求。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期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來看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有回升趨勢,但校園欺凌、涉嫌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數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對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勢復雜化,最高檢在白皮書中倡議“巡講團授課采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事例以案釋法,引入未成年人喜歡的流行時尚元素傳播法律知識?!薄白⒅匕l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法治宣傳作用”“制作推送相關主題影視劇、微電影、微視頻等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法治教育作品,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法治教育效果”。
(一)信息化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的特點
革新飛速的信息網絡應用使青少年犯罪多元化,具有模仿性、操作流水化、手段逐漸成熟性的態勢。其犯罪心理也在不斷強化、手段不斷翻新。諸多案件的犯罪人都在社交網絡平臺較為活躍,其并基本通過線上通信甚至線上作案的方式來犯罪,具有一定的組織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原因
1.青少年認知能力的限制。當下的抖音、快手上有許多“大實話”的傳播者,看似是說“大實話”但大部分都是以主觀角度來發泄、傳遞對生活的不滿,三觀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容易被其傳遞潛移默化的片面價值觀引導而對生活產生不滿。但由于其在社交平臺是趨勢向導讓人們無從看待事物需要辯證、全面看待,甚至把視頻中的主人公當作自身“共鳴”的對象,無法認知到生活本就不會一帆風順、充滿了機遇也兼并矛盾。
2.青少年教育的不完善。青少年的完整正確的三觀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對道德、獨立價值的追求能力不成熟。如若不增加正確引導、教育,在面對網絡的錯誤價值觀指引的時候,其思想認知、行為手段都會呈現出偏離主流社會的趨勢。且短視頻軟件采取的數據化計算推送模式,若青少年刷到部分對于犯罪有關的視頻,其出于好奇心對該類視頻進行搜索,在之后的推送中會時常出現類似視頻,這會無形誘導未成年人走入犯罪歧途。
而其具體作案原因或許蘊含家庭教育的缺失、法制教育的匱乏、自身心理的偏激等,我們無法逐個預知其原因,但卻可以通過社交網絡進行最大化預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三觀、培養良好品行,日常了解法制知識和法律條文、提高網絡素養,面對網絡犯罪形成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3.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還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對《刑法》不甚了解,不知道觸犯法律所承擔的具體后果,單單將目光聚焦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而試圖逃避罪責。筆者認為對于法條的具象性演繹也應當重視,比如對于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等,大部分人對于該類法條的具體內容和承擔后果并沒有了解,故對于犯罪的態度呈現易沖動、理解偏差的特點,正因如此,對于故意傷害罪等重點法條筆者認為可以融入科普、短視頻中,通過明確的法條釋明來達到樹立青少年心中的守法敬畏之心。
如果犯罪分子將其當作作案手段,我們應將其作為預防、治理手段。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做好青少年犯罪預防
以其之道治之其身是最合適的方式。充分利用和發揮信息化優勢,做到主動作為,將預防、治理相結合。通過積極并全面的對網絡環境深入了解并制定相關對策,對社會輿情、社會關注重點全面掌握并進行預防。同時筆者認為也可以通過網絡效應來傳播和宣揚正能量的法治信息,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創造出弘揚法治觀念、傳播正能量的作品。以現在抖音非常受歡迎的“四平警事”為例,其通過幽默風趣的方式進行犯罪案例的演示,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眾同時對法律也有了初步了解。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做好法律教育宣傳
社會輿論對于部分個案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由于人們對于法制環境、法制工作的重點并不是十分了解,容易造成錯誤輿論的誤導。而信息化傳播優勢可以達到可觀的宣傳效果。如前段時間播放的《決勝法庭》制作精良、弘揚正能量。但因其宣傳范圍小、推廣未構成吸引點,這部片子并沒有得到大眾太多關注。甚至除法律工作者外,知道其播放的人也是少數。故筆者認為,在制作精良法律影視作品時,應與社交平臺溝通當進行全面推廣與宣傳、預告推送等。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社交網絡,與法律息息相關的電視劇作品在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之后,其對于遵紀守法的認知、對法律工作的支持會逐漸增加。
(三)構建信息化與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動機制
在沒有全面了解法治環境、適用法條、個案細節、相關規定情況下,有部分媒體利用社會輿論別有用心的推動案件發酵,試圖輿論干預司法。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讓輿論和司法得到有效平衡。也引導人們正確理性的從法律角度來看待個案,而非用過激言論來干預正常司法活動。
筆者認為應注意在自媒體上,對于法律知識的宣傳、法治教育、犯罪防治應當形成統一的管理鏈。對于煽動性的輿論嚴格治理、不同的宣傳及管治單位之間實現統一化交流、群策群力,使用一套宣傳管理方針,監管構成體系化有利于減少突發情況、打破數據壁壘。 如趙欣宇在《法制博覽》中提到:“建立校園犯罪數據庫,針對當前校園犯罪的低齡化、網絡化趨勢,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分析各地不同的大小案例,全面考察個案特殊性,匯總各類數據,從特殊著手分析通性,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痹诖艘部梢姡⑿@犯罪信息化管理防治體系的科學性、體系化治理預防的重要性,對癥下藥、達到治理全面到位的效果。
由于經濟發展、個體差異化也使我們的思想多元化,出現各種分歧也是在所難免。即使是對公正價值的同一追求也有可能導致多種不同的解讀。在凈化互聯網環境的同時以預防為手段來進行調控與正確指引、提高其法律意識,建立時效性較強、對癥下藥的法治服務及治理。以符合青少年時潮的方式來加大投入在社交軟件上的法治宣傳、科普。做到與時俱進,對預防未成年人信息化犯罪、對未成年人了解法制環境、法律法規、與犯罪手段的影視劇搞好指導。通過對短視頻軟件、時興社交軟件的犯罪傳播途徑探索與情況分析來不斷創新對于未成年犯罪的預防治理手段。以切實對癥下藥為主線,強化并完善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嚴格措施、做好該方面的監管督導。新時代的未成年人是家國未來的希望,法律工作者力求構建并規范出未成年人信息化犯罪的治理有效措施,為推動未成年人信息犯罪的有效防治和犯罪率的降低做出積極貢獻。
注釋:
趙麗,馬月紅.見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應轉“堵”為“疏”[N].法制日報,2011.11.03,第004 版.
趙欣宇.校園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與行為預防[J].法制博覽,2017,11(中):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