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今社會環境和時代發展的共同要求,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變革,更是讓思想政治教學貼近現實實現內化的重要途徑。本文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主,探究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措施。旨在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探索義中國化進程中逐步積淀起來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著強大的功能作用。高校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和開發不足
我國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既有理論產物又有實踐產物,內容鮮活飽滿具體生動。大多數有關紅色文化的圖書、報刊等資料只存在于圖書館或歷史教科書中。教科書中紅色文化的一些英雄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表面化的介紹,沒有揭示其中所蘊含的紅色文化精髓,不能震撼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大學生自覺地學習、吸收、傳承紅色文化。當前廣泛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大多是革命紀念館或者抗戰博物館、革命基地等物質形式的內容,相對而言,革命老兵以及紅色文化精神等內容和資源沒有得到整合開發,不利于紅色文化作用的發揮和發展。紅色文化并不僅僅有物質的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形式。
(二)教學形式單一課程內容創新不足
當前紅色文化主要的教學形式仍舊是課堂教學,以理論基礎為主,鮮少將其真正融入到實踐教學當中。盡管高校老師不斷課堂上改革了教育方法,但思想理論課主要的教學方式還是“一言堂”“滿堂灌”,主要講授理論知識,教師只是簡單地在課堂上講述長征道路或者是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紅色文化誕生的年代相較于學生生活的年代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歷,很難想象和理解抗戰時期英雄們的抉擇,同時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抬頭率不高,從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難以保證。
(三)缺乏思想延伸,導致紅色文化融入深度不足
當前,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的研究較為淺顯,缺乏對紅色文化的內涵研究,部分高校并沒有對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并不是簡單的機械的融入,而是應該引導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延伸等,紅色文化融入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缺乏足夠的思想延伸和教育深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融入浮在表面,沒有結合相應的博物館參觀活動展開思想探討,也并沒有從紅色文化本質或者紅色物質文化所折射出的精神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沒有將我國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這也導致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影響程度不足,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教學效果。
二、紅色文化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紅色文化課程體系
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可操作性,學校方面應提高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學體系中以課程編排的形式促使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學校要始終堅持紅色文化進校園,每個學期的課程計劃中都安排有必修的思想政治課,對專業教師進行紅色教育培訓,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將紅色文化貫穿于整個課堂中,并增強大學生日常紅色文化教育的氛圍。在構建紅色文化的課程體系中,教師應注重紅色文化思政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設計之間的具體聯系與協調,充分考慮思想政治內容的實際教學內容,注重各部分之間的組織與銜接,以此強化高校思政教學開展過程的連續性。實際工作中,可將紅色文化與教材知識點相結合革命故事與相關課程內容相結合,更能鮮活的體現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重大意義。注重設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主要方向的紅色文化教學方案,促使思政教學與愛國教育形成系統且完善的有機整體。
(二)創新紅色文化融入形式
學校應結合時代特點,根據大學生的需要,依據當地特色,建立獨特的紅色校園文化。第一,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活動。學校可結合重大節日,定期開展紅色故事進課堂、紅色歌舞劇、紅色歌曲比賽、紅色知識競答等活動,如開展 " 緬懷先烈 " 為主題的導師課活動,讓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在入校時感受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第二,加強紅色教育的實體建設。學校、學院可在宣傳欄、文化墻上設置紅色文化宣傳欄目,在校內醒目位置放置革命先烈及其革命事跡的雕塑、張貼宣傳標語等,長期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引入讀書會以及社團活動等,提升紅色文化融入的思想深度,組織學生參觀完相應的革命紀念館和歷史博物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思想論辯會,讓學生自主總結自己的感悟,思考所了解到的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的價值和意義,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思想深度。除此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結合相應的紅色書籍閱讀,以社團或者讀書會為單位,定期進行相應的讀書分享和討論形成思想的碰撞,幫助大學生加深對紅色經典書籍和著作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引入 " 口述歷史 " 單元。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走訪當地抗戰老兵以及其他老人,通過 " 口述歷史" 的方式記錄下相應的影像,讓學生從普通人、抗戰參與者、受害者等多個角度認識紅色文化誕生的社會背景,感悟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時代意義。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老兵前來做報告或者講座等,給學生創造與老兵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為直觀深入地理解紅色文化,加深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影響。
( 三) 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形式
當前網絡信息平臺迅速發展,改變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時,也為思政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高校官方網絡平臺可添加相關的紅色文化知識以及實踐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促進資源共享與信息流通,進而不斷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黨政文化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力與滲透力,為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傳承與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促進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利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對紅色文化網站的建設進行統籌與規劃,使其與本校的文化特點相融合,由此,不斷提升思政教學工作的科學有序開展。教師應注重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創新思政教學形式,以微課、多媒體、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思政教學工作水平,實現紅色文化與高校教學體系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N]. 人民日報,2017-10-28(1).
[2]??? 李靜“.大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路徑探究 [J].智庫時代,2019,(42):102-103.
[3]??? 常婷,杜剛.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 [J].中北大學學報,2016,32(5):64-67. [2] 孫慧.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
作者簡介:
姓名:程萌性別:女出生年月:1997年10月11日
籍貫:陜西乾縣最高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