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蕾
摘?要:創新思維作為高級的人腦思維過程,通常指尋求一種突破常規定義及界限的新方法,其不但可以改變過去陳舊的思維弊端,高效地解決現有問題,而且能夠產生獨創新穎的思維模式。當下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并伴隨著其經驗、知識、年齡的增長、逐漸向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形態過渡。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策略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與進步中完善,與此同時,創新能力作為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也逐漸受到越來愈多人的重視,小學語文的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任務,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成了一個問題。
一、激發興趣,誘發創新思維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積累性。語文知識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其他學科相比,需要有一定時間的積累。第二,模仿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利用學生的模仿性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育人手段。第三,體驗性。學生需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感受、體驗,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考慮到小學生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特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摒棄過去那種“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在閱讀內容的選取上一定要淺顯易懂,在閱讀方式的培養上,不能出現過去那種老師帶領學生朗讀的單調手段。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備課時,充分掌握當下小學生的學習特質和思維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授《觀潮》這一節課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分析,提出幾個問題:“錢塘江大潮通常幾月幾號開始,在什么地方觀潮是最好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查找有關資料。一些同學習慣從課外書里翻查資料,有的同學習慣去自然科學里面找答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答案,去和教材進行比對,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去質疑老師的觀點。再比如,《蝙蝠和雷達》一文中,提到“蝙蝠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和什么東西相撞”,有的學生會提出疑問,“為什么課文用‘撞而不用‘碰呢? ” “既然蝙蝠看不到,為啥還要進化出眼睛呢?”教師可以借由這些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引導他們以自己獨到的視角來思維,從而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二、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發散性思考
在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思維定式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大敵,因此,需要通過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來激活學生的頭腦,讓學生為了盡快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而對問題進行發散性的思考,通過更多的途徑來解決現有的問題。正因如此,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解放學生的天性,打破現有的體系對他們的思維所造成的禁錮,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思考,挖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狼和鹿》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就“到底是狼好還是鹿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的論斷不盡相同,并且在課堂上就自己的觀點展開論述與探討,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芽、成長,教師們也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思考,在肯定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觀點的理論性與可行性進行完善與進化,通過適當的引導,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更加合理可行的想法,而不是烏托邦的空談,這樣的一個過程也在側面使得學生對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論述有更鮮明的認識。
三、思辨討論,營造創新氛圍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自己思維的重要時期,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學生就相同與不同、錯與對、新與舊的辯證關系進行討論,使其在不同的認識層面,進行理解問題、考慮問題。比如,在教授《司馬光砸缸》的知識背景時,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話題,司馬光小朋友只有 7 歲,他是否有力氣拿起石頭砸破缸呢,因為此時大部分學生與司馬光的年齡相仿,學生們會通過自己的角度去對問題進行探究,再比如,教學《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時,可以打破原有的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扮演其中兩只小蟋蟀的角色,通過肢體的表演表現出來,這樣可以讓思想和行為同時進行,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表演中來,更深入地挖掘課文中的新鮮要素,打破學生只專注故事本身的局限,從而從側面培養了學生探究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四、利用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文字永遠沒有親眼見到的來的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穿插一些課堂活動,通過對課堂的延伸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文字所要講述的內容與其內涵的道理,與此同時,課堂活動也能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下加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例如,在一年級的課本中有《蘑菇該獎給誰》這么一課,教師可以將小白兔、小灰兔和兔媽媽三個角色分給學生,讓學生在熟讀文章后對課文上的內容進行表演,不僅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氛圍,還讓學生通過活靈活現的表演,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更加易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產生。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所要做的正是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的探索與嘗試的同時,也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單紅娟.小學語文思維訓練的原則[J].新課程(小學版),2009(02).
[2] 李維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