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關系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從而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必須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健全監督機制,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關鍵詞:改革;政府和市場;高質量發展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本質上是在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和市場誰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直接關乎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政府和市場關系決定高質量發展
(一)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應對環境變化的迫切需要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釋放,我國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探索出了適應不同階段的政府和市場關系。經濟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新常態新形勢新挑戰,經濟工作難度更大,對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求更高,迫切需要不斷提高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水平,這就要求我國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既要“有效的市場”,實現經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發展,也要“有為的政府”,推動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
(二)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培育新動能的關鍵所在
在高速增長階段,計劃經濟可以充分發揮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充分調動社會閑散資金和資源的積極性,通過模仿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路線,帶領全國人民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技術日新月異變化下,我國只有積極發展新技術,創造新產業,才能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這就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價格、競爭等市場機制帶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也需要政府努力創造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吸引和集聚各種創新要素,這直接關系著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三)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來看,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依存。對于資源配置而言,市場自始至終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認清市場規律,提升對其駕馭能力,必須適當地降低政府對于資源配置的直接性干預,以及在微觀經濟活動所扮演的角色,這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在市場發揮作用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實現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市場為目標,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推動宏觀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共同富裕。
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點
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機制日益完善,市場競爭主體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反應越來越靈敏,對市場供求的反應越來越準確,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也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根本在于提高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也就是通過價格機制、市場競爭機制、市場供求機制等市場機制,形成以企業為核心,各類科技創新主體有效互動的運行機制。尤其是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方式、發展模式正處于長期性、根本性的改變,改革的深度、廣度都前所未有,改革的難度、復雜性日益突出,必然會觸及許多利益相關者的既得利益和預期得到的利益,這就要求必須更好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從人民反應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圍繞市場發展需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資本和資源根據市場規則和市場價格實現最優配置,按照公平的原則進行重新分配,圍繞市場發展生產,依據市場信號和市場手段自主選擇投入規模、水平,通過深化改革使得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美好的生活。
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沒有及時對人事、社保等關系民生的問題進行改革,對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突出社會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導致社會結構嚴重落后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這些問題單靠市場的力量難以突破,比如公共服務領域、生態環境領域等領域單憑市場的力量難以解決,政策扶持、營商環境、規劃引導等問題單憑市場力量鞭長莫及,這都需要政府積極引導,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和服務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需要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按照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總方向,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堅決扭轉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讓廣大人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三、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
1.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推動要素流動性提高
從廣義來講,市場體系的完整性離不開商品市場與要素市場,是兩者的有機融合。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無論是服務市場,還是商品市場,都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然而必須直面的是,要素市場發展過緩,勞動力、資本以及土地等都呈現出相對滯后的分布與優化趨勢,這一顯著滯后性無疑會成為發展經濟、釋放勞動力活力、吸引人才與技術、傳播信息的嚴重阻礙。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供給要素唯有從依靠數量增長真正轉變為質量提升,才是發展的根本道理。從這一角度來看,必須毫不動搖地深化勞動力、土地、資本市場改革。勞動力市場方面,戶籍制度改革為關鍵性突破口,這是促進勞動就業法律制度的日漸完善為主要抓手;土地市場方面,城鄉統一的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值得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方面,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重點落在實體經濟服務上,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2.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實現價格反應靈活
相比政府直接配置資源,通過價格調節供求是更加有效、合理的手段,價格上漲抑制需求,價格下跌抑制供給,以市場價格和競爭機制形成市場的優勝劣汰,這能夠促進資源向更加有效率的領域集中,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構,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并推動國際經濟的的合作和競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就要進一步理順重大價格關系,對于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電力、交通等壟斷行業產品價格以及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存在的價格矛盾,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按照擴大市場準入,提高服務質量的要求,放開由市場決定和進一步調節,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價格動態調節機制,破除城鄉、國內國外、不同所有制之間的價格壁壘,實現公平競爭。
3.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實現市場主體有活力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大市場主體的最大需求就是擁有穩定、公平、透明、法制化的競爭環境,這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各類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只有保證廣大市場主體的正常競爭,實現各大市場主體活力的迸發,才能激發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要從體制機制上確保各類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資本和資源根據市場規則和市場價格實現最優配置。要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推動更多優質資源向創新型企業集聚,全面提高要素質量和全要素生產率,為高質量培育壯大新動能。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著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1.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簡政放權是從理念到體制的有力過渡,首要任務便是辯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間的關系,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經濟的穩定增長。政府要由審批為主的工作導向轉向以監管和服務為主的工作導向,減少對市場主體的微觀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讓市場主體在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中有更大的活力、更多的空間去生產經營。
2.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解決好政府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說搞清弄懂什么是政府職責,什么是市場職責,什么是社會職責。政府只有把自己應該做的做好,不應該做的盡可能地放權,才能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政府要不斷在行政管理方式上大膽創新,充分借助于高科技、信息化技術,如云平臺、大數據,有效實現網絡互聯、資源信息共享,這是有效提升政府效率的有力途徑,也有助于提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
3.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贏得人民的滿意和信任
人民群眾對于政府行使監督權有助于政府更好的順應民意、服務民生、收獲民心。目前,行政問責制度陸續在各地市推行,收獲反響較大。把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為行政問責制的依據之一,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將各種批評建議升華成為政府改進工作,提升服務和效率的有效資源,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性來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完善信息發布制度,尤其是關于社會公益事業、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的審批和推進工作等關系民生的重要信息,通過更充分的政務公開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監督政府依法行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
[2]張占斌.堅決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N].學習時報,2019-3-29.
[3]蒲曉曄,Jarko Fidrmuc.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結構優化機理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18(1):113-118.
[4]周子勛.堅定改革開放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N].中國經濟時報,2019-15-21.
[5]喻新安.新時代推動河南發展的總綱領總遵循[N].河南日報,2019-12-04.
[6]馮俏彬.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大特征與五大途徑[J].改革縱橫,2018(1):59-61.
[7]科技智囊專題研究小組.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J].科技智囊,2018(2):5-15.
[8]黃守宏.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J/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418/c40531-29934511.html,2018-4-18.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基本科研費課題:河南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研究(20E12)。
作者簡介:李麗菲(1988—),女,漢族,河南濟源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