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實現了深度融合,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生活效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產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樣的變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互聯網的出現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互聯網+”的應用更為廣泛,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應當突破傳統的交易模式,不斷進行創新,充分運用互聯網帶來的優勢,強化外貿競爭力,互聯網對外貿的影響轉換為優勢,才能夠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競爭力,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對外貿易;優勢;影響;分析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在隨后的6月,國務院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意見》的提出標志著“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隨后國家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意見,為“互聯網+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在對外貿易過程中不斷運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促進我國貿易發展,帶動我國的經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路徑和全新的發展思路。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環境對我國的外貿交易較為有利,我國的對外貿易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低谷之后開始逐漸復蘇,而發達國家的貿易則呈現出低速增長的趨勢,反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貿易增長速度則相對較快,開始超過發達國家,這樣的經濟貿易環境,對我國開展對外貿易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從我國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固定投資加快增長,外商投資規模不斷加大,經濟結構升級不斷加快,我國的綜合實力不斷上升。根據商務部政府公開信息查詢的相關數據顯示,在已有的數據中,2017年我國外貿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果,進出口增長超出預期水平,貿易質量和貿易效率不斷提升。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中國外貿保持較快增長,結構持續優化。
從商務部政府信息公開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相關數據能夠看出,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保持了快速增長,在第一季度中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6.75萬億元,增幅達到9.4%。其中出口額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3.21萬億元,增長11.7%,進出口趨于平衡。機電產品進出口增長較快,在第一季度中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2.1萬億元,增幅達到9.5%,其中集成電路、手機產品以及汽車產品出口分別增長了25.4%、13.5和10.3%,機電產品進口1.42萬億元,增長14.9%。一般貿易占比繼續擴大,第一季度中我國的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58.3%,相較去年同期增長兩個百分點。對新興市場和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勢較好,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大宗商品進口量漲跌互現,服務貿易快速增長。通過數據分析,能夠發現我國的外貿企業總體上呈現出增長趨勢,并且貿易環境相對較好,這樣的現狀為我國的外貿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為了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采取了邊境管理政策,這一政策對對外貿易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疫情對我國外貿的影響較為有限,且呈現出階段性的特點。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疫情對對外貿易的影響也在逐步下降,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外貿進入新格局,我國貿易體量大被稱為“世界工廠”,因此不易被替代。
二、“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影響
(一)“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積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改變了對外貿易的格局。貿易的本質是交易,按照傳統的觀念理解貿易,應當是雙方面對面進行交易活動,但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格局,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如今的貿易活動不再需要面對面進行溝通,得益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即時聊天工具以及相應的溝通媒體也能夠依托網絡實現“面對面”的交談,并且這種交流方式突破了時空界限,降低了貿易的成本。同時,基于互聯網出現的各種支付方式,轉變了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使得交付更加簡單快捷,提高了企業貿易的效率。
其次,“互聯網+”優化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產品結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開始轉向以高科技產品為主的技術密集型產業,這樣的結構調整轉變了我國傳統對外貿易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貿易,這一變化也影響到了企業的產品結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現代對外貿易競爭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轉型發展,才能更好地進行各類外貿交易。
再次,“互聯網+”進一步擴大了對外貿易的銷售渠道。傳統的對外貿易中,銷售渠道和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面對面銷售和實地考察為主,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貿易的雙方不再需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依托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能夠隨時隨地在線查看企業情況,并且通過線上交易的方式,實現了即在線支付、智能物流、售后服務等一體化的操作,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也拓展了客戶群體,進一步擴大了對外貿易的規模。
最后,“互聯網+”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創新。基于互聯網的優勢,應當對企業傳統的對外銷售模式和理念進行創新,同時調整企業的結構,才能適應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對外貿易需要,這一過程也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創新,企業越發重視個性化的服務和高質量的產品,結合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同時,要加強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加強企業的生產制造轉型,由制造業向“智造業”轉變,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對外貿易。
(二)“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消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缺乏技術支持則難以實現對外貿易。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流程相對復雜,大多數固定環節無法省去,海關及貿易成本支出相對較大。因此中小企業在此過程中面臨著不利地位,由于中小企業的信息程度低,企業的實力和企業的資金有限,難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外貿交易。
其次,對“互聯網+”的應用領域有限,大多數企業提供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同質化的產品加劇了市場之間的競爭,導致企業競爭成本加劇,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最后,缺乏相應的法律條文支持,如果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法律條文存在漏洞,或缺失法律支持,則極有可能影響對外貿易的安全性,一旦出現較大的安全風險,中小企業難以承擔。
三、“互聯網+”時代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策略
(一)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是“互聯網+”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對外貿易的基礎支持,因此,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要不斷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首先重視科研投入,加強對經濟活動的研究,強化對外貿易的研究,掌握對外貿易發展的規律,結合這些實際情況對相關的技術進行突破,從而強化企業的對外貿易競爭優勢。為此,企業首先要加大科研力度,通過成立專項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對外貿易提供技術支持。其次,企業應當不斷培養優秀人才,通過人才推動技術進步,更好地將“互聯網+”轉換為對外貿易的優勢。
(二)加強“互聯網+”在對外貿易中的應用
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是對外貿易中不可缺少的基礎,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才能夠化挑戰為機遇,更好地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企業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具備“互聯網+對外貿易”的意識,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自身的優勢,積極探討能夠將“互聯網+”應用于外貿的點,并且結合相應的發展目標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其次,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轉變企業對外貿易的管理模式,通過信息共享和資源調配,最大程度地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對外貿易中的積極作用。
(三)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
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才能夠為我國的對外貿易提供堅實的支持和保障。在此過程中國家首先要做好宏觀調控,使外貿交易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這樣既能夠保證外貿交易的安全性,也能夠維護貿易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外貿的良性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配合國家深入了解對外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調研分析為制定法律法規提供依據。其次,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環境和我國經濟建設的環境,對電子商務機構制定有效的監督管理措施,保證對外貿易能夠在合法規范的操作下進行,最后,應當依托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規范,確保外貿交易中,企業能夠提供質量過硬的產品,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維護我國的外貿形象,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良性發展。
(四)加強國際間的雙邊合作
對外貿易過程中加強國際間合作是促進外貿交易的重要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時空界限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壁壘被不斷打破,世界逐漸形成統一的整體,在這樣的環境形勢下,更要依托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國際合作,才能夠為對外貿易創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相關企業和部門乃至國家應當積極參與到各類國際研討活動中,借鑒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解決外貿交易問題的辦法。同時,在進行國際間雙邊合作的過程中,應當本著共同發展的理念協商制定外貿原則,以及相應的外貿標準,營造公平公正且合理的外貿交易平臺,為外貿交易創設良好的環境。此外,還應當加強資源共享,建立對外貿易的數據庫,通過大數據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為對外貿易的正常開展提供決策和信息支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互聯網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影響。因此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應當深入分析我國的對外貿易現狀,結合“互聯網+”的時代特點,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應對“互聯網+”的挑戰,將挑戰變成對外貿易發展的機遇,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雪輝.“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觀察,2018(13):23-24.
[2]覃丹.“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論壇,2017(9):113.
[3]丁磊,朱榮慧.“互聯網+”對我國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8(10):86-87.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藏高校教師實踐實戰項目《國際貿易業務實踐訓練》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 敏(1989—),女,河南周口人,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國際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