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譽
摘? 要:時代的快速發展下,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不良因素會對青少年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飽含作者真情的抒情散文,發掘其中作者深深的愧疚、悔恨、遺憾以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是文章的關鍵所在。通過文獻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究,進行教案設計,搭建起學生與作者、文本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珍視人情的種子。
關鍵詞:青少年? 情感? 教育? 橋梁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b)-0141-03
Take Autumn Miss as an Example for Emotional Education Design
ZHOU Yu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various adverse factors in society will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young peopl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play the humanistic func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utumn Miss is a lyric full of the author's true feelings. Prose, discovering the deep guilt, regret, regret, and nostalgia for the mother is the key to the article. Explor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design teaching plans, build a bridge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uthors, and texts, and plant a cherished seed in the hearts of students.
Key Words: Teenager; Emotion; Education; Bridge
1? 寫作緣由
隨著網絡、科技的加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下所有的事物都追求高效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變成奢侈,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她們對親情的淡漠,因此,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下,教育要靜下來,特別是“以人的發展和完整性的建構為基本點的語文教育”[1]更需要語文教師的沉淀,每一次教學設計都要彰顯人文性,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 定點依據
首先,《秋天的懷念》是作家史鐵生創作于1981年的回憶性散文,初讀文章其主題似乎是贊頌母愛,若單純的以母愛為定點進行教學設計則是忽略了文本真正的價值。這是一篇構思精巧,通過對生活小事的描寫抒發自己真實情感的文章,描寫的是作者真實的人生體驗。以前后3次“看花”的不同情境,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遺憾、愧疚之感,真正的教學價值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體悟這種潛在的情感。而從教材編者的角度出發,其編寫意圖在于:希望學生能閱讀該單元的課文,加深對情親的感悟和理解,豐富情感體驗,同時從自立行間品味出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2]。
從作者的角度出發,史鐵生出生于1951年北京,1972年因腰疼而住院,治療結束后開始輪椅上的生活,1981年患腎病回家療養,之后從事寫作,于2010年去世,按其遺愿將器官捐給醫院做研究。從這簡單的介紹中能知道,史鐵生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閱讀文本,“其實就是讀者去體驗作者體驗過的世界”,選取這篇文章進行情感教育,意在讓學生透過文本,將其學習的“期待視野”和文本蘊含的深厚情感,以及作者特殊經歷這三者之間架構起一道橋梁,以真實且特殊的經歷打動學生[3]。
在寫作緣由里講到了時代變化,“文本閱讀既然是不同讀者在開放性文本中生成理解和創造意義的過程,那么對文本的解讀,就會因為歷史、時代和讀者的差異而變化,每一種閱讀都是讀者的偏見,文本的原意只是相對的,它是處在變化、不斷生成的建構中”也就是說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始終是動態的,作品的意義與不同讀者賦予它的內涵密不可分,而讀者所能賦予文學作品的內涵就源于讀者的社會體驗,我們在進行情感教學時,離不開學生在家庭、社會中個體獨特的生命體驗。
以文本、作者、和時代為依據,選擇以感受作者愧疚、遺憾和深深的懷念之情為定點,去激發學生對親情的珍視,重視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的點滴小事,實現讓學生重視人情、珍視父母付出的現實目標。
3? 設計思路
3.1 導入
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曾在一本雜志上讀到過的故事,故事里一個和你們年紀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子,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她和父母的關系有些疏遠。有一天她的父親不在家,母親就和她說幫自己染一下頭發,而這個女孩兒只說了一句“我還和同學有約呢,你煩不煩呀”就摔門而去,結果她再次見到母親是在當天夜里一家醫院的急癥室門口,她的母親由于一場車禍再也無法醒來。在那之后,這個女孩兒就帶著對母親的遺憾悔恨與她的父親過上了再也沒有母親的生活。
故事性導入會在課堂一開始就讓學生對接下來學習的內容產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靜下來去感受那種錯過的留有深深遺憾的親情,保證學生思維活躍于預定的情感基調下,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3.2 整體感知
朗讀文中描寫母親的部分。
在2-3的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始終起引導作用,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感受母親對作者的理解、容忍這份飽含深情的母愛上,以及作者對母親、對周圍世界的情緒變化上來,讓學生逐漸意識到作者的遺憾悔恨,母親在世時沒能好好珍惜她的愛,不理解她承受的是強于自己百倍的痛苦?!拔淖直旧砭途哂姓鸷橙诵牡牧α俊?,朗讀在傳統的語文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創造性的閱讀活動”,在情感教育中,要發揮朗讀的感化和教育功能[5]。
3.3 深入分析
(1)接著上面的內容,文章又是如何塑造“我”的這一形象的?部分學生朗讀,模擬表演。
明確:首先是文章中第一段寫到面對眼前美好的事物,“我”會突然把眼前的窗子砸碎,母親叫“我”去看花“我”會大喊道“不,我不去”還狠命捶打著兩條可恨的雙腿[6]。在答應母親看花后對“我”的語言描寫。面對母親突然病發,大口的吐著鮮血的樣子,“我”沒有辦法做些什么,看著母親被送往醫院,心里久久無法平靜,原來這一別竟是永別,母親離世之后與妹妹二人去北??椿ǎ爬斫饽赣H深深的愛與她的痛,終是在母親離開以后在懂得要珍惜,只能連同母親的那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以上的這3個部分都可以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去嘗試表演,尤其第一段中對“我”的動作描寫?!爸袑W生具有擅于模仿的天性,游戲的本能”,這里設計了讓學生去模仿雙腿癱瘓的“我”這一角色所發出的動作,在不同情境中的樣子,從而讓學生去體會“我”在這樣的情境中是一種怎樣的情緒、怎樣的心理,讓學生從模仿中直接感受到作者前后情緒的轉變,尤其在母親突然去世之后,“我”因為失去母親,因為母親在世時候沒能好好珍惜母親的愛而留在心里的永遠的遺憾,以及心里的深深的痛苦之情。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和角色朗讀這兩種設計,將文章中的場景再現于眼前,再現于課堂之中;同時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走進作者內心世界,使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零距離,真正實現“體驗作者體驗過的體驗”。
(2)在動作模仿之后,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真情表達,可以結合實際去發自肺腑的闡述自己的理解與經歷,這樣就可以真正意義上領悟到作者通過文字所表達的深深的隱痛、對母親的深深的懷念,在理性中意識到,生活中一定要珍惜父母的愛,不要給親情留下遺憾,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3.4 拓展延申
介紹作者生平,插入《合歡樹》《我與地壇》中的內容。
讓學生更加了解作者,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懷念之情,同時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也會給學生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殘疾的身體并沒有阻擋作者實現人生價值的腳步,讓學生意識到她們所擁有的是最好的資源,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怕生命中的困難,有勇氣去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小挫折,無論遭遇什么都要好好生活[7]。
3.5 作業
將今天所學習的內容講給父母聽。并將學習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下節課前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讓學生和父母溝通,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實現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讓父母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中的學習所得。引導學生將學習感受記錄,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有記錄并交流的習慣,這樣就成為學生的榜樣,可以讓學生也形成記錄生活的習慣,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 設計反思
首先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的閱讀教學中“作者背景”“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的這一個系列的僵化模式,而是將重點明確放在情感教學上,遵循了系統論中強調的“整體—部分—整體”,“綜合—分析—綜合”的閱讀路徑。有學者說,對于人物形象的把握應該是小說教學的重點,不應該是散文的教學重點,在散文教學中應該淡化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在教學散文時對文中的人物,又必須去進行一定的探究,作者對人物動作、語言、外貌所進行的描寫,就是要抒發自己內在情感,所以在設計中有對作者和母親二者人物的分析以及動作行為的模仿,旨在讓學生深切地體會人物背后的真實情感。
參考文獻
[1] 趙曉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以教學《秋天的懷念》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11):52-54.
[2] 李鵬.期待視野的喚醒與融合——接受美學視野下的閱讀教學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9):127-130.
[3] 馮立剛.《秋天的懷念》(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2017(7):64-66.
[4] 李鳳.《秋天的懷念》教學現狀調查和教學內容建議[D].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8.
[5] 魏媛.《秋天的懷念》與《合歡樹》的互文性教學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8.
[6] 魏曉美.在基礎教育中教育技術的設計[J].科技資訊,2016,14(2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