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賢春
審美素養是人的素質結構中重要部分,是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隨著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日益強烈,審美品味不斷提高,這對設計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的要求。
一、藝術設計專業審美素養的現狀
1.美術基礎薄弱,審美素養能力較低
由于社會的需求與發展,近幾年各類企業對形象推廣的重視及房地產室內裝飾行業的火爆發展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報讀室內設計、平面廣告、新媒體等藝術設計類專業。目前很多學生都缺乏藝術基礎和審美素養,以筆者任教的東莞技師學院東城學院為例,19級招收的新生在中學階段參加過特長生考試(藝考)的學生幾乎沒有,在中學階段除常規美術課外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美術基礎訓練,導致大量沒有美術基礎及審美素養不高的學生進入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習,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教學難度。
2.課程形式單一,課時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大部分都強調學生的設計技能(電腦軟件的操作能力)。很多人都認為,電腦設計類軟件掌握熟練就能符合設計公司的崗位需求,包括目前的很多各種設計類競賽如果在限時內可以完成現場作品的基本可以獲獎。這樣便造成了在課時設置上非常重視在計算機房的設計軟件操作訓練,美術基本功的訓練時間所占比例很小,美術鑒賞(設計鑒賞)課程甚至是沒有;更有甚者打著適應社會的旗號主張學生參加各種設計類的考證,從而從教學設計上就忽略了學生美術功底的夯實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對藝術設計的重要性。
二、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
1.加強基礎教學,夯實美術功底
室內設計、平面廣告、新媒體等藝術設計專業雖然方向不同,但是素描、色彩、速寫、構成等在所有藝術設計中的基礎地位是同樣的,只有具備繪畫基礎知識,才能將設計中各種理念表達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設計表達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美術基礎訓練不僅僅是繪畫技巧上的學習,更是審美素養的積累。沒有美術基礎做后盾,根本無從談起審美素養的提升。所以在教學課時的安排上,在入學第一年的課程80%的都必須安排美術基礎教學,打好美術功底,提高學生的基本繪畫表現能力,是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的首要環節。
2.注重傳統文化,學習經典藝術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藝術設計雖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發生變化,但它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古典園林建筑息息相關。
但目前學生因為受現代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審美觀“西化”,他們自身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有限,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傳統的東西已經過時,在設計中一味追求“新、奇、特”或表現現代、西方的風格。其實任何藝術設計都離不開傳統的文化,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當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加強學生對傳統優美古典建筑園林及各類設計的學習,感受傳統經典藝術的美,在設計中向傳統學習,借鑒優秀、舍棄糟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開闊視野,提高審美修養,為以后的設計生涯積累知識。
3.開設美學理論,提高趣味性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好的設計師,必須有較高的美學理論素養,必須了解中外藝術化發展史,必須熟讀中外優秀藝術作品。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就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把握所設計內容的形式美法則,設計出極具文化品位的設計作品,有文化品位的設計才是持久的、永恒的。所以在我們日常教學中,要適時開設一定數量的美學知識理論課程,讓學生接受藝術的熏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趣味。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