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德
摘 要:新收入準則于2017年7月頒布,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會計處理的調整及應對,本文從新收入準則的變化和特征分析,研究了機械制造企業在新收入準則下的會計影響和對策。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 機制制造企業? 收入核算影響及對策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深遠又迅速,科技進步突飛猛進,企業經營的交易方式也有著大量的創新,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亟待修訂,因此我國財政部在2017年7月發布了新修訂的收入準則。在新的準則中,收入確認的思路發生了很多改變,給會計實務帶來了新變化和新挑戰。本文將從新準則的變化、特征和對機械制造企業的實務影響及對策進行探究。
一、新收入準則與舊收入準則的比較分析
新的收入準則實質上是將舊準則中建造合同準則進行了重新的修訂與整理,進而形成了一套針對企業與不同客戶間簽訂各類收入相關合同后的會計計量標桿。與2006年頒布的舊準則相比,新準則更有利于報表使用者對不同企業之間的業務水平可比度的清晰認識,有助于報表使用者及時發現某個企業不同期間業務模式發生的變更。確認收入時,只有符合了合同中所有項目的約定條款,合同甲方對商品及服務才具有控制權,這一時點為乙方確認收入的時點。合同約定條款指的是,合同雙方商榷和承諾的具體的條款,雙方對于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必須是明晰的,因此合同的實質是合同雙方交易形成的基石。
總結來看,新收入準則重要突出了合同,它是不同類型收入確認的必要前提條件。
二、新收入準則的特征
首先是新準則的收入確認模式更為豐富。新收入準則對原有的收入模式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梳理,不再以業務類型的不同來強行區分準則,而是從合同為出發點,按照合同約定的條款,將合同上方需要履行的義務和責任的完成作為新的收入確認的判斷依據,進而避免了原有準則的缺點。
第二,新準則的收入確認時點與舊準則中產生了區別。過去,財務人員收入確認的時間點是牢記于心的“風險或報酬轉移點”,對于銷售商品的乙方企業來說,應當確認收入的時間點為銷售時,然而這一時點的風險可能并未完全轉移。但新收入準則中,對于銷售收入確認點更多的轉為甲方企業對控制權的轉移和經濟利益轉移的,新準則的改變,使得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在財務報表中得以更好地展現。
第三,新收入準則推動了合同簽訂的細致化和明晰化。新收入準則的發布,同時規定了合同簽訂雙方進行和合同內容簽訂時必須要更為詳盡地約定甲乙雙方應當履行義務和承擔的責任,雙方對于轉讓的商品或提供勞務服務的內容以及具體的收支條款要足夠明確,同時簽訂的合同要具備合理的商業交易實質性。
三、機械制造企業的收入核算影響分析
首先,新收入準則對于合同成本資本化的指引,更為細致,對于制造工期在一年以上的大型機械設備的銷售收入確認和成本確認具有影響。
新收入準則要求,企業進行合同成本資本化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該項合同發生的成本預計可以收回,二是發生的成本支出需要攤銷期在一年以上。與過去的建造合同相比,新的收入準則對于可以進行資本化的成本支出的范圍是有所縮小的,這就會使得費用化的支出比例將高于原有的會計處理方法,費用化的支出增加,直接會導致機械設備在制造過程的期間企業的會計報表的利潤總額下降。
第二,新準則對于合同完工進度的衡量標準的改變會對機械制造企業的收入確認時點產生一些影響。
原有準則對按照完工進度確認收入的方式進行的規定主要是以下幾種:一是按照現有發生的合同成本占預計總成本的比例,確認完工進度進而確認完工收入;二是按照合同已完成的工作量占預計合同總工程歐諾工作量的比例確認完工進度進而確認完工收入;三是按照實際完成的工作進度進行測定,進而確認完工進度并確認完工收入。
上述三種對于完工進度的確認方法存在很多實務操作的問題,機械生產人員和會計人員對完工進度具有很高的信息不對稱性,主觀判斷和客觀實際情況可能會存在較高偏差,從而使得收入的確認具有可操縱性。
新收入準則對于完工進度的判斷方法則更為精細準確,即投入法和產出法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對機械制造企業來說,一般會導致同過去準則相比,收入的確認時點分別為有所延遲和有所提前。以投入法下為例分析,新的收入準則認為投入成本并不囊括低下的效率導致的預算外發生的人工費用,這種觀點對履約進度會產生影響,在按照該新準則要求的履約進度規則下,收入確認的時點會較過去相比,產生一定的延遲。
四、新收入準則下機械制造企業的收入核算對策簡述
對于機械制造企業會產生的上述兩種問題,我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機械制造業器內部的改進。
一是,加強機械制造過程中的基礎成本管理流程,明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歸屬于機械制造流程中的直接成本開支,加強基礎數據的整理與成本財務分析,剔除生產過程中不必要或者冗余的作業成本和輔助開銷,從而提高機械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用于生產過程中的費用化支出,進而削弱新收入準則下生產過程中費用化支出的提高帶給企業利潤表的影響。
二是,通過培訓、經驗交流、效率同報酬掛鉤等多種方式提高機械制造的工程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生產知識技能及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投入,嚴格執行生產預算,避免制造過程中的成本產生人員超支。
三是,對機械制造企業的財會人員應及時將新準則的知識、準則實質要求的變化范圍進行全面的培訓,加強財會人員對于新收入準則的主觀判斷能力和使用能力,企業在財務實操過程中,才能更精準地按照新準則的要求進行會計確認。
五、結束語
新收入準則的頒布,是更注重了我國會計實務與商業實質的關聯關系,是實質上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密切接軌,當前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機械制造業企業更好地應用新收入準則,對于其自身國際業務的擴展更為有利,新準則,新機遇,新挑戰。
參考文獻
[1]肖紹平,黃蘊潔,湯洋,等.跨國企業集團執行新收入準則的重難點分析——以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9,7(13):34-37.
[2]張俊.新收入準則的主要變化及實施建議[J].中國商論,2019,9(16):12-13.
[3]南芹芹.新會計準則下制造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思考[J].商訊,2019,13(35):87-88.
[4]楊廷春,劉苗.新收入準則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適應性措施探討[J].中國經貿,2018,11(2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