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歡歡
摘 要:本文以分析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為切入點,進而說明我國當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出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方法,以供同行探討交流之用。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風險管理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公告 [2019] 第15號的施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形成。改革 LPR 本質上是解決我國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并存問題,從而提高利率傳導效率。不過,面臨著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也承擔著更大風險,故而,強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1、淺析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服務優化和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卻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一些風險。現將風險類別予以總結,茲述如下:第一,信用風險。面對利率化市場環境,商業銀行為了實現收益可能會將貸款投入高收益卻也是高風險的領域,諸如房地產行業。且若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不足,不良貸款數額將會不斷增加,從而引起信用風險。第二,利率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面對的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其中長期貸款采用一年一定分段計息方式,所以企業客戶短期貸款以及個人客戶的一年以上的住房貸款將會成為商業銀行期權性風險的來源。而隨著商業銀行含權債劵的逐步豐富和不斷發展,作為利率風險表現之一的期權性風險將會成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對象。第三,流動性風險。利率化市場背景下,滿足資格的企業也可進入金融市場,這將直接加劇商業銀行之間以及銀行和其它銀行類機構之間的市場競爭,其一外在表現形式便是存款等資金來源競爭加劇,直接對銀行資金流動性管理,或者說對存款穩定性造成沖擊性影響。
2、試論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從既往研究成果來看,我國商業銀行于利率市場環境下,其傳統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亟待改革和創新。
2.1??? 管理機制不完善
利率管理體制不完善是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可直接造成利率風險增加。且受限于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上更為重視流動性風險的偏向性,利率風險長期并未收到其應有重視,這樣直接導致利率管理機制不完善成為一直以來未能解決的問題。
此外,利率化市場雖然是全球金融發展趨勢,但是在我國發展歷史并不久遠,緣于資本市場未成熟和分業經營約束,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呈現出明顯的計劃體制特性,而這也是影響利率管理機制不完善,其應用工具、采納技術和運營手法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2.2??? 經營缺乏靈活性
如上所言,我國商業銀行存款等資金來源競爭加劇,導致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受到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威脅。事實情況是商業銀行資金渠道的確比較狹窄,且容易為貨幣和利率政策所影響,因而基于資金情況與市場特性來開展利率管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困難重重,面對利率風險,也極為被動。
在實際面臨利率風險情況下,商業銀行因其經營創新方面需要時間較長,所以一般難以及時做出反饋,予以解決。而且,現階段商業銀行的利潤大比構成是存貸款利差,經營創新方面并沒有因此做出改善,缺乏靈活性,依然過于依賴存貸款利差。
2.3??? 較少使用金融衍生產品
不論是否處于利率市場化背景,商業銀行為了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均應完善業務結構,提高風險抵抗能力。而在率率市場化背景下,使用金融衍生產品,可以一定程度的分散利率風險。但是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整體上較少使用金融衍生產品,且對其使用和應用過程缺少完備的監管體系以支撐利率風險管理方案的落實,從而難以體現金融衍生產品風險分散的功能性優勢。
3、綜述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路徑
由上可知,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而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并沒有采取有效機制來監控和控制該類風險對銀行發展的沖擊,故而,探討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路徑,具有現實意義。
3.1??? 建立利率風險管理監測模型,完善利率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完善是提升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的基礎,因而,商業銀行可以以利率風險管理為依據,建立利率風險管理監測模型,有計劃和有方向地實時監測和追蹤銀行資產和負債等信息,從而為銀行資產結構和業務結構調整提供數據基礎,降低利率風險。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和完善利率風險管理監測模型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掌握銀行自身及客戶的數據,還需要對整個金融市場各項相關數據(諸如:市場利率、同業利率等)進行實時跟蹤和分析,以便銀行能及時根據宏觀或微觀金融環境,推動金融產品自主定價的落地,由此降低銀行自身的利率風險。
3.2??? 積極調整商業銀行業務結構,提升經營靈活性
現階段商業銀行的利潤大比構成是存貸款利差,這是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但是,一旦貨幣和利率政策有所微調或變更,商業銀行將直面巨大利率風險,且無法短時間之內解決。因而,在此社會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積極調整自身業務結構,加大中間業務在銀行總體業務中的比率,諸如保險箱服務、投貸聯動業務、提供買賣外匯、代理保險等業務的比率,提升經營靈活性;或者建立多元化資產管理模式,諸如將一部分業務重心轉移到新興產業中來,把個人貸款業務也當做重點工作來抓等等。
不過,我國現階段中間業務開展方面并不成熟,同金融體系完備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因而在調整業務結構時,可以參考他們的先進經驗,去粗取精。當然,因為社會體制存在差異,在開展業務時, 仍然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為基點,推出相關中間業務。
3.3??? 樹立金融創新意識,運用金融衍生產品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于人民銀行完善的監管體系基礎上,我國想要建立健全且有效的金融市場,需要增強各所銀行之間、銀行自身內部的互動,從而保障金融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分享。這便要求銀行當樹立金融創新意識,脫離計劃管理模式,從而確保面對突發事件時,完成信息交互,了解前沿信息,為利率風險管理提供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
同時,金融衍生產品的使用,在利率化市場背景下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銀行分散和降低利率風險。諸如銀行基于利率風險管理監測模型監測到風險來臨,可以依托債券期貨、利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產生的效益對沖利率風險,或者是以利率互換等方法降低風險。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衍生產品的使用過程中,也伴隨著潛在風險,因而,銀行也需對其予以制約和規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面對我國商業銀行銀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經營缺乏靈活性和較少使用金融衍生產品等缺點,我們需要建立利率風險管理監測模型以完善利率管理機制,積極調整商業銀行業務結構以提升經營靈活性,和樹立金融創新意識并運用金融衍生產品來管控利率風險,以提升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保障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保秀平.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商業銀行利率管理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20(04):59.
[2]??? 劉陽.利率市場化下城市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度量及應對[J].經濟研究導刊,2019(32):126-127.
[3]??? 安澤瑛.淺析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313.
[4]??? 張偉,李靈慧.利率市場化、價格競爭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基于16家上市商業銀行面板數據的動態 GMM 檢驗 [J]. 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9,31(04):50-60.
[5]??? 吳成頌,王超.利率市場化、外匯市場波動和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