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姚道如 曾凡靈
摘 要:文章通過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主要課程進行教學探索,針對專業課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教學信息化手段落后相對于學生對信息化手段學習途徑感興趣之間的矛盾,如何緊隨時代高效并準確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將是教學改革難點。文章就汽車單片機及局域網技術課程為例,具體闡述課程性質、功能定位、具體目標、教學過程等內容。通過教學全過程具體實施和學習效果分析了教學改革的成效。促進了本專業教學的進一步提升和優化。
關鍵詞:信息化;汽車電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U4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5-234-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of the main courses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backwardness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methods an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informatization methods. How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will be a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refor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utomotiv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local area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as examples, specifically expounds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specific goals, and teaching process.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each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effect. Promoted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this major.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Vehicle electronics; Teaching Reform
CLC NO.: G434; U472.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5-234-03
引言
本文主要是針對汽車電子專業中汽車單片機及局域網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不恰當,線上教學手段還比較滯后等問題進行探索。
目前,《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技術素養觀轉變,要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信息素養能力,要利用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合作,將信息技術嵌入教學系統[1]。可見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環節具有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必要性。相關文獻還都集中在課程建設中的課件資源,考核模式等內容上,信息化手段只是作為一個平臺發布教學內容,使用相對比較單一[2]。不能將信息化手段穿插到整個教學完整的環節中。
本文詳細闡述了汽車單片機及局域網技術課程教學全過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具體應用和總結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展現教學改革的成效。為后續教學和相關課程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1 教學分析
1.1 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是在學習了《汽車電器與輔助電子系統》課程,具備了一定的汽車基礎知識和汽車簡單電子元件以及電路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理論+實踐的課程,其功能是對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面向汽車電子產品類輔助研發、生產、維修等工作崗位,培養學生對汽車單片機系統和車載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檢修能力,為后續《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汽車底盤電控系統檢修》、《汽車車身電控系統檢修》課程學習奠定基礎的專業核心課程。
1.2 課程功能定位
通過對本專業畢業生工作崗位的調研,結合學生畢業工作實際內容,分析課程功能定位,細化崗位能力培養。如表1所示。
1.3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采用新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劉巖主編的《汽車單片機及局域網技術》教材;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有:計算機運算基礎--數制;汽車單片機結構;汽車單片機工作過程;汽車單片機尋址方式基本概念;單片機指令,符號說明;數據傳輸類指令;算術運算類指令;邏輯運算及移位類指令;控制轉移類指令,常用偽指令;汽車電腦內部電路分析;汽車電腦的檢修及實例講解;汽車電腦軟件程序檢修及項目實踐講解; 總線的概念與作用及系統波形檢測;其他車身車載總線系統概述和基本結構分析。大眾車系CAN總線檢修及故障分析;汽車電源系統故障及實例。
1.4 學情分析
《汽車單片機及局域網技術》課程主要授課對象是高職院校汽車電子專業學生,大二第一學期,通過對大一一學年多個基礎課程以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掌握,已經具備了學習本門課程的前期基礎。
課程對于對物理電學等方面要求較高,這一方面的恰恰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比較欠缺的,課程抽象化比較強,對具體電路的分析等要求較高。因此想要學生能夠對課程加深印象,提高興趣,必須理論和實踐以及信息化模擬相互融合[3]。
1.5 教學目標
通過對本課程上課學生在過去一年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本身的能力與特點等方面,結合本專業以及課程對于就業崗位的能力需求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教學目標。
1.5.1 知識目標
掌握汽車單片機結構;單片機指令;汽車電腦內部電路分析;總線系統波形檢測;大眾車系CAN總線檢修及故障分析;汽車電源系統故障及實例等。
1.5.2 技能目標
能夠自行分析汽車單片機工作的原理,并通過具體檢測工具,檢測數據,分析數據,定位汽車電腦故障原因;能夠具體分析總線系統波形含義,故障波形檢測,及實車線速更換檢修。
1.5.3 素養目標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資料檢索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
2 教學過程
2.1 課前任務
在教學云平臺上,對該班級信息,班級學生等信息進行設置。針對該課程設置項目化教學和任務驅動形式的課件。在每次課堂教學前,要設置好課堂教學所需的內容,例如課件、教學視頻、課堂中需要互動環節設計等[4]。
課堂教學前具體實施:在云課堂中發布課程通知;發布教學內容的問卷調查,以便對學生該項目內容掌握情況做到全面了解,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環節。
調查后根據統計結果,設置課后鞏固練習作業;發布前期自學教學短視頻。
2.2 課中教學過程
2.2.1 項目任務導學
根據本次課程內容設計項目的任務,并在云課堂發布本次課堂學生具體完成任務目標明細。通過汽車企業具體情景任務的短視頻,讓學生體會工作實際場景。
2.2.2 分小組PK
學生分成小組,同時完成相同的任務目標,教師實時根據學生具體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對各小組進行打分和點評。由此激勵各小組同學要團結合作,分工明細,互補長短。
2.2.3 問題分析,內容討論
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進行小組分析討論,以及頭腦風暴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在云課堂平臺進行后臺數據監控查看小組參與人員情況和討論內容。并時時記錄。
2.2.4 課堂測驗
本次課堂主要內容完成之后,為檢驗本次課程學習效果,在平臺中發布課堂測驗題。通過測驗題統計結果:分數分布情況、失分較多題目、學生完成人數、完成時間等內容分析,發現學生的不足,并根據結果,針對不同學生發布相應的鞏固練習并及時督促學習情況。
2.3 課后總結和延展
(1)課后針對本次課程發布企業前沿內容供學生學習;
(2)通過平臺查看整個教學課程中,每個學生綜合得分,例如在小組活動中配合情況,課件學習時長,作業完成情況,參與討論情況等;
(3)根據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及反饋,總結本次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3 結語
為了提高汽車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本文依托我校的云課堂平臺設計了完整的信息化教學內容;通過對課前、課后、課中以及企業工作崗位實際情景拓展,并融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詳細統計并做數據分析;及時掌握每一位同學學習情況,由此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和鞏固,能夠很好的進行分層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任滿,羅方贊.基于信息化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堂教學改革[J].內燃機與配件,2019(24):289-290.
[2] 瞿磊,貢勛,姚東偉,楊帆,李守娟.基于混合式教學法在汽車構造與拆裝課程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以“發動機活塞連桿組的結構認知與拆裝”教學設計為例[J].汽車實用技術,2020(10):239- 241.
[3] 張峰玉.深化“三教”改革《汽車客戶關系管理》新形態教材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20(11):285-286.
[4] 陳靜,趙峰,劉永強,戴其華.基于信息化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以“汽車活塞環的拆裝及測量”為例[J].汽車實用技術, 2020 (1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