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君茂
摘 要:為了適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需要,財政部根據《會計法》、《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規范各行政及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其中也包括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行,單位固定資產的價值評估、計提折舊等均發生變動,雖提升了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但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本文探析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對策。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 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管理
一、政府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管理
(一)固定資產的價值評估及計價
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價值評估主要包括初始評估和再評估環節,其中初始評估指固定資產的市場價值,其也是資產的入賬價值,再評估指在初始評估基礎上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等進行重新估算與確認。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入賬需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如入賬時存在公允價的,依照公允價入賬,若沒有公允價則依據相關合同約定價值入賬。1、外購的固定資產按取得時的成本計量。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該資產交付使用前發生的全部必要的成本計量。3、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有關憑據注明的金額加相關稅費等計量;無相關憑據但按規定經過評估的,其成本按評估價值加相關稅費等計量;無相關憑據未經過評估的,其成本比照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加相關稅費等計量;無相關憑據未經過評估,也無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的按名義金額計量。4、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方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等計量。
(二)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
新制度要求單位在權責發生制基礎明確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范圍及年限,并采用實提折舊方式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而2017年我國也針對國有資產管理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如要求事業單位編制年度固定資產使用報告,包括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情況、資產使用分析及總結等。
(三)固定資產的清查
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還應加強自身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具體為單位基本情況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清理查、損益認定、資產核實和完善制度等。單位財務人員、資產管理人員和資產使用人員相互配合按照有關規定、制度開展清查工作,通過清查,必須做到資產賬表一致、資產賬實一致,并根據相關規定做好資產的損益認定及賬務處理。
二、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問題
(一)資產管理意識不足
實際工作中部分單位管理層仍未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忽視自身固定資產管理職責,檢查中未設置資產賬簿,固定資產核算與再評估等工作不到位,沒有組建相應的監管部門實施動態監督,出現固定資產無序管理現象。同時當前多數會計人員及相關資產管理人員無法適應政府會計制度下的工作需求,降低了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質量。
(二)資產使用效率偏低
資產使用效率偏低也是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固定資產分類不準,導致資產的折舊年限不準確,從而制約了固定資產核算效率,特別是通用設備類和專用設備類資產。現階段部分事業單位的資金多來自財政撥款,財政資金收入支出增大,固定資產的維修、更新投資隨之增加,特別是電子類產品及操作、應用系統的更新換代,而這一現狀也使得單位在未明確固定資產使用價值前提下盲目采購與使用,致使資產利用與客觀需求不符,降低了資產的使用效率,造成資金和資產的浪費。
三、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實施固定資產管理措施
(一)優化基礎管理工作
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管理層首先需正確認識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并全面學習《政府會計準則第 3 號——固定資產》等文件。單位應以領導層為重點對象,將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單位領導年度審核中,提高領導層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其次,加強員工專業培訓。聘請相關專家學者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專題會議,組織財會人員前往高校或培訓中心進行專業學習,定期開展政府會計制度文件學習大會,通過專題會議、學習大會、專業培訓等方式提升財會人員專業素質。
(二)強化相關管控機制
內控制度建設中,事業單位一方面需構建科學的組織架構,即結合歸口管理、統一領導等規定設置相應的歸口管理與使用組織機構,包括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固定資產評估小組、財務管理部門等,針對不同業務活動設置相應的崗位,并針對不同崗位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配備充足的資產管理人員。另一方面,單位需進一步細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嚴格管控固定資產的業務記錄,要求相關人員定期與財務核對賬單,在保證賬實一致的同時促使單位及時發現并解決資產管理的問題。同時制定崗位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并針對采購、驗收及調撥等環節制定相應的管控機制。要求固定資產評估小組及時核實資產變動中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設立內部審計等監督部門,對資產管理實施動態監督。
(三)全面提升使用效率
為提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政府會計制度下單位還需在預算申請前期全面測評固定資產性能,分析資產配置的必要性,以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同時制定固定資產使用機制,財務部門在采購、使用固定資產時,需依據往期核算結果、市場價值等進行可行性論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事中控制。例如某水利單位創新固定資產管理方法,針對工作中必要的但使用機會較少的固定資產,單位開啟共享模式,通過固定資產租賃等方式降低單位的開支,從而避免單位固定資產閑置浪費現狀,提高了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四)創新新舊制度銜接
針對當前多數事業單位新舊制度銜接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新制度施行中,單位需全面清查、盤點固定資產,并完善固定資產系統,將原固定資產科目余額轉入新固定資產科目,并將補提固定資產折舊計入新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內。具體工作中單位可利用年限平均法實施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核算,并結合單位現狀,預測相關固定資產的經濟利益。這一環節單位需將固定資產成本作為相應計提折舊額,明確計提折舊方法的不可變更性,并強調文物、檔案、單獨計價入賬土地等固定資產不列入計提折舊范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面,單位需按照相關規定將固定資產分為六類,并依據每類資產標準設置其折舊年限,在明確各類資產折舊年限后事業單位不得更改。
四、結束語
政府會計制度下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定義、計提折舊等出現創新,但就其實施現狀來看仍存在部分問題,新時期,單位需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強化相關管控機制,全面提升使用效率,并創新新舊制度銜接工作,以實現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胡文平.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12):294.
[2]張黎.淺議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J].納稅,2019,13(04):179.
[3]陶蕓.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