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
摘要: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礎,抓好高職教育是提高整個職業教育的重點和關鍵。高職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整個職業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打造高職教育高效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旋律,“聚焦課堂,打造金課”也成了當下高職教育戰線熱門詞語之一。本人有幸參加了2019年江蘇五年制高職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培訓班學習,通過幾天的省內外高水平的專家講座、學員分組交流討論、典型分院辦學管理經驗分享學習,讓我收獲頗多,感悟頗深。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對高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及解決措施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學習認識與思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問題;原則;措施
一、目前高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課堂大多數還停留在過去的傳統的以理論為重點的教學方法上,這與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技能等綜合目標是不相符的。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育觀念過于落后
在我國的高職教育中,很多高職教育工作者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而現代社會結構層次的快速轉變和更多新生職業快速誕生的現狀,要求高職教育順應職業環境的變化,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環境并有很強自主學習能力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因此,改變教學觀念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教學內容缺少實用性
課堂的教學內容應根據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進行定位,也就是以企業為導向進行轉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高職教育應以某一職業崗位為依據,以職業崗位的“必須”“、夠用”理論知識為度來構建崗位能力框圖,需要開設哪些課程、教授到什么程度、均由崗位能力決定,它強調的是崗位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的教學內容在很多的方面還是以一個“縮小的本科”為本位的。在教學的設計內容上忽略了其在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缺少實用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具有很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卻束手無策,缺乏創新能力。因此,學校要多和企業合作,了解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以職業能力為基本支架構建課程從而設置教學內容進行培養。
3、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高職課堂教學“教師中心、教材中心”依舊比較突出, 只注重對學生的“教”,卻沒有關注學生的“學”,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沒有體現岀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過程較死板,教學方法單一, 課堂缺少活力,最終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實踐教學的實施階段,容易出現形式化的問題,教師專注于演示和學生重復操作,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導致實習效果不佳。
二、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則
1、高職課堂教學應以能力為本位,面向職業群
課堂教學必須具有工作能力的“接口性”和崗位的“針對性”與“時效性”。依據這個原則,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但是,這并不是否認理論教學,只抓實踐教學,而是兩手都要抓,高職教育是要培養有發展潛質的人的教育,而不是培養一個操作者。
2、高職課堂教學目標必須要有明確性
也就是說每一堂課學生必須要掌握所學,實現職業技能目標,滿足學生的個人價值需求,做到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高職課堂教學必須具有有效性。
要保證高職課堂的有效性,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就應當了解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方向,關注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的新動向。必須了解企業不斷改變的人才標準,在職業環境的變化下實施,這樣學生的就業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三、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高職教育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課堂的教學方式都需要改革。在課堂改革中,只有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整體聯動改革才有成效。本人認為對職業課堂的教學改革,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能力本位課程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根本的高職教育提出以就業為導向,就是要培養社會和市場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要對目前的行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職業崗位所需要的人才,然后歸納學生應該具有的職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基本支架的課程體系,由此開設相應的課程。
2、開發能力本位教材
對于教材,教師首先確定教材在本專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共基礎課還是專業課,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開發教材。教師應根據行業需求首先對專業能力進行梳理論證,再對所需要講授的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有主有次地進行分析。最好是選擇一些職業院校所用的精品教材,這樣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領域。再次,教師應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計問題。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應掌握好尺度,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域,由淺入深。
3、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應該有的放矢,教學目標應該清晰、具體。那么如何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呢,這同樣離不開學校和任課老師對目前社會職業崗位群的調研,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目標,做到讓學生學有所用。
在時間分配上,重難點的討論安排要合理明確,做到心中有數。另外, 教師要把握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要適度,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難點,進行全面把握。與課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相呼應,教師合理安排好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講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路、方法、觀點,講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從這點出發,在一堂課的教學安排中,本人認為,教師應首先創設情境,根據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然后教師帶著這些問題對新課進行講解,把握住重難點,有層次地實現教學目標。
4、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高效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用項目教學法、“實景化”實訓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單”導學法等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把課堂的時間盡可能多的給學生,讓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和享受課堂,課堂節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這并不是說在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全盤否定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學課堂中的積極因素應該予以保留,讓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比如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方法不在新舊,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去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5、教學反思與評價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主要看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看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運用情況。教師在每堂課過后,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管理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評述,甚至可以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定,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力求每一堂課都是高效的。
總之,高職課堂的教學改革,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的學,注重學而非注重教,只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愛學習、會學習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當然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高效課堂不是一揮而蹴的,它需要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勇于探索和積極反思,在攻堅克難中突破,砥礪前行,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