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平

【摘要】基于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不讓幼兒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覺得這就是對學生最大的愛,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缺失勞動技能,也缺乏責任心,不懂得關心他人。幼兒園通過勞動教育使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讓家長堅定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信念,共同參與進來,形成家園共育,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長久的支持。
【關鍵詞】勞動;行為習慣;發展;家園共育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是相對忽視的,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及人們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在對幼兒的勞動教育認知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實施起來卻仍存在巨大偏差,為了找出偏差的原因,筆者對本班30名幼兒家長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從以上兩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已經有了勞動教育的意識,但由于缺乏理論支持和成功經驗,導致家長沒有信心和耐心一直堅持下去,并且有了完全依賴學校教育的情況發生,鑒于此種情況,我園決定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幼兒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币虼?,幼兒園開展勞動課程是十分必要且緊迫的,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將勞動與幼兒教育融合,培養幼兒的正確勞動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促進家園共育
1.開設勞動日,增加勞動課程,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1)開設勞動日
將每周固定一天定為“勞動日”,并且幼兒全天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一系列的勞動活動,主要由幼兒動手,教師作輔助支持。例如,帶幼兒參觀農作物的種植,并組織幼兒種植蔬菜瓜果等,讓他們體會到親近大自然的樂趣的同時也懂得食物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這樣每周一天的重復強化,使勞動意識在幼兒的頭腦不知不覺的生根發芽,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增加勞動課程
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入一節勞動課,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讓幼兒了解什么是勞動,該如何勞動。同時,通過一些游戲來刺激幼兒勞動的欲望,讓幼兒從對勞動的漠視到對勞動的渴望,從而引發幼兒自主勞動的行為意識。
2.將勞動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逐步改變幼兒的行為習慣
隨著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進入幼兒期后, 幼兒已經具備了參加簡單勞動的能力,同時也產生了強烈地與成人一樣參加實踐的需求和愿望。但是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各方面能力發展不足,他所能從事的勞動還也僅限于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和為班級、為家庭服務。
(1)自我服務
剛入園的幼兒很多都不具備自我服務能力,如,不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不懂得整理自己的玩具,甚至不能自主如廁等,自我服務是幼兒走向個體獨立的第一步。因此,從幼兒踏入幼兒園第一天開始,便要將自我服務教育貫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同時,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完成幼兒行為獨立的目標。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教師應根據幼兒特點在日常教學中穿插一些可以鍛煉幼兒勞動能力的小游戲。如,組織幼兒開展穿衣、穿鞋比賽活動等,幼兒們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努力,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增強,同時自我服務的信心和意識也均有很大的提高。
(2)為集體服務
在班級設置值日表,將幼兒按四至五人一組分配并拍照,將照片貼到值日表上,每天幼兒可以按照值日表輪流來進行值日,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了解值日流程,并且懂得如何與其他幼兒合作一起收拾玩具、擺放桌椅、餐后清潔餐桌和地面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勞動能力,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領導才能和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對其日后步入社會亦有深遠影響。
3.家園共育,讓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只是終身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對于幼兒來說,最直接的教育就是來自于父母的言行。古人云:“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子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因此,家庭教育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現在很多幼兒在家里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究其原因是父母對幼兒的溺愛以及對自身教育的不自信,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我是爸媽的小幫手”“我為家人做點事”等活動,讓幼兒將在學校的勞動行為和態度帶回家中,除了可以強化幼兒的勞動行為和習慣,還能讓家長感受到幼兒成長的喜悅,從而堅定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信念,共同參與進來,讓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長久的支持,同時還要統一家長的認識: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幼兒幫倒忙,讓幼兒在試錯中逐步成長。
4.通過“寶寶爭章”的方法來激勵幼兒努力完成教育目標
幼兒園在開展勞動課程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保持對勞動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寶寶爭章激勵”法,給每個幼兒建立寶寶爭章檔案,并將檔案張貼于教室墻面,幼兒在校園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勞動教育目標,即可獲得一枚印章,回到家中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成為爸媽的小幫手,亦可獲得印章,得到一定數量的印章可兌換相對應的心愿、承諾或者指定禮品,這樣不僅能促使幼兒自主地去勞動,還能在與同伴的競爭中勞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幼兒園勞動課程的意義和長遠影響
1.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讓幼兒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 有利于幼兒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通過勞動課程,不僅能引導幼兒完成個體獨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學習勞動技能,提高動手能力
通過勞動課程,可以讓幼兒學到一些勞動技能,得到生活能力的鍛煉, 為未來的獨立生活做準備。在勞動實踐中,幼兒通過反復練習,動手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均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例如,幼兒的自我服務勞動中,哪怕幼兒吃飯時會弄得一片狼藉,也讓他自己吃飯,這樣他才能從不斷地練習中獲得經驗,動手能力得以提高。
3.鍛煉意志,提升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勞動除了動可以訓練人的動手能力和反應能力, 還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能力。幼兒在勞動實踐中,面對一次次的失敗,再重新一次次的嘗試,思維需要不停地轉換去解決問題,在通過不斷地嘗試,不僅獲得了直接經驗,意志力和自主思維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幼兒最終獲得成功的成就感還能成為其自主勞動和解決問題的巨大動力,如此便可形成良性循環,使其一生受益。
4.為步入小學做好準備,為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孩子在幼兒期如若嬌生慣養,不熱愛勞動,對其以后一生都將有不良影響, 長大以后想再培養是很難的 ,試想一個孩子在上小學時不會自己系鞋帶,不愿自己背書包,吃飯弄得臟兮兮,這是一件很可怕且可悲的事情。幼兒園的勞動課程可以引導幼兒自主勞動,并不一定強求幼兒能取得怎么樣的勞動成果,主要是為了培養其對勞動的良好情感和行為習慣,為以后的能力發展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勞動對于幼兒來說是可以得到快樂的游戲,是可以提高能力的鍛煉,是尋求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的過程。因此,勞動對于每個幼兒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當前物質條件相對富裕的時代,且家庭中子女稀少,導致大部分家長對于幼兒的勞動教育十分匱乏,幼兒園開展勞動課程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學習技能和勞動實踐的機會,還為家園共育指明了方向,因為勞動是貫穿一個人的始終,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因此,勞動教育更能引起家長的共鳴,更容易形成家園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參考文獻:
[1]施建偉.怎樣加強幼兒勞動教育[J].寧夏教育,1997(Z2).
[2]李冬梅.在勞動教育中發展幼兒個性[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3(25).
[3]鄭娟玉.淺談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及實施策略[J].幼兒教育,2019(02).
[4]陳月玲.談幼兒自我服務勞動教育[J].學周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