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祥
【摘要】“思想教育,愛心建設”,是指在班集體建設中要以思想教育為基調,以愛心建設為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筆者認為,班集體建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思想教育、言行示范、環境建設、家庭輔助和個性發展。本文將對這五種方法加以扼要的闡釋。
【關鍵詞】思想教育;愛心建設;言行示范;班集體
今天,隨著新時代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現今素質教育的主旋律。而班集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基本都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進行發展。可見,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總結了“思想教育,愛心建設”的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班集體建設中以思想教育為基調,以愛心建設為目標,將使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變化,為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奠定基礎。筆者在已有的心得體會基礎上加之新的探索,闡述以下五種班集體建設的方法:思想教育、言行示范、環境建設、家庭輔助和個性發展。
一、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班集體
(一)集體榮譽感教育
班級是學習最重要的場所,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創造力是在集體中表現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學習的氛圍,是班集體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個班主任孜孜以求的。筆者現在帶的這個班,剛開始時表現非常差。這些學生一進入中學便表現出散漫的特點。剛開始的一星期,班內學生上課不認真、下課追逐打鬧,作業不交、衛生不做,毫無集體榮譽感可言。查找原因,原來是因為在這個班集體中,學生們都沒有集體感,也感覺不到一絲學習氛圍,人心渙散。所以,筆者立刻召開了班會,對學生說明學習的意義,說明班集體的重要性,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班集體的一份子,都要遵守學校的紀律,遵守班級的規則。如果繼續如此下去,就如一盤散沙,我們處在這個班級中的每一粒沙子都會被風吹去——就這樣,筆者在這個班會上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些學生聽得眼圈都紅了。筆者見收到如此好的效果,立刻把話鋒一轉,引導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并不是沒有補救的辦法,跟著就頒布了我們的班規、學習要求。要求每一個同學都要遵守這個班規。如果有違反者,就要相應地為班集體做回一件好事。聽到這樣的規定,全班學生都拍掌為之叫好。筆者聽到學生們這么大的反應,心頭鼓起了更熱情的干勁。同時,筆者還讓全班學生寫了“我想跟班集體說……”的建議,讓學生們把班上的一些存在問題指出來,寫下自己心中的班集體是怎樣的,檢討反省自己是否有做錯的地方,確立態度和行動方向。很快,大部分學生都把這篇小建議交到筆者手上了,筆者對這些心里話、小秘密、小建議一一認真作好筆記,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作了班規的更改,使之更細致更符合班情。在期中考試,學生們都非常努力,考出了較理想的成績。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上來了。因而整個班上學習風氣就好了。這樣,班集體就凝聚起來了。
(二)感恩教育
“感恩”就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國家的培養之恩……學會感恩,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在這方面,筆者找來一些感恩的資料與學生們分享,例如,在今年疫情肆虐下的李蘭娟、鐘南山等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跡,讓學生得到心靈的凈化。這樣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德育工作始終,使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學生擁有了感恩之心就會更加熱愛班級、學校、家鄉、祖國、世界,就會對他人充滿了愛心,也就擁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礎。
除了以上兩種教育方法外,還應定期對學生開展一些養成教育、禮儀教育、生命教育、交通法制教育的學習。學習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參觀一些圖片展、可以開座談會討論、也可以觀看影片等等。例如,在上一學年,筆者結合學校開展“交通安全認識”的活動,筆者對學生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交通安全認識比賽課”。把學校發下來的交通安全圖片剪下來,上面有一些行為是安全的,有一些做法是違反交通規則的。筆者把它們一個個舉起,讓每一組同學進行搶答。這樣,就把枯燥的交通安全學習開展得氣氛活躍,生動形象。
二、言行示范,讓學生有了學習的榜樣
行動的力量這種無聲的語言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有力量。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有了生動具體的形象作為榜樣,便容易具體地領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隨著學、跟著走。這樣就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那么,這些道德行為規范好了,班集體也就形成了一種優雅的學習風氣。有鑒于此,特別是在班干的安排上要非常謹慎。當然,班主任有直接任命某某為班干部的權力,但何嘗不讓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呢?這可以把一些在同學身邊有影響力、具有良好榜樣的同學選出來,“立德樹人”,用德影響人,讓學生管學生,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三、環境建設,讓學生感到班集體的溫馨
教室是學生在校時間較之宿舍而處得最長的地方,這也是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硬性條件。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習者心曠神怡,精神抖擻,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室環境布置中,筆者充分發揮其立德育人的功能。在黑板的兩旁,每天都會抄出兩句名言名詩,上課時就利用三分鐘與同學一起賞析,并讓學生分享下心得。而在黑板的上面一小部分,則是英語的“每日一句”,可以說警句,也可以說電影臺詞,有意思又有樂趣。這種學習方法意義深遠,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面,效果甚好。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中,我們開辟了的“少年的舞臺”,不僅有老師張貼的書法,還有學生杰作,學生欣賞到自己也能榜上有名,自豪感、榮耀感油然而生。
四、家庭輔助,讓學生處處接受教育
當然,一個班級不是召開了一二次班會就能把班集體建設好的。一些脾氣較倔的、搗蛋的學生還是會反復違反紀律。那么,筆者就“對癥下藥”了,一個一個地對他們進行談話,從他們自身的性格、家庭的情況,各個擊破。如果這樣還沒有效果,再請家長來協調教育。通過家庭的合作,那些“問題”學生的轉變會有良好的成效?,F今經濟大潮下的農村,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平時可能只有自己在家,或者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那么,作為班主任更要特別關注這類學生,因為這類學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有效管制,是最容易出事的,存在紀律散漫、上學遲到曠課等現象。對于這類學生,要對他們特別關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情緒、心理……讓愛心、細心、恒心感動他們。同時,我們還要與他們的家長取得聯系,如有特殊情況應立即與家長商量,讓家長協助教育,這樣也為班集體建設下了一步好棋。
五、個性發展,讓學生向多方面前進
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個性品質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班集體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主要陣地,也是展露學生個性特長的重要舞臺。作為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才能使每個人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在班級中,我們就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我得到充分的肯定,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才能給學生提供創新的保證。例如,有些學生特別愛勞動,那么,我們就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在筆者曾做班主任的一個班里,有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他非常愛勞動,有什么工作都爭著去做,不怕苦不怕臟。筆者發現了他這個優點后,安排他擔任衛生委員一職。結果他無論什么清潔、勞動都身為士卒,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班在每次的衛生清潔評比中都獲得好評。
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作為教育者要意識到,通過“思想教育,愛心建設”, 運用合理的適合班情的管理方法,才能使班集體健康成長,才能使班集體建設成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園。
參考文獻:
[1]李天敏,高軍.淺談中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J].新課程(上).2004(05).
[2]李偉勝.班級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