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余晶晶
摘 要:通過對江西省內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狀況,進行多視角的分析后,面對江西省高職院校發展新形勢、新任務,運用帕森斯的 AGIL 模型功能主義理論,有針對性地提出立足于自己特色國際化發展路徑建議,以H學院為典型案例,實施國際化發展策略促進學校快速跨越式發展,全面展示江西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圖景。
關鍵詞:國際化辦學;國際交流;辦學模式
1 建設目標
以江西省“雙高計劃”H 院校為實證研究的典型案例,就其實施國際化辦學模式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重點對“雙高計劃”院校在“校-校-企合作”協同、“產教融合” 模式貫通、“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分析。
2 建設思路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之后,教育部、財政部及時啟動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提出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標準要求,亮出了“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的預期目標。基于雙高規劃,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實力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措施。一些沿海開放省市秉承國際化教育理念,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模型成熟, 優勢明顯。
對于江西省的高職院校來說,從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設到現在的“雙高計劃”,我省高職院校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圍繞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戰略,國際化研究更好的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世界情懷、先進教學理念“雙高計劃”院校。
文章嘗試以江西省內“雙高計劃”H 院為研究對象,探究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院校的國際化的發展路徑,用大量的樣本、豐富的訪談和客觀數據采集呈現H學院國際化發展現狀。本文通過對學院內二級學院或系,教師和學生進行學校教育國際化的問卷調查,分析內容涉及國際化理念、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國際化、教師國際化、國際交流活動、保障和服務國際化、特色項目等方面,較為全面展示“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國際化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與此同時,還對江西省“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國際化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豐富的訪談,以及從“雙高計劃”院校的描述,梳理出江西省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特征和面臨的困境,并以帕森斯的AGIL模型為指導,建構出 H 學院一套體現針對性和適用性的國際化辦學評價體系。
3 建設內容與措施
1)圍繞著江西省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問題。專門選取了江西省內高職院校H學院為對象,對其實踐國際化辦學的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在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構一套省內國際化發展水平的評估指標體系。通過評價和分析,準確把握H學院國際化發展現狀、優勢和問題,在借鑒國內外大學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國際化發展的對策和措施,全面展示江西省內高職院校國際化未來發展圖景。這些對策和措施體現了地方性和高職院校的類別特色(如林業類高職院校),同時可為同類型、 區域性特色高職院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借鑒。
2)構建江西省高職H學院國際化辦學的協同模型。本研究從國際化辦學的問題出發,立足于全球化、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訴求,建構了以“校-校-企合作”協同、“產教融合”模式貫通、“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協同模型,從研究問題、研究內 容與新時代訴求三方相結合,進行學術創新。國際化發展模型提出“提升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實現了多層合作主體協同,不僅打破了當前省內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中單層次協同的瓶頸,而且延展了國際化合作辦學的時間長度與效用空間,在江西省范圍內來說,有首創價值。
3)協同學理論、國際交流與具體個案相結合的交叉實踐創新。研究將更新江西省高職“雙高計劃”院校中,國際化作為辦學研究的分析框架,這是協同學理論、國際交流與具體個案相結合的交叉實踐創新。協同學屬于系統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工具,運用協同學理論分析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系統的內在運行機理,探索了系統內的子系統之間在序參量支配下的協同作用,整合了高職院校國際化合作辦學的系統、結構與要素之間關系,一方面搭建了新的高職院校國際化合作辦學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也指導了江西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合作辦學的實踐,這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價值。
4)構建“三位一體”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型。以“校-校-企合作”協同、“產教融合”模式貫通、“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協同“三位一體”為策略,構建江西省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型,以豐富和發展江西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創新。本研究將在綜述國內(外)國際化路徑探析的基礎上,對國內“雙高計劃”院校國際化發展優勢進行總結,并通過剖析國外職業院校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取其精華,合理借鑒。
5)用協同學理論構建國際化發展路徑。將江西省H院國際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系統,作為復雜的開放系統開展研究,運用序參量、漲落、支配、協同等協同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圍繞高職院校 國際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進行研究。
4 預期效益
1)省內原生態典型案例。研究以江西省“雙高計劃”H 院校為實證研究的典型案例,就其實施國際化辦學模式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重點對“雙高計劃”院校在“校-校-企合作”協同、“產教融合” 模式貫通、“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分析。
2)探索區域性特色類型高職院國際化研究范式。根據H院自身發展水平和特色優勢,建構國際化發展模式,根據學校的類型功能定位選擇國際化發展策略,為探索區域性特色類型大學的國際化研究范式提供實踐依據,為省內其他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國際化合作辦學模式創新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昌貴,曾滿超,文東茅.研究型大學國際化研究[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12.
[2]劉曉亮.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6.9:68-76.
[3]劉亞琴.山西省普通高校教育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6.
[4]馬萬華,李巖松.首都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0:270.
[5]陳學飛.談談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若干基本要素[J].比較教育研究,1997,(2),6-9.
[6]馮晉豫,詹健.大學國際化水平評估指標的比較與分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5,4,(2),32-38.
[7]申超.高等教育國際化概念辨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6),46-47.
[8]韋英哲.華南師范大學:立足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J].廣東教育,2017,(6).
作者簡介
鐘鳴(1982-),男,漢,江西贛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與證券、電子商務、國際交流。
余晶晶(1984-),女,漢,江西贛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與證券、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