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惠珍
如何引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分數、百分數、倍數解決問題是小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曾遇到這樣的尷尬場面:在計算練習或是分析分數解決問題例題時,學生理解掌握的效果較好,可是一旦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各種類型的失誤五花八門,錯誤率居高不下。在調研測試中,“分數解決問題”一直是失分的“大戶”(附錄1有例子),學生也因之降低甚至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進一步學習受到制約。學生解決分數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數學教學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在教學中,我根據分數解決問題自身的關聯點,做了如下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含有分率的句子入手,加強說意的訓練
解答分數解決問題,關鍵是讓學生明白哪個量是標準量,哪個量是比較量,哪個量是哪個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這是解題思維的起點,而這個起點往往是要從含有分率這句關鍵句入手才能得到解決的,它也是解題的突破口。為此,在平時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六月份捕魚噸數比五月份多,意思是()和()比,把()看作標準量單位“1”,這道題如果求六份捕魚多少噸?應怎樣解答?求五月份呢?經過反復的訓練,學生對含有分率的句子的含義就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同時通過說意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分析數量關系,確定算法
在分數解決問題數學中,如果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它們的數量關系,并用恰當的板書反映出來,將有利于學生理順解題思路,突破解題難關。因為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都隱含在題目的問題與條件之中,只有弄明白了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才能確定解題的運算方法。
三、比較辨析,總結解題規律
數學是充滿聯系的整體,完成一個新的教學任務后,教師要把新的知識,不失時機地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進行比較辨析,總結規律。使原有的知識系統得到完善和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結構,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應用。
(一)比較辨析。比較辨析是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數學手段。對一些易混稽的知識,通過比較辨析,突出知識的區別點和關聯點。可抗干擾,理清學生的知識系統,澄清易混淆的地方。
(二)總結解題規律。著名教育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那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所以,在引導學生比較辨析關聯點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解題規律,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得出分數解決問題的解題規律有如下四個步驟:一抓、二定、三找、四解。(簡稱“四字法”)。一抓,抓住含有分率的句子;二定,確定標準量,確定運算方法;三找,找比較量,找比較量的對應分率;四解,列式解答。
給學生歸納總結這樣的解題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具有價值的本錢。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鞏固記憶,能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準確性。特別是解答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如果掌握應用這種規律,解題的速度有增無減,準確率較高。
從含有分率的句子入手,加強說意地訓練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起點和突破口;分析數量關系,確定算法是解題的關鍵;比較辨析總結解題規律是前二種方法的結晶。通過三個方面的訓練,大部份學生對解答分數應用題都能選擇正確的算法,準確地找出比較量的對應分率,大大提高學生解答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部分學生變學會為會學,能用規律去對癥下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全面素質,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益。
倍數解決問題同樣可以引導學生用這種轉化方法來解答,讓他們知道這種解決問題可同樣用“四字法”來解答。所以在教學分數解決問題新課之前,我會復習倍數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他們的關聯點后,可用同樣方法解答。在教學百分數解決問題新課之前,我會復習分數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他們的關聯點后,可用同樣方法解答。學習完這三種解決問題后,可把三種題目放在一起,進行溝通,整合復習,引導學生知道他們的關聯點,掌握統一的解題方法。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省時、省力、高效,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分析能力、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開拓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