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俐
摘 要:近年來,學生心理危機在學校危機事件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成為國內熱點問題,部分專家甚至認為學生已成為心理問題的“重災群體”。學生心理危機是指學生某種心理上的嚴重困境,學生遭遇超過其承受能力的緊張刺激而陷于極度焦慮甚至失控的狀態。因情況緊急,以往的應付方法失效,內心的穩定和平衡被打破,易導致嚴重后果。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措施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措施研究
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的前期識別和干預是學校危機應對方案中的基礎,相較于高成本的事后補救,及時有效的事前干預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校園危機事件的損失。教師在日常管理中應從實際出發,探索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多方識別和干預途徑,通過科學化、智慧化的手段確定心理危機干預對象,果斷采取干預措施,為處于心理困境的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和支撐,盡可能的將危機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阻止危機事件進一步升級。
1 心理危機的含義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在突然遭受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者長期心理精神壓力,生活狀態發生明顯變化時,原本內心的穩定和平衡被打破,以致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和行為障礙等,一般在面臨心理危機事件時多伴有抑郁、自閉、自殺、精神障礙等現象。
2 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的必要性
目前,大部分學生都處于懵懂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身體、心理等方面發育都相對不成熟,對于陌生、不穩定的環境因素,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緒,繼而引起嚴重的心理危機,為學生教育工作帶來較大阻礙。因此,如何有效處理學生心理危機,已經成為現如今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心理危機加以有效應急處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心理層面的束縛與限制,獲得更為廣闊的交友空間,并從精神、心理上尋求慰藉,進而減少因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給學生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減少暴力沖突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心理壓力極高、情緒極其不穩定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產生沖突,如破壞公共物品、與學生之間發生打斗等等,當這些暴力沖突無法滿足其心理壓力發泄時,就又可能會出現自殺、傷害他人行為,繼而引起犯罪。心理危機的有效處理,能夠將犯罪、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之中,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
3 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措施研究
3.1 廣泛宣傳、及時舒緩
學校可以提供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平臺,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選修課、心理健康專欄等,盡可能地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自查自糾。與此同時,學校還要提供舒緩壓力的渠道,如建立線上線下聊天室,學生在線下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談心、聊天,及時舒緩壓力;線上可建立如夸夸群,噴噴群一樣的匿名聊天室,當學生有難以啟齒或者不想對熟人傾訴的問題時,可在網上匿名發布咨詢,既維護了學生的隱私,也可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困惑。
3.2 持續關注和專業咨詢與診斷
例如:某學生E同學,出現了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還曾有過自殺的想法。
1)持續關注,建立心理檔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到未雨綢繆。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E同學列入重點關注學生名單,無論是否危機已經過去,班主任都定期關注并給予關懷,提醒當事人定期到醫院復診,協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減輕其因學習、生活上的困難造成的心理壓力。學校專門研究制定了操作性較強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同時也建立了個人心理檔案,將該生的學業狀況、就醫記錄、談話記錄、家校聯系記錄、和相關情況報告等都收錄在學生檔案中,詳細跟蹤學生的情況,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預警工作和痕跡管理工作。
2)專業咨詢與診斷。在發現E同學的心理問題后,班主任帶他到醫院精神科進行了專業心理咨詢和診斷。《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心理咨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因此,在沒有醫生診斷結果的情況下,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只能初步評估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擅自進行診斷、治療,也不可以跟家長直接下結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3.3 重視中學生心理骨干隊伍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是指建立以校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為主導,以專業心理教師為骨干,以班主任教師為基礎,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咨詢和輔導、心理危機預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是學校心理工作的重要支撐,除學校心理中心外,還可以組建學生心理骨干隊伍,比如在班級設置多名心理委員。中學生的朋輩心理關注和疏導在老師和學生間起著承上啟下、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委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更充足的時間觀察和了解身邊每一名同學的情緒變化及精神狀態,發現被班主任忽視的細節和先兆。同時相近的年齡和相似的價值觀也讓中學生心理委員更容易獲得被關注學生的信任,成為傾訴對象。例如:在某個案例中,李某的室友王某聯系教師稱李某最近情緒很不穩定,曾說自己患有抑郁癥但王某并未在宿舍看到過其服藥。據此教師聯系了李某家長,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其家長并不知道李某偷偷去看過醫生。很多時候在學生的刻意隱瞞下,家長和老師都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特殊情況,但他們自己相對來說更容易對同學、好友敞開心扉。調動學生干部以及每名普通同學,讓學生本身成為班主任了解學生的觸角,提醒他們在注意到同學異常心理信號時及時匯報班主任,這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更嚴重問題的發生。
3.4 做好家校聯動工作
開展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在心理危機發生前進行預防,心理危機發生時進行干預,心理危機發生后進行跟蹤。例如孤兒,重大軀體疾病患者,來自單親家庭、特困家庭等家庭的學生。對于面臨學業困難、考試壓力大、失戀、人際關系緊張等特殊情況的學生,教師可以及時和家長溝通告知學生目前情況,由學校和家庭共同協作,幫助學生。同時,家長也需要將所了解的學生的特殊情況及時和輔導員溝通,以便教師重點關注。在心理危機發生時學校要密切聯系家長,家校共同配合,盡可能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在心理危機干預后期階段,學校應隨時跟蹤學生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同時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必要時家長也需要接受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心理輔導,矯正以往錯誤的教育理念。因此,開展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夠有效支持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學生心理危機問題,加強廣泛宣傳、及時舒緩,持續關注和專業咨詢與診斷,重視中學生心理骨干隊伍建設,做好家校聯動工作等。
參考文獻
[1]黃婷婷.剖析學校學生心理危機成因與干預措施——基于一起案例的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7):10-11+15.
[2]方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體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9.
[3]楊文.團體輔導對中醫藥院研究生心理危機的干預研究[J].東西南北,2019(05):159.
[4]唐少勛,管清華.高等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以吉林農業大學為例[J].吉林農業,2018(24):120-121.
[5]寧柳,李云,張靜.研究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與危機干預機制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8,25(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