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英 張麗曉 陳邦新
摘 要: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提出為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課程體系的建設則是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重點。文章基于此,探討了中本貫通課程銜接的問題,從課程的模塊性、連貫性、層次性、整合性四個維度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中本貫通;課程體系;課程銜接
中職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我國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有所下降,已經難以滿足崗位工作的需要。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催生了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中本貫通培養模式是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指中等職業教育與應用本科教育的貫通,在促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依據模塊設置
課程銜接指課程體系內部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課程設置則是課程銜接的基礎性工作。可以說,什么樣的課程設置模式決定了什么樣的課程銜接方式。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采用模塊設置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全面發展的需求,將課程體系分為若干個既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別的模塊,如公共基礎文化課模塊、通識教育課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等。模塊課程貫穿于中等職業教育、應用本科教育兩個階段。基于此,中本貫通課程銜接以各模塊內部課程銜接為主,以公共基礎文化課為例,中職階段的公共基礎文化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基礎等,應用本科階段的課程有大學語文、大學數學、大學英語等,課程銜接要遵循同模塊銜接的基本原則,以模塊內的課程設置為依據,對接中職階段與應用本科階段的同類課程,從而實現一體化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凸顯層次順序
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中本貫通培養模式取得了兩大突破,一是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融合,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了路徑;二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無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亦或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各自的課程內容與育人目標均有一定的差異性。中本貫通課程銜接要注重不同階段、不同模塊課程內容的層次性,根據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來設置課程。中職階段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致力于學生實踐技能與專業能力的培養,應用本科階段課程更具綜合性。以會計學專業為例,中職階段的企業會計專業方向課主要有企業成本核算、企業納稅實務等,均是崗位工作的技能型課程,應用本科階段的專業方向課則有國際會計準則、審計學、高級財務會計等,不僅內容更為豐富、全面,學習要求也大為提升。不同階段的層次性銜接成為學生持續發展的保障。
三、重視橫向關聯
課程銜接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課程的縱向銜接,即不同階段同類課程的銜接,如中職語文與大學語文的銜接;二是課程的橫向銜接,即同階段不同課程的銜接。當前,中本貫通課程銜接存在重縱向銜接、輕橫向銜接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同一階段課程教學的協同作用,因此,重視橫向關聯,強化不同課程間的銜接,就成為提升優化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重要工作。以會計學專業為例,中職階段的通識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出納實務、初級會計實務等,各門課程的主體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基礎會計是出納實務、初級會計實務的敲門磚,在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通識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也緊密關聯。會計學專業中職階段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操作技能等,課程銜接同樣要做好同時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橫向銜接工作。
四、注重課程整合
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設置并非簡單地將中職階段的課程與應用本科階段的課程相加,而是從專業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推動不同階段課程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高效育人的目標。因此,課程整合就成為課程銜接的歸宿。首先,模糊課程界限,服務學生能力發展。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整體育人的特點,各階段、各模塊課程均是整體育人的一環。課程銜接要著力淡化課程間的界限,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次,轉變教育理念,致力核心素養的培養。專業核心素養指學生專業學習中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是當前專業教育的主要目標。課程銜接要以育人目標的銜接為主,將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中職階段與應用本科階段各門課程的教學中,使課程銜接從基礎性的教學內容銜接發展為深層性的教學宗旨銜接,提高課程銜接的效果。
五、結語
對中本貫通培養模式而言,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而課程銜接則是強化課程協同育人效果的關鍵。對此,必須從依據模塊設置、凸顯層次順序、重視橫向關聯、注重課程整合四個角度采取好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婷.職業教育中本貫通課程銜接的管理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李寧.以“核心課程”為主的中本貫通一體化課程體系與課程銜接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5):56—60.
作者簡介:劉在英(1977.9—),男,山東壽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圖像處理與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