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對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相互融合,也更能適應專業崗位的需要。本文從思想政治課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給讀者們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教育? 職業化素養? 探究? 融合
職業素質教育是職業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更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更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因此,研究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相融合是極其重要的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課相結合有利于直接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想政治課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內容,但與其他具體的知識學科相比,思想政治課顯得更為枯燥和抽象,因此這種課程特點也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些思想性和感性的內容,學生需要更加主動地認識和探索,這也會使一些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過于宏觀和空洞,從而使學生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上,使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受到抑制。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相結合,教育內容與職業素質相銜接,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
(2)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的顯著區別在于,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更加重視“就業” ,以市場為導向,這也是由高職院校自身的屬性決定的。 因此,加強專業素養的相關工作也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其中,學生從“學生”到“員工”的自我認同是專業素養的要求,在這一階段應逐步形成和確立。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在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養,也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內容。
二、怎樣實現高職思政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機結合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整合的具體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課堂教育的結合。課堂教育作為一種正式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性強、教學效率高的特點,因此課堂教學長期以來成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并通過課堂教學形式將職業素質教學內容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二者的有效性。 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上,學校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職業素質教育為補充,將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以教材內容為補充。 同樣,思想政治課中的道德法律教育也可以作為自由教育的一部分加以擴展。 通過二者的聯合學習,學生也可以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有更深的認識。
(2)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高職學生通常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往往較強,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就更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轉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活動,通過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社會熱點事件或某些具有探究價值的突發新聞內容為出發點,然后從這些事件中對學生進行分析和評價。 通過這種實踐性的教學交流,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態度、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這種情境的模擬分析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例如,在一個熱門的社會問題上,老師將一個話題引入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討論和分析它,學生被要求確定政府官員、老年人、兒童、基層工作者、商人、公司雇員或者參與事件的人的職位。 通過這種情境模擬的方式,學生還可以幫助形成對整個社會觀的深刻理解,從而更加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3)采取實用的教學方法。 職業素養教育與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密切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職業要求,使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一般而言,這些研究的知識內容最終會在實習后進行。 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必須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理念,而不能只強調一方面,否則會給團隊、團隊或團隊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在課堂教育實踐中,教師還需要加強校企在思想政治合作中的作用。畢竟,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是理論性的,完善和改進教育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學校教育與企業勞動力需求相結合,企業也可以形成自己的集體文化,為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不僅能促進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學習,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人才需求,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實現可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莎.高職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培訓,2016(14):112+114.
[2]陳亮.高職院校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5):138-140.
[3]王玲.高職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8(06):163.
作者簡介:胡虹 (1987-),女,漢族,貴州貴陽市人,在職研究生畢業,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