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冉
【摘要】剩余價值學說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鑰匙。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挖掘其現實意蘊:社會財富增長的實質,財富累積的規律;深刻認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剩余價值學說? ?現實意蘊
凡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看到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的地方,馬克思都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工人用一部分工作時間作為維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生活的開支,而另一部分工作時間工人是無報酬地勞動的,為資本家創造剩余價值,這也就是利潤的來源,資本家財富的來源?!币彩钦w社會財富的實際的內容。所以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是馬克思對人類劃時代的偉大貢獻,在今天也仍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理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使用價值和價值, 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所決定的, 即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成為商品,資本家雇傭工人,購買了工人的全部勞動力,資本家無休止地使用工人的勞動力,占有工人的勞動成果,被雇傭的工人就得聽從資本家使用, 被資本家占有。而被雇傭的工人工資就是勞動力的價值,也就是為維持工人自身生存的生活費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等費用。而工人勞動的時間可以分為生產所需要的費用的時間,叫做必要勞動時間;另一部分是生產工人所需要的時間,叫做剩余勞動時間。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只是工人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在剩余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全部被資本家無償地占有了.這就是資本家財富的源泉和發財致富的秘密.
二、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的內涵及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剩余價值不同于以往任何社會制度的剩余價值。社會主義實行的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社會財富屬于全體勞動人民所有,勞動者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一部分用于個人及其家庭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另一部分用于社會福利、公共積累等,這里包括擴大再生產、基本建設等.社會主義公有制度下,勞動者在必要勞動時間的勞動與“剩余”勞動時間的勞動, 作為社會的主人是一致的,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學習馬克思剩余價值原理,掌握和借鑒馬克思剩余價值規律,為社會主義創造更多財富。它是國家財富的源泉;是生產力發展的標志;是調整經濟的依據;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和領導經營管理水平的尺度。剩余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國家要富強,就必須使勞動者的勞動成果。除了自己和家庭消費外,要有更多的剩余,所以,剩余勞動產品越多、國家就越富裕。剩余價值的多少與生產力水平有直接的關系,生產力越是發達,創造的剩余價值越多。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歸根結底是按照能夠獲得多少剩余價值來確定自己的生產。
三、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的現實意義
社會財富的隱形實體是工人的勞動力,是工人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商品。工人得到實惠并認識到是為社會和自己而生產,工人素質越高,積極性就會越高,也就會越賣力的去工作,同樣,他們創造的剩余價值也就越多。也就是說,社會的真正地文明進步,最終還就只有靠工人們去創造剩余價值。沒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社會的一切方面的文明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就都無從談起。社會,就只有靠勞動力創造的剩余價值這一物質基石,鑲嵌出社會一步步向上走的臺階。
(一)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
所謂合理,就是按勞分配。按勞分配首先要肯定的是有價值的勞動。為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為社會財富的積累“添磚添瓦”,為社會真正創造了財富的勞動才是有價值的勞動。勞動者的素質有高低,人的能力有大小,他們的勞動對社會的貢獻、創造的剩余價值有多有少;還有,他們的勞動成果在推動社會進步發展過程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這些,我們可以想見,他們間自然形成了一張具有系統整體功能的大網。按照社會的關系把各自的功能轉化出去,成為社會的整體功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與社會統一,和諧。
(二)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這里我們可以自然的推理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調動各行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這不是說你半斤我八兩,而是說分配差距應是自然的等差,而不是人為的拉大的差距。只有這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才真正可能發揮到它的極致,生產力才是一江活水,源源不竭。分配制度中表現出來的“利益”導向的正確與否,是社會能否正確地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財富的累積
社會的全面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靠什么?靠“積累”?!胺e累”多了、高了、社會就進步了,就向前向上走了。但“積累”靠什么?靠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從何而來,靠勞動者的剩余勞動時間去創造。所以,理順各種利益關系,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狠抓教育、科研,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并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就是生產力的活的源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的動力,是社會財富的源泉,是“積累”的本源。
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勞動價值論要完整地理解、掌握,那么,對剩余價值的深入理解就很有必要。在此基礎上構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理論,以及合理的分配制度才是可能的。我們在學習“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問題時,自然就要深入學習領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特別是他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社會要和諧,前提是:生產力發展和利益分配的關系的和諧。
總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提出來的剩余價值學說,說明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也解釋了社會財富積累的規律。我們學習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以及個人的生活在于勞動。剩余價值學說的提出,是對人類科學的認識社會財富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杜立華,何思宏.剩余價值理論再認識.[J].理論經濟學月刊,1996,(5).
[2]刑方.馬克思剩余價值及分配理論新探[J].中國社會科學,2003,(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王俊毅,錢全英,楊嫻等編,政治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1:150~168.
[5]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科學發展觀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蔣雪瑩.政治經濟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