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亞 馬莉 黃昊 李銘明 孫日飛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環境因素(溫度、濕度)對包裝豆粕溫度、水分含量、生霉情況的影響情況,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以延緩環境因素對豆粕品質的影響,減少短重現象的出現。
關鍵詞:豆粕;儲運;短重;生霉;水分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mildew of packaged soybean meal dur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delay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soybean meal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hort weight phenomenon.
Key words:Soybean mea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hort weight; Mildew; Moisture
中圖分類號:TS229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飼養業、飼料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造紙、涂料、制藥等行業對豆粕也有一定需求[1]。國內的豆粕儲藏倉主要有散粕平房倉、散粕立筒倉及包裝粕庫3種形式[2]。豆粕的運輸主要有散粕、噸袋及包裝豆粕3種形式。目前運輸到長江上游地區主要以包裝豆粕,航運形式為主。豆粕到港后一般會在船上進行提貨銷售,若未售賣完畢,就需要在物流中轉倉內進行臨時儲存。從豆粕的生產、運輸、儲存到最終使用,需要2~3個月的時間,如遇市場行情下滑,集中供貨等意外情況,則需要更長的儲存時間。在運輸及儲存期間,豆粕常會出現短重、生霉等問題[3]。本文通過對儲存在不同環境下豆粕的環境因素及豆粕質量進行監測,研究環境因素對豆粕質量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1.1.1 實驗材料
廠區內包裝豆粕
1.1.2 儀器和設備
套管取樣器;溫度計;干濕球溫度表;電熱鼓風干燥箱;電子天平,感量為0.1 mg;恒溫培養箱。
1.2 試驗方法
①環境溫濕度監測:利用干濕球溫度表,在每天9∶00左右、13∶00左右對包裝豆粕儲存環境的溫濕度進行檢測。②豆粕水分檢測:GB/T 6435-2014 飼料中水分的測定。③豆粕溫度檢測:利用套管取樣器在每天9∶00左右、13∶00左右將溫度計送入垛堆內部,對垛堆內部溫度進行多點測量。測量時間一般選擇6~10月。
2 結果與分析
2.1 環境濕度對豆粕水分的影響
由圖1可知,當包裝豆粕初始水分為13.0%,環境相對濕度35%~45%,豆粕水分隨環境濕度的降低而降低,當豆粕水分下降至12.0%左右,豆粕水分下降速度隨之減緩,豆粕水分與環境濕度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由圖2可知,當包裝豆粕初始水分為12.9%,環境相對濕度65%~75%,豆粕水分隨環境濕度上升,當豆粕水分吸濕至13.3%左右,豆粕水分吸濕隨之減緩,豆粕水分與環境達到相對平衡。
由圖3可知,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豆粕水分緩慢下降,在前3個月時間,水分以每個月約0.2%的速度緩慢下降,后兩個月下降迅速。
2.2 環境溫度對包裝豆粕溫度的影響
由圖4知,夏季包裝豆粕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差較小,豆粕很快降至環境溫度,但隨著環境溫度突然下降,豆粕溫度受環境影響較小,保持恒定。
圖5冬季包裝豆粕初始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差較大,豆粕受環境影響較大,包裝豆粕溫度在前3 d快速下降,當降至與環境溫度接近時,豆粕溫度下降速度減緩,與環境溫度相近。
2.3 環境溫度對包裝豆粕生霉情況的影響
豆粕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細菌和霉菌培養基,如果水分含量較高(比如在南方地區水分超過13%)很容易出現生霉現象。在國際和國內貿易中,豆粕如果含水量較高,在長途運輸(如航運)和儲藏時,如果遇上適宜于霉菌生長的高溫環境,豆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生霉現象[4]。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查得豆粕中霉菌數的變化見表1。由表1可知,30 ℃、40 ℃是霉菌生長的適宜溫度,其中30 ℃是霉菌生長的極適宜溫度。在恒溫培養過程中,霉菌總數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多,前期增長速度較為緩慢,時間越長,增長速度越快,后2周則成指數增長。在適宜的溫度下,迅速達到標準規定的上限,對食用和加工品質產生極大的影響。
2.4 環境濕度對包裝豆粕短重情況的影響
干燥地區,長時間堆放會使豆粕中水分含量降低。對于70 kg的包裝豆粕,在降低了1%的水分含量后,會減少0.7 kg,這樣質量就達不到標準的袋包質量[4]。若豆粕3 000元/t,生產能力為3 000 t的油廠,在降低了1%的水分含量后,費用損失約為3 000×1%×
3 000=90 000元。
3 建議
夏季航運途中,當豆粕溫度在30~35 ℃,水分在13.0%左右,若不做預防措施。由于船倉內溫度過高導致豆粕散失水分凝結在船艙頂部、倉壁及底部,此3處豆粕易產生蒸汽包、結露、生霉現象[5]。建議在夏季航運包裝豆粕前,對豆粕水分進行調整,水分降低至(12.5±0.2)%,避免用車間豆粕直接打包裝船,并在船艙艙頂、艙壁和艙底鋪設吸濕草簾,如遇天氣晴朗,環境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進行適當通風,盡量避開中午陽光暴曬。冬季環境溫濕度較低,在航運過程中船艙內與外界溫差較大,物料熱氣與倉頂部接觸,凝結成水滴,使豆粕上層受潮,出現生霉現象,如經常通風又會造成豆粕水分散失,出現短重,所以在冬季發船,可適當的對豆粕進行降溫,并在運輸途中對豆粕進行密封,不宜過多通風。在春秋季節發運豆粕因環境溫濕度適宜,在發運過程中需要注意晝夜溫差在豆粕表層造成結露的情況,可在運輸途中早晚適當通風降溫除濕。
包裝豆粕儲存過程中需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避免豆粕儲存時間過長。夏季溫濕度較高,地面容易返潮,使倉庫內靠近地面的豆粕出現生霉現象,建議在垛堆底部鋪設托盤,避免豆粕與地面接觸。并適時對粕倉進行通風,也可在倉內放置干燥劑除濕。冬季在包裝粕庫內,因環境溫度較低,在短時間內豆粕不易生霉,需要防止水分散失出現短重情況。
4 結論
夏季,包裝豆粕在儲運過程容易出現生霉現象,若過多的通風除濕會造成豆粕短重,此時應首先保證豆粕的質量良好,適當降低豆粕水分含量,并在航運途中進行隔熱處理,并適時通風散濕,降低豆粕出現生霉現象的幾率。冬季,氣溫較低,可以抑制豆粕生霉現象的出現,此時應以防止豆粕發生水分散失的情況為主,降低豆粕的溫度,在儲運過程做好密封處理,避免出現豆粕短重的情況。在春秋季節,應在早晚低溫低濕時刻,適當通風,保證豆粕質量的同時并減少水分的散失。
參考文獻:
[1]飼料原料之一——豆粕.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EB/OL].(2012-08-22)[2020-06-29].http://www.feedtrade.com.cn/technology/nutrition/ingredient/2012-08-22/2007111.html.
[2]張 中,楊厚磐,嚴云修.關于豆粕散裝儲存方式的探討[J].中國油脂,2016,41(9):111-112
[3]王建平,沈 江.黃豆粕運輸中的注意事項[J].航海技術,2000(3):26-28.
[4]闞迎龍,劉金銳.豆粕儲存過程中的影響因素[J].現代畜牧科技,2016(7):65.
[5]武書庚,程宗佳.大豆及豆粕的加工和儲運[J].中國畜牧雜志,2010,46(4):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