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歡 馬瑤影 劉成
摘 要:本文從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出發,通過分析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審視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中存在高資金成本、不合理的股權管理、金融科技發展受限、資本充足率較低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了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風險防范的建議:要加強風險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健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吸納復合型人才,還要拓寬資本渠道。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包商銀行;經營風險
一、包商銀行事件簡介
201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公告,鑒于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嚴重信用風險,為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有關規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對包商銀行實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接管組自接管開始之日起全面行使包商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并委托建設銀行托管包商銀行業務。建設銀行組建托管工作組,按照托管協議展開工作。接管之后,包商銀行正常經營,客戶業務照常辦理,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障。
在2019年6月完成大額債權收購與轉讓后,7月到9月完成了清產核資,10月起接管領導小組啟動了包商銀行改革重組事宜。為穩妥處置包商銀行風險、最大限度保護客戶和員工合法權益,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由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兩級財政及部分區屬企業和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引入了建設銀行、徽商銀行等優質機構,發起設立蒙商銀行,收購承接包商銀行的相關業務、資產和負債。2020年4月9日,銀保監會批準了蒙商銀行的籌建申請;4月29日,銀保監會內蒙古監管局批準了蒙商銀行的開業申請。蒙商銀行于2020年4月30日完成工商登記,依法設立。
蒙商銀行是新設立的法人主體,獨立于包商銀行。2020年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實施接管以來,接管組穩步推進包商銀行清產核資、改革重組等工作。目前,蒙商銀行已設立并順利開業,運行平穩。蒙商銀行、徽商銀行正在有序進行收購承接包商銀行相關業務、資產及負債。但是由于今年疫情影響,包商銀行后續依法處置的工作進度需適當延后。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經銀保監會批準,包商銀行的接管期限延長六個月,即延長為自2020年5月24日起至2020年11月23日止。
二、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問題——以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為原型
(一)中小商業銀行的吸儲能力差 ,資金成本高
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是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低息吸收存款,高息發放貸款,存貸款的利息差就是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此外,利潤的來源還有中間業務等的服務費。但是目前中小商業銀行的服務范圍有限,定位于一定地區的客戶,導致規模較小,因此吸收存款能力有限。包商銀行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18家分行和313個營業網點主要面向內蒙古自治區,由于服務地區經濟欠發達的客觀影響,包商銀行居民個人存款數和企業數不多,因此吸儲能力不足。吸儲能力不足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高資本成本。
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包括存款類資金來源和非存款資金來源,有兩大渠道:一是居民個人的儲蓄存款和企業的存款;二是銀行間的同業市場拆借。從期限來看,居民個人和企業存款相對較長,而銀行間同業市場拆借資金期限較短。從資金成本來看,前者資金商業銀行可使用時間長,成本低;而后者資金商業銀行可使用的時間較短,同時資金成本較高。因此,一般居民個人和企業存款占比較多的中小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更低一些。
由于包商銀行的資金來源大量來自銀行間同業市場拆借資金,借短貸長,造成了嚴重的期限錯配,如果遇到經濟蕭條,就極易造成銀行資金使用成本極高,出現流動性風險。
除此之外,中小銀行在資本補充渠道方面相較于大型商業銀行有明顯的劣勢。其一,大量的中小銀行并未上市,無法通過定增、可轉債等資本補充工具來獲取更多資本,只能通過發行債券和利潤留存等方法來補充資本。其二,近年來中小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的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明顯下降。
(二)中小商業銀行的股權管理不合理
對中小商業銀行來說,股東股權問題是其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股權結構合理透明、股東行為規范良好都是中小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有利于機構穩健發展。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大多改制于城市或農村信用社,股權結構較為復雜。如果中小銀行股權高度分散,則股權穩定性較差,容易造成實際控制權沖突,影響公司經營穩定,同時也不利于在危機發生時獲得股東的外部支持。如果中小銀行股權集中度很高,如果實際控制人濫用股東權利為自己謀利,則必然導致銀行利益受損。從內部控制機制上看,股東股權的不合理、不健全極容易引發“內部人控制”問題。尤其是近年來,一些中小銀行的股東越權干涉銀行的正常經營,以此謀求自身利益,甚至會長期占用大量資金,逾期不歸還,導致公司出現嚴重的經營風險。而且不完善的關聯交易管理制度,會導致關聯交易控制不規范,關聯交易控制力度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部分中小銀行確實存在股權管理方面的不足。
2019年6月2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就接管包商銀行有關問題接受采訪稱,包商銀行的大股東是明天集團,該集團合計持有包商銀行89%的股權,由于包商銀行的大量資金被大股東違法違規占用,形成逾期,長期難以歸還,導致包商銀行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觸發了法定的接管條件被依法接管。
實際上包商銀行成了明天集團的“長期提款機”, 明天集團通過影子持股和人事干預控制包商銀行,因而包商銀行被逐漸掏空,進而產生了嚴重的信用危機。包商銀行的包頭市太平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包頭市大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前十大股東應該都是明天集團的影子殼公司,明天集團正是通過這些影子殼公司的交叉持股,實際控制了包商銀行,借此大量逾期占有包商銀行的資金,導致了包商銀行信用危機的出現。
(三)中小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受限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對銀行業變革的作用,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發展金融科技。但是中小商業銀行受制于資金、人員等因素,自身發展規模有限,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不足。此外,部分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時,盲目跟風大型銀行,存在冒進思想,忽視了自身特性和業務特色,導致經營出現重大偏差。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以及經營理念的偏差,導致中小銀行經營轉型面臨困難,金融科技發展也受阻眾多。
(四)中小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低
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我國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相對較低,導致資本充足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由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業務范圍狹窄,產品單一,服務對象區域性,缺乏良好的競爭環境,因此利息收入占比較高,而非利息收入來源比較少,其盈利水平則不高。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64%,是四類銀行中資本充足率最小的,而監管部門要求的資本充足率10.5%,明顯可以看出,中小銀行面臨的資本充足率壓力在不斷加大,而資本嚴重不足也將限制中小銀行業務的開拓和發展。
三、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防范建議
為完善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管理,提高風險控制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風險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規對商業銀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對目前已出臺的法律,需要不斷完善。此外我們還需學習借鑒國外發達國家所出臺的先進的法律,并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整合,解決目前我國在經營管理方面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最后還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場懲罰機制,加強監管機構的金融監管。
(二)健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
內控機制實際上并不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堆砌,而是在機構運營過程中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動態機制。不論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工作人員,都應該充分認識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聯系,避免觀念的偏差,培養員工控制意識和實施控制的自覺性。此外,稽核監督是內控機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中小銀行來說,稽核工作的權威性至關重要,需構造一個具有獨立性、完整性、現代化的稽核監督體系。在銀行業務動態的運作過程中實施動態的監督機制,通過制約機制最大程度的防范風險的發生。
(三)加強培訓,吸納復合型人才
為了使用國際環境的迅速變化和行業競爭的挑戰,中小商業銀行應當把發展和保留人才作為戰略規劃,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 但我國在復合型人才儲備上比較缺乏。針對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的策略,簡歷有效激勵機制,避免消極怠工等負面心態。與此同時,我國中小商業銀行還要加強銀行從業人員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定期的業務技能培訓和考核同樣必不可少。
(四)中小銀行要進一步拓寬資本渠道
由于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較少,無法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直接導致了其資金成本高。因此,加強資產負債主動管理,科學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是重中之重。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小商業銀行是一個新的挑戰,一方面要控制負債端成本,加強負債組合管理,另一方面應積極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此外還需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差異化戰略,挖掘核心競爭力和服務優勢,服務實體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