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青
摘要: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時代逐漸來臨,傳統的新聞傳播理論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須對新聞傳播理論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將依據當下新聞傳播的特點,提出新聞傳播理論創新的有關方法,以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多樣化需求,促進新聞業的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傳播;特征;理論創新
一、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征
(一)時效性變強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新聞信息通過網絡進行發布,人們只要打開手機等移動設備,動動手指就可以瀏覽到新媒體發布的有關報道,在事件發生的幾小時之內獲取關于該事件的詳細信息。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更強。
(二)空間限制被打破
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受制于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大眾不能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獲取信息的時間和地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新聞信息的傳播。而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大眾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隨時隨地對新聞信息進行搜索和觀看,并且對信息內容進行評論與分享,獲得極大的參與感和滿足感。
(三)互動性增強
報紙等傳統紙質媒體往往只能單方面的傳遞新聞信息,而不能獲取讀者對新聞信息的評價,更不能獲得讀者的轉發和傳播,互動性幾乎為零。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地對新聞內容進行評價、轉發與互動。此外,媒體和用戶也可以直接在評論、私信區進行互動,此時媒體還可以根據用戶的意見去改善新聞傳播中的不足。
(四)新聞傳播主體大眾化
在新媒體時代中,新聞傳播的主體不再僅僅局限于官方和各大新聞報社,個人也可以成為自媒體,向大眾傳遞海量的新聞信息。而且自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不局限于某種特定的傳播方式,他們的傳播角度和傳播內容也更多樣、更靈活。在新媒體背景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新聞傳播的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化、大眾化。
(五)全媒體化
全媒體化也是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一個突出特征,新聞信息不僅能通過文字和圖片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多種方式進行傳遞。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大大增強了新聞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使傳播平臺獲得了大批的忠實觀眾,推動了新聞媒體的創新與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理論的創新方法
(一)開設自媒體新聞版面
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從網頁、APP上了解種類繁多的新聞信息,在這樣的新聞傳播模式下,自媒體有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自媒體的發展為人們增添了了解新聞信息的渠道,降低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成本,同時還擴大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因此可以開設自媒體新聞版面,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
具體來說,可以開設專門的自媒體新聞版面,雇傭專業的編輯負責線上的新聞編輯工作,爭取在核實事件事實之后第一時間發布有關事件的相關信息,增強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讓大眾在短時間內獲得想要了解的信息內容,通過大眾的轉發行為增加新聞信息的曝光度,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
(二)調查大眾偏好,細化新聞分區
在日常的繁忙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在空閑時間去搜索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只有符合大眾需求的新聞內容才會有更好的傳播效果,因此要在了解大眾偏好和閱讀習慣的基礎上,生產出符合大眾實際需求的新聞內容。為了讓大眾有更好的閱讀觀看體驗,媒體應當在獲得觀眾閱讀偏好信息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進行歸納與分類,讓大眾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自主搜索有關于新聞進行閱讀,為他們提供個人化、定制化的閱讀服務。
此外,在編排文章版面的過程中,要將文章的標題放顯眼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大眾根據標題篩選新聞信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觀看和閱讀。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描述時,要減少主觀性、渲染性的新聞描寫內容,用最簡潔有力的文字還原真實的新聞事件。
(三)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價值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眾每天都在進行碎片化閱讀,他們往往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信息,如何準確的向用戶推送既有趣又有深度的新聞信息是當下新聞傳播工作的一大難題。
為了生產有價值有深度的信息產品,新聞從業人員一定要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過度追求信息的曝光度而弄虛作假,用引人爭議的標題和假信息誤導大眾。新聞工作者要遵循信息報道必須真實準確的原則,在深入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后,選擇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報道角度,撰寫有關的內容深刻剖析事件背后所蘊含的經濟文化信息,引發大眾的積極思考,實現新聞傳播工作的價值。
此外,在選擇新聞內容時,也要注意幫助當事人隱去關鍵的個人信息,減少網絡媒體對當事人造成的損害。
(四)加強有關的技術體系建設工作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各種全媒體、自媒體平臺大量涌現,從這些平臺上生產出的新聞內容有著時效性強、獲取方便的特征,但此種傳播模式在技術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如果一個平臺的瀏覽量過高,就會出現平臺崩潰、操作失效的問題,因此一定要加強技術體系建設,搭建完善的新聞信息平臺,保證新聞信息能夠快速穩定地輸送,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多樣化需求。
此外,這些平臺不再是簡單的獲取信息的平臺,大眾還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進行交流和互動,以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因此在進行平臺建構時還應當考慮到大眾的社交需求,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為新聞平臺配備相應的交流界面,使大眾能夠自由發表對新聞信息的理解和評價,讓他們在交流和互動中對新聞內容蘊含的價值有更清晰的認識。
(五)開發專業的新聞傳播應用程序
在新媒體時代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各類應用程序已經成為大眾每天必不可少的消遣娛樂工具,為了增加新聞信息的曝光與傳播力度,可以開發專業的新聞傳播應用程序,使大眾可以更直接方便地獲取新聞信息。新聞應用程序應當開發分區瀏覽、定時推送和定位等功能,以方便向大眾輸送他們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此外,還應當重視新聞應用程序的運營工作,通過評論、私信區和大眾進行溝通,改進應用程序存在的不足,為大眾提供更有價值的、趣味性更高的新聞內容。
三、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行業有了重大的發展和變革,新聞信息已經可以通過各個不同的渠道進行發布與傳播,大眾可以依照自己的取向獲取感興趣的新聞信息。面對這些變化,新聞從業者應當不斷更新自己的理論體系,抓住時代機遇,逐步開發適合當下發展需求的信息傳播模式,在充分了解大眾偏好或閱讀習慣的基礎上,細分新聞的內容和分區,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內容深度,激發大眾對新聞事件的深入思考,實現新聞傳播工作的價值,使媒體行業在不斷的改革中獲得巨大的發展潛力,得到更完善、充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衢.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理論的創新分析[J]. 傳媒論壇,2019(11).
[2]?潘鏡竹,劉軍,許文權.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功能分析[J]. 西部廣播電視,2019(17).
[3]?陳蕾.試論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科技傳播,2018,10(23):51-52.
[4]?吳俊峰.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1).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