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萍 王雅玲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護理對手術治療患者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立金山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人性化護理。比較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結果:護理前2組的SAS評分、SDS評分及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評分、SDS評分及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手術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手術;人性化護理;心理狀態;睡眠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umanistic nursing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100 surgical patients in Lijinshan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ith humanized nursi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sleep quality[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were compared,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 humaniz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bad mood and sleep quality,so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Keywords Surgical treatment;Humanized nursing; Psychological state;Sleep quality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8.040
手術治療的患者通常病情較嚴重、復雜,而本類患者圍術期間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影響手術進展,甚至影響術后的恢復情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手術室護理不能停留在傳統護理服務上[1],需增加更加全面、科學的護理。本研究選取我院100例手術治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人性化護理對其心理狀態及睡眠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立金山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5.42±9.97)歲,其中神經外科手術12例,普外科手術13例,婦產科手術9例,胸外科手術10例,其他手術6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5.65±9.56)歲,其中神經外科手術11例,普外科手術12例,婦產科手術10例,胸外科手術9例,其他手術8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均在本院行手術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惡性腫瘤者;2)合并嚴重其他臟器疾病者;3)凝血功能異常者;4)手術禁忌證者;5)精神障礙疾病者;6)認知功能障礙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評估手術耐受性、健康教育、監測生命體征以及體位指導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人性化護理。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術前1 d查閱病歷資料,了解患者詳細情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2)術中護理:為避免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巡回護士需主動與患者交談,給予患者語言支持,通過撫摸、握手等行為安撫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注意保暖工作,手術室內溫度保持在21~25 ℃,濕度保持在50% ~60%。對非手術區域進行覆蓋遮擋[2],保護患者隱私部位,給予患者尊嚴維護。麻醉后,在允許的情況下幫助患者調整好較為舒適的體位,使患者感到溫馨、安全,避免恐慌。為提升手術舒適度,避免血管損傷等情況出現,將軟枕放置在恰當的部位,便于患者維持體位后,調整好患者的體位。3)術后護理:處理好切口后,需幫助患者穿衣服,并蓋好被單,溫柔地詢問患者手術感覺,使其感到關心,同時將術后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第2天,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及健康教育,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做好術后并發癥相對應的防護工作。
1.5 觀察指標 評估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1)心理狀態: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每個量表分別包括20個評估條目,且以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2)睡眠質量:采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2組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本標準包括7個評估項目,最高分為21分,分數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好。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科室之一,對患者來說是非常陌生且特殊的地方,大部分患者在圍術期間都會存在不良情緒[3],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在圍術期輔以合理、科學的護理非常重要。人性化護理是一種將“以患者利益為出發點”的護理模式[4],其格外注重患者的生命健康,對患者心理、生理等實施全面的圍術期護理[5]。本類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舒適、溫馨、安全的治療環境,使患者保持最佳的狀態,能積極主動配合主治醫生,保障手術的進展順利,有利于手術效果的提高[6]。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手術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段道朋,馮丹,王麗娜.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8):1386-1388.
[2]彭敬,王家紅,費廣梅,等.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對患者術后焦慮及睡眠質量的作用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10):1461-1462.
[3]洪敏,張彩霞,洪玲玲.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中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5):2669-2671.
[4]于藝婷,桑旭明,王雅君,等.人性化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運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19-220.
[5]高建娥.人性化護理對胸外科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3):3272-3275.
[6]夏美英.人性化護理在結腸癌手術病人術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8,5(4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