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怡
摘 要: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隔代教育就是老齡化社會所產生的問題之一。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孩子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父母們不僅要照顧孩子、老人,還要努力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有些甚至自顧不暇。所以,在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上不得不依靠老人。本文就當近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當代;隔代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前言
隔代教育是我國在經濟發展的特殊階段不可回避的教育現實,它有利也有弊,我們應當趨利避害。讓親子教育與隔代教育相互補充,形成既可以通過隔代教育減輕年輕父母的教育負擔,又能為祖輩帶來樂趣;既能從父母那兒感受到創新和嚴格又能從祖輩獲得慈愛和寬容;同時可以讓幼兒在與父母和祖輩的互動過程中,學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事物,最終實現幼兒、父母和祖輩三方都受益,促進全社會的發展。
一、隔代教育的含義及其形成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體制轉型,各行各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負成家立業的雙重壓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斷充電,爭取事業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現了 “隔代教育”的現象,而當他們初為人之父母時,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就成為撫養孩子的最大難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盡管他們對孩子期望值很高,也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自己父母來帶,這是隔代教育現象日漸增多的主要原因。隔代教育隨即成為讓父母放心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隔代教育對幼兒個性發展的負面影響
1、過分的溺愛和遷就易使幼兒產生“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我,任性的不良個性。
老年人特別疼愛孩子,對孩子遷就,溺愛,特別當孩子是獨生子女時就更加顧忌,怕出差錯讓兒女責怪,于是老人事事依著,把孩子放在核心位置,使之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犯錯也不及時糾正,還常常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全家人服務于他,一但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2、祖輩家長對幼兒包辦代替,使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曾說過“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能力和責任感,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祖輩們的包辦代替只是短暫的,不可能包辦孩子的一生,孩子未來的路很長需要自己去體驗和嘗試、相反這種包辦,只會讓孩子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上造成不良影響。
3、粗輩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事物較慢,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
隔代家長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與孫輩們所處年代,時間跨度大,教育觀念也存在很大差異。不同的時代、社會文化背景,時代的發展不同,地位不同,警予人的壓力也不同,他們在對孩子教育觀念上存在偏見。目前很多新興事物,祖輩們很難接受,也很難學習。由于自己不了解,又很難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得孩子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變少了。祖輩希望孩子乖巧,聽話,卻不善于運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從而泯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性。
(二)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內部教育現象的不一致
祖輩在生理心理上帶有老年人的特點,而年青父母們對現代教育觀念吸收較快,兩代人在對待教育幼兒問題上經常出現意見不一致。如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時,父母比較冷靜,注意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解決。而祖輩容易從自己孩子“利益”出發,保證孩子“不吃虧”的教育,使孩子滋長驕橫、霸道的不良習性。從心理發展過程來看,0-6歲幼兒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情感依戀,這種需要,是祖輩們不能滿足的。祖輩的愛更多在于滿足孩子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對于情感歸屬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滿足。
三、針對隔代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父母應承擔必要的責任
父母有難處,祖輩也有苦衷。在養育孩子方面,老人絕非主體,父母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不能過分依賴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就不能再來。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盡量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為借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長期忽視孩子渴望同父母在一起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變得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更有甚者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制造出更多的問題,讓父母頭痛不已。
(二)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
由于不同時代成長環境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父母更注重孩子智力培養、個性發展,會更多地向孩子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著重道德救育,有可能給孩子造成約束。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統一認識,才能避免產生分歧。父母們可多向祖輩請教溫和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三)加強聆聽的理解
有些事情父母要聆聽老人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何優劣,從源頭抓起,避免產生正面沖突。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不要當著孩子面,孩子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鉆空子,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使之增加更多的不安全感,影響心理發展。
結語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為孩子提供環境,物質,以及精神資源,隔代教養是一種社會問題,也是家庭問題的一種,只有及時應對其存在的問題,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隔代教育的利和弊——隔代教育——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作者:盧樂珍,出版源:《家庭教育:幼兒版》2004(10):6-8.
[2]《隔代教育的五大誤區》,作者:孫洪艷,出版源:《少年兒童研究》2004(10).
[3]《隔代教養的利和弊》,作者:梅鵬歡,出版源:《廣州日報》20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