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摘 要: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過程中,樁基礎是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保證建筑整體結構的安全穩定性,提升整體施工質量,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對樁基礎施工技術進行優化,明確其施工要點,優化設計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現場的勘察探測工作,選擇科學恰當的施工方法,保證樁基礎技術得以高效運用,為整個項目工程建設打好基礎。
關鍵詞:建筑工程 ;土建施工 ;樁基礎技術 ;應用要點
1 樁基礎施工簡述
顧名思義,樁基礎施工是整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和基礎形式,同時具有悠久的歷史以及極高的承載能力,并且具有使用適用范圍廣泛的特點。“樁”具體可以理解為一種具有一定剛度與抗彎能力的傳力構件,其橫截面尺寸遠遠小于自身的長度,并且它能夠將建筑物的部分或者全部荷載傳遞到地基土上。而樁基礎往往是由埋設于地基中的眾多“樁”以及能夠起聯合作用共同工作的承臺所構成。簡單之,樁基礎的具體作用體現為將荷載傳遞到地下較深處具有良好承載性能的土層上,這樣可以有效實現建筑土建地基對承載力以及沉降的各種要求,充分發揮樁基礎自身的作用和特色。根據樁基礎施工的方法,“樁”可以分為“預制樁”與“灌注樁”這兩種。其中,預制樁主要是用靜壓、錘擊、振動或者水沖沉入的方法將樁打進地基土當中 ;灌注樁則是在地基處打孔,然后在孔中放置一定量的鋼筋,組建鋼筋籠,接著向孔中灌注混凝土,使之成樁。具體施工環節,需要根據施工現場具體情況,選擇樁基礎施工技術。
2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項目共包含 4 棟住宅樓,設 1 層地下室,連體,4 棟建筑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其中,1# 樓鉆孔樁的樁徑為 700cm,樁長 62m,樁數 125 根;2# 樓鉆孔樁的樁徑為 700cm,樁長 62m,樁數 88 根;3# 樓鉆孔樁的樁徑為 600cm,樁長 57m,樁數 135 根;4# 樓鉆孔樁的樁徑為600cm,樁長 57m,樁數 138 根;地下室部分的鉆孔樁,樁徑分 600cm 和700cm 兩種,其中,600cm 鉆孔樁樁長 57m,樁數 248 根,700cm 鉆孔樁樁長 62m,樁數 47 根。以上所有鉆孔樁所用混凝土均為 C35 混凝土,總方量為 17106m3?,F圍繞該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對其鉆孔樁施工的技術要點作如下深入分析。
3 施工技術要點
3.1護筒埋設
(1)護筒由鋼板加工制作而成,為保證其剛度,避免發生變形,鋼板的厚度應達到 20mm,同時還要在其上下兩端與中部外側進行加強筋的焊接。(2)鋼護筒的內徑需要比樁徑略大,具體內徑以鉆孔實際情況為依據確定。(3)鋼護筒的高度應與地面保持相平。(4)鋼護筒的中心線應和樁中線保持重合,平面偏差不能超過 30mm,傾斜度不超過 1%。(5)鋼護筒連接部位要求鋼護筒中沒有突出物,且應防止漏水、抗拉和抗壓。(6)將鋼護筒埋設好以后,對其頂部實際標高進行測量,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由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復核。
3.2 清 孔
清孔的主要目的在于使鉆孔的底部沒有渣土和泥漿,將沉淀層與鉆渣都清除干凈,盡可能減少孔底沉渣,避免由于孔底沉渣厚度過大導致樁身承載力不足。另外,清孔還要為后續混凝土的灌注奠定良好基礎,保證孔深量測的準確性,使灌注能夠順利完成。完成清孔后,由監理工程師認真檢查泥漿性能指標。清孔施工質量控制需要以施工圖設計提出的要求進行,完成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能超過 50mm。
3.3 鋼筋籠制安
在鉆孔的同時對鋼筋籠進行制作,鋼筋進場的過程中,質檢員要對其數量、廠家和合格證實施復核,使用前根據現行規范對不同批次的鋼筋實施送檢。鋼筋之間的連接方法以電弧焊為宜。根據相關規范,焊條應有齊全的質量保證書與合格證。電弧焊主要包含三種,即電焊、單面焊與雙面焊,如果采用雙面焊,則焊縫的長度要達到鋼筋直徑 5 倍以上,而如果采用單面焊,則焊縫的長度要達到鋼筋直徑 10 倍以上。鋼筋籠加工制作需在現場實施,由于樁長較大,所以應分段進行制作,每段的長度為9m。在加工制作過程中,鋼筋籠的主筋應保持平直,且箍筋保持圓順,位置和尺寸都準確無誤,數量滿足設計要求。主筋和箍筋之間的連接應牢固,箍筋的焊接方法為點焊為宜。在安裝過程中,鋼筋不能發生變形,施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嚴格的培訓。在對鋼筋籠進行下放的過程中,注意防止在起吊和搬運時產生變形。將每段鋼筋籠吊放到鉆孔當中,在連接鋼筋籠的過程中,上節鋼筋籠必須吊直,以保證整個鋼筋籠實際垂直度。不同分段上的主筋,采用單面焊的方法連接,接頭根據規范的要求進行錯開布置。在一段鋼筋籠如孔之后,將其固定于鉆孔口,下放時,如果遇到阻礙,可對鋼筋籠進行緩慢的旋轉,不可強行下放,避免鉆孔內壁發生變形。
3.4導管安裝
導管的內徑按 300mm 控制,在下放之前做好水密性試驗和抗拉試驗,以確定導管的水密性與抗拉能力能否達到要求,完成試驗后,對導管進行編號,使后續拼接嚴格按照編號進行。在下放導管的過程中,需要使其處在鉆孔的中心,軸線保持垂直,平穩的下放,避免和鋼筋籠發生卡掛,同時要在灌注開始前做好升降試驗,并對孔底沉渣厚度進行檢查,經檢查確認合格后,開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對于導管底部和孔底標高之間的距離,應按照 0.25~0.40m 的范圍嚴格控制。
3.5 混凝土灌注
(1)為使灌注施工能夠順利完成,在灌注開始前,應先對首批方量進行計算。在灌注的過程中,應由同一人進行下令實施灌注,實際的灌注速度應做到循序漸進,第一次埋設導管時,其深度應達到 1m 以上。完成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后,連續不斷的灌注。灌注時,導管實際埋深應始終處于 2~6m 范圍內。(2)混凝土采用專門的運輸車進行運輸,將混凝土運輸到現場后,采用料斗和導管實施灌注。但在灌注前,要對其坍落度與均勻性進行檢查,若不滿足要求,應實施二次拌和,如果完成二次拌和依然無法滿足要求,則不允許在施工中使用。(3)灌注施工中,要經常性對鉆孔中的混凝土液面實際高度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對導管的埋深進行調整。灌注至混凝土頂面和鋼筋骨架底部之間的距離為 1m 后,減慢灌注的速度。待混凝土上升至鋼筋骨架底部 4m 以上后,開始對導管進行提升,確保導管的底口始終比骨架的底部高出至少 2m。(4)灌注時,需將鉆孔中溢流處的泥漿及時引流到周圍適當的地點進行處理,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在灌注完成后,樁頂實際標高需要比設計要求高 0.7m,對于這一高出的部分,應在混凝土實際強度切實達到要求后將其鑿除,在鑿除的過程中,應避免樁身被損毀。在上拔鋼護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樁頭的混凝土產生離析。在混凝土灌注即將結束時,需要對實際灌入量進行核對,以此確定實際灌注高度能否滿足要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樁基施工技術在當前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層與超高層建筑,把控好相關技術要點,是保證樁基施工質量,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目前該工程樁基施工已經順利完成,經檢查樁基施工質量合格,對施工技術要點的把控嚴格,值得類似工程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明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35):27-28.
[2]劉于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21):155-156.
[3]郭書君,靳文彬.樁基礎技術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居舍,2019(32):46.
作者身份證號:4123011970102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