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摘 要:工程預結算審核是一項復雜且繁瑣的工作,其主要內容是對建筑工程材料和工程量等進行預結算編制,完成預結算編制后再對單價以及相關費用進行嚴格審核,并做好檢查工作。工程造價預結算的審核工作做為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環節,不僅需要通過施工單位內部的復審,還需要外部相關單位的審核,如政府審計機關、專業審核機構以及相應的咨詢單位。在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中之所以需要進行科學的預結算編制和嚴格的審核,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要點;分析
一個建筑項目的完成,需要對這項工作進行審核預結算,這樣可以明確了解工程所需要的費用。按照規定將數據進行分類,對工程中的每一次運作費用都進行分析,做好預結算,在能夠高質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開支,不僅可以少花點錢,還可以減少資源浪費,而且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的嚴格審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監督人員遵守規則,不濫用職權,可以很好地監督工作人員。
1 傳統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常用的方法
1.1 全面審核法
全面審核法是指按照全部施工圖的要求,結合預算定額分項工程中的工程細目逐項全面進行審核的方法。其適用于工程規模較小、結構簡單、施工工藝不復雜和采用標準設計較多的工程。全面審核法的優點在于全面、細致、質量高。不過因為它工作量大,所以比其他方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時間。
1.2 重點審核法
重點審核法就是“抓主干”,對整個建筑工程的整體造價有一個大致了解后,再選擇工程量大或者造價高的項目進行重點審核,是相對于全面審查而言。重點審查法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它有一個明確的“主干”意識,對重點審查什么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土建工程預算中的磚木結構,其中磚木的工程量大,應予以重點審查;電氣工程中則重點審查供應管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 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的現狀分析
2.1 數據信息化水平低
在計算機技術廣泛地運用于各行各業的今天,社會需求推動了各種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應用產生,運用計算機對數據可進行智能化處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益,而數據信息化也成了現代管理的重要標識。然而,就目前工程造價領域對計算機應用的現狀來看,計算機更多的是用于儲存數據,相應的應用軟件也只是進行簡單的統計計算,并沒有將計算機技術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由此可見,工程造價的管理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其中與人員的綜合素質低有很大關系。因為人員綜合素質低導致他們無法真正地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數據進行系統處理,最終造成工程造價預結算的編制和審核存在較大誤差。
2.2 工程造價數據處理機制落后
工程造價數據處理機制是一個對數據進行采集、導入和分析的過程,然而實際情況卻常常令數據的采集與導入嚴重滯后。例如工程間隙更變設計、政策的變化造成的縮短工期或者增長工期、因突發狀況影響成本控制等,這些狀況的發生都會給預先的預結算編制帶來各方數據的改變,而因為處理機制的缺乏使得這些變化的數據得不到及時采集和輸入。數據得不到及時的分析與處理容易造成數據的遺漏和丟失,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得不到保障,最終對整個工程的造價產生了不利影響,降低了工程的效益。
2.3 造價管理數據分散,可利用價值不高
工程造價中的各種數據具有量大、變化大的特點,并且非常分散,給數據的收集與導入帶來很大困擾。因為數據處理不及時,使得局部數據與整體造價管理脫節,沒有聯動性。一般表現為一個工程的上千份記錄數據的表格標記各異,查找起來困難,加上碎片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數據失去利用價值,也就很難實現大數據對工程造價的科學控制。
3 大數據時代下提高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的對策
3.1 意識到大數據的應用價值,重視提高工程造價數據信息化水平
工程造價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展現,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工程單位的不重視。因為太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所以工程單位一般會將投標作為主要關注點,認為投標多且中標多才能獲取到更多收益。然而,現實中卻因為過多關注投標而忽視對工程造價的科學管理,造成實際投入遠超預算,這類案例在國內的建筑行業不在少數。因此,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大數據對于企業發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必須加快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一方面是加大對信息設備的投入,為數據處理提供先進的硬件設備;另一方面是加大對人員信息化素質的培養,提升技術人員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力。有投資才能有回報,不管是對硬件設備的投入還是對技術人員培養都是資本再生的前提要求。
3.2 提高數據信息化采集和處理水平
為應對工程造價數據變化大的特點,需要加快數據的采集和處理速度,讓整個工程造價管理跟上工程進度,提高信息的可利用價值。計算機信息技術就能很好地做到數據信息的高效采集和處理,其中以BIM為代表。BIM擁有優質的數據處理技術,在進行傳統信息處理的同時,還可利用該技術進行建筑模擬設計,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仿真模擬。不僅如此,BIM還能對整個工程建筑實施監控,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建筑到完工投入使用再到后期維修,從始至終,都可以進行跟蹤追查、獲取數據,為各個單位和環節提供了相互連接的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增強了施工的統一性。BIM充分實現了數據管理與實踐的結合,不單單是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加工,還能提供一個運用數據進行虛擬建造的場所,提高數據的利用率,從而更好地為工程建筑的現實需求服務。
3.3 精準審核工程量和清單
工程造價預結算在審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項是工程量清單,它是整體審核質量和精確性的保障。工程造價預結算中工程量計算統計和造價核算是工程造價管理的兩個重要內容,這兩項工作占了整個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80%左右的時間。其中,工程量的計算又是工程造價的主體,因此工程量的審核是工程造價審核的難點和重點。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可以通過采用建立建筑三維模型,將CAD建筑二維圖紙通過算量軟件,根據軟件內置的各各清單、定額計算規則,考慮構件圖元之間的扣減計算,實現工程量的自動統計。統計結果自動形成分層(部位)工程量統計、清單工程量統計、定額工程量統計等報表,并且工程量計算結果可以定位反查、分析計算規則模型。
3.4 標準化的數據管理機制
針對數據過于碎片化,需要建立起一個標準化的數據管理機制來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系統化管理。可以按照同類工程的造價作為分類板塊,將數據進行板塊劃分,“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將同類數據放入一個板塊中。首先板塊中按一定標識對數據進行排序,再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高級檢索,就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收集和查找,并且每個板塊的數據由專門人員管理。其次,是運用拓撲數據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網絡,實現各板塊數據的聯系,避免數據變化帶來局部與整體的脫節,減少各種數據的碎片化與分散。
4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存在著些許不足,已不能更好地滿足工程造價管理的需要。在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技術展現了絕對的優勢,也得到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其價值不言而喻。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應緊跟時代步伐,趕上信息化進程,在傳統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找尋到更加適合現代管理需求的信息處理對策,以提高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董婉華.基于大數據時代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要點分析[J].智能城市,2019(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