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紅
摘 要:對于小學班級來說,自主管理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模式,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人。因此,對于班主任,有必要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增強自主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班級管理。加強班級管理的科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實踐與研究;策略
一、小學生自主管理的內涵和重要性
(一)小學生自主管理的內涵
自主管理意味著學生可以管理自己的課程,學習和活動。小學生獨立管理,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小學生自行管理班級,學習,活動和其他事務。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整個班級的集體管理和班級的集體建設,即班級中的一切,都屬于整個班級。當前,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而且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需要。
(二)小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也就是說,它必須具有現代,合理的知識結構,獨立和完美的個性,開拓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較強的自我照顧能力。在小學生中實施自我管理技能,使學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培養合格人員的素質,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教育服務的角度來看,目前,教育已從純粹意義上的學科知識教學轉變為培養學生終生能力的教育服務。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勢在必行。教師不僅要專注于學科教學以應對各種知識考試,還必須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需求。開展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對于克服小學生強烈依賴,鍛煉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二、小學生自主管理策略
(一)激發學生動機,調動自主管理的積極性
“動機是所有活動的原動力。”這是促進學生自主管理活動的主觀因素。這是自主管理的先決條件。在一定意義上講,自主管理動機制約著自主管理的方向、態度,影響著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成果。真正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是兒童發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因此,要引導自我管理,首先必須增強自我管理意識。
1. 抓好外部誘因,引發自主管理動機。在晨會、少先隊活動中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舉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課后,積極聯系家長,舉行家長會,并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以確保學校,家庭和社會影響的一致性。利用情感激勵,榜樣,獎勵激勵等手段,將自主管理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和課堂活動的各個環節,多層次,全面激發學生參與管理的動力,使學生置身于自主管理的客觀環境中,產生一種參與管理的需要。
2. 整合努力目標,激發自主管理動機。在每個學期開始時,老師要求學生闡明一個學期的課程目標,并指導學生班級的教育目標,以形成自主的管理工作。由于目標融合后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是切實可行的,使學生目標明確,方向明確,管理積極。因此,應該設定目標,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及其價值觀,并滿足學生的經驗和環境條件,以便有實現的可能。
(二)強化制度的規范性,推動班級自主化管理的進步
1. 設定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對于班級管理,規則是必不可少的。班級管理應注意班級建設,建立相關的制度,結合學校的具體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在學習,紀律,班級等多方面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課堂規則的作用是促進更規范的學生行為并為學生的行為提供有效的指導,這將有助于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氛圍。
2. 師生共同投入自主化管理之中。在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中,師生必須共同努力,加強班級的建設。同時,必須實現自我管理,監督和檢查的價值,以確保系統地提高班級自治管理的效果。實施項目監督以促進實現預期目標并形成健康的課堂氛圍。
(三)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積極引導作用
自主管理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將放任所有事務并將所有權利和責任歸還給學生。作為班主任,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指導能力。通過各種活動,與學生保持親密接觸,對學生進行分析,并留出足夠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照顧。班主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班主任可以在班上樹立很高的聲望,用自己的話語和榜樣潛意識地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做好獨立管理。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行自主管理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學生人格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學生自我教育,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新課程內容的體現。因此,允許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自我管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反映學生的積極選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日常班級管理的有機結合,以滿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并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應該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魏所康. 主體教育論[M],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劉正榮. 中小學班級管理:從技巧到技術[M].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