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 云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實施細則指出“在組織體育活動時,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季節特點,靈活運用適當的組織形式與方法,保證運動量,引導幼兒上下左右肢體都參與活動”。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第一幼兒園曾對幼兒進行體質測試,結果顯示,幼兒在網球擲遠項目上的優良率明顯低于其他項目;幼兒下肢活動發展水平綜合百分率為74.7%,在投擲類等上肢動作的發展方面水平百分率則僅為56%。這說明,我園幼兒上肢力量及動作發展處于薄弱環節,相關體育活動存在一定問題。
發現問題
通過對幼兒上肢力量活動的長期觀察,我園發現了影響幼兒上肢力量發展的原因。在以成人為主導的集體游戲和家庭親子游戲中,教師和家長對上肢活動認識不足,缺乏目標性和相應的指導策略。教師缺乏組織上肢活動的經驗,很少開展上肢體育教育活動,對游戲空間的利用率低。在操節活動中,上肢器械操編排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上肢器械選擇不合適。
在以幼兒為主導的自主游戲中,幼兒的活動時間不足,上肢活動參與率低,缺少低結構材料。在進行室內自主游戲時,幼兒缺少上肢活動材料,游戲活動參與率低。在進行戶外自主游戲時,上肢材料占比率及使用率較低。
著手解決
豐富教師及家長組織上肢活動經驗。我園組織教師搜集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自學并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分享,實現共同學習。通過“同課異構”的方式,組織教師開展集體體育教育活動,引導教師利用觀察分析表,提高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通過教科研活動中的相互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逐漸轉變教師固有的思維模式。
科學規劃上肢活動空間。我園對27塊可利用的室內空間進行科學規劃,力圖改變部分空間利用率低的狀況,如音體室樓道、門廳等區域。我園還調整了戶外自主游戲區域的空間設置,運用小球游戲提高各游戲區域間的聯動。
科學管理上肢體育材料。我園明確上肢體育材料的種類、數量、責任班級,形成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在操節活動中,我園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篩選適宜的器械。我園積極自制上肢體育玩具,如飛盤、拉力器、保齡球等。此外,我園改造大型體育器械,通過改變材料的組合方式,重新建構大型體育器械玩法。
成效初顯
改變了幼兒動作技能習得方式。我園組織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游戲,多以自主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沒有設置過多的規則限制。我園通過改變環境、材料投放的不同方式,促進幼兒與材料自主互動,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運動技能,鍛煉了體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習慣,而運動習慣一旦養成會讓幼兒終生受益。
轉變了教師、家長對幼兒上肢力量及動作發展的固有觀念。教師在實踐中逐漸積累了經驗,對促進幼兒上肢力量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園在家園共育中引導家長重視上肢力量發展,使家長能夠通過針對性鍛煉上肢力量的親子游戲與幼兒園一同支持幼兒的上肢力量及動作發展。
幼兒動作技能發展得到了科學評價。通過梳理出的動作發展目標、觀察評價量表,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幼兒的上肢動作技能掌握情況及發展趨勢。在對數據和觀察記錄進行細致分析后,教師能根據幼兒現有水平進行材料投放的調整,為支持幼兒動作技能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支持幼兒上肢力量及動作發展的體育活動途徑和方法研究”(CDEB18359)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第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