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漩
摘要: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起到關鍵性效度。但從當前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現狀來看,由于教育目標不明確,影響到人才培養趨勢。對此,本文著重分析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論述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原則,提出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策略。
關鍵詞: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社會企業內部環境得以優化,尤其是新聞傳播行業。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重視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教學的開展,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優化課程教學形式、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使學生學習有所收獲,實現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研究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十分必要,不僅是學生未來就業、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需要。
(一)教育目標定位模糊
從當前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教育現狀來看,無論是行政管理課程體系還是業務指導課程體系,其專業、教育目標都設置在新聞傳播學專業范疇中,課程安排還是延續以往新聞傳播學專業內容,使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育目標定位存在模糊性。與此同時,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中還是沿用傳統形式,缺乏創新性,使學生學習知識效度、積極性不足。例如: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中,針對課程知識、技能的傳遞,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主體性得不到發揮,進一步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趨勢。
(二)實驗教學開展力度不足
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是一門理論、實踐兼具的課程體系,對編輯、攝影、傳播等要求甚高,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教育形式。學生通過實驗教學的參與,能夠為學生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知識運用提供平臺,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實驗教學的開展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從當前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現狀來看,高校多數重視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理論教學的開展,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的開展處于邊緣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缺少實驗場地及實施;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師由于實驗能力不強,影響到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理論、實踐、實驗融合教學原則
從實踐調查而知,部分學生之所以對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學習興趣低下,是因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過分重視理論傳遞,并且理論傳遞模式、方法單一,打消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而推進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理論、實踐、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提供實驗、實踐平臺,促進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以此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因此,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遵從理論、實踐、實驗融合教學原則,構建完整的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教育體系。
(二)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新課程改革下,對教育領域提出的教育方針。以主體性原則開展的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形式,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跟隨專業教師的引領融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進行有效的思考、探究、實踐、實驗,以此能夠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遵從主體性原則,即學生為學習中的主體性,教師為教學中的引領者,根據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形式,為學生組織、設計實踐、理論、實驗教學,實現教學活動、教學模式的新穎性,進而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知識。
(三)互動性原則
從教育層面分析,教師與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在教育實施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協同完成整個教育的實施,以此收獲良好的教學、學習成效。由此可見,教育的開展,需要教師與學生一同互動,以此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以互動性為導向開展的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形式,是對傳統“沉默”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帶動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其中,一同分析、思考知識,在彼此交流互動中明晰課程知識,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遵從互動性原則,推進師生、生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效的交流、互動。
(一)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高校的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歸屬于傳播學、新聞學,從專業本質教學來看,其與廣告學、新聞學、電視學等專業并列,在人才培養方面既具有一定的統一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高校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應清晰定位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明確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向、目標,以此促進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
從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發展視角及崗位實際人才需要來看,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圍繞以下三個維度實施。首先,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在課程實施中,需要培養掌握傳播學、新聞學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計算機科學知識、傳播學知識、新聞學知識、社會學等。其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的實施,需要培養掌握新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全媒體人才。全媒體新聞人才需要掌握信息傳播的基本規律、新興媒介的發展特點以及專業洞察力。最后,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的實施,需要培養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創新型性、應用型人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使學生不僅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更具有職業素養,以此使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二)課程體系設計
1.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理論課程體系設計
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理論課程體系設計中,首先,以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主干課程為主體,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包含中外新聞史、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融合新聞學、網絡理論與法規的研究方法等。其次,以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選修課為補充,拓寬專業課程知識教育面,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包含數學出版導論、新媒體理論、網絡與新媒體經典案例、西方網絡與新媒體理論等。
2.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技術應用課程體系設計
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技術應用課程體系設計中,需要學生全面地掌握網絡技術知識,并且根據課程知識的設計,推進實踐、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為學生提供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首先,以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應用導向,促進學生對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有效運用,并且運用技術深入挖掘信息數據,實現新聞信息的有效探究與運用;其次,以計算機技術為主體應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包含網站設計、網頁設計、平面設計、多媒體設計等。
3.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傳媒實務課程體系設計
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傳媒實務課程體系設計中,首先,以新聞傳媒實務為導向,培養學生扎實的新聞專業能力,包含新聞寫作、采訪、編輯、攝像等技能。其次,以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實務為主干,以行業發展我教育目標,促進學生未來編輯、采寫、策劃能力的提升,使學生有效地運用專業知識,借助新媒體技術,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技能。再次,以網絡思維為思路,促進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課程的延伸。課程內容涵蓋網絡營銷學、市場營銷學、互聯網產品設計等。最后,以集中實踐教育為主要形式,重視學生實踐、實驗能力提升,使學生更好地發展,以此增強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三)重視實驗基地的建設
高校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中,實驗教學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組織形式。因此,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中,重視實驗基地的建設,促進實驗教學的開展,以此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實驗基地構建中,首先,根據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育形式,重視實驗基地的選取,推進線上線下實驗基地的開展。例如:根據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育形式,選取適合的場地,構建實驗基地,并且實現實驗基地的開放性,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以此提升自身能力;針對網絡實驗基地的開展,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虛擬技術等,加強環境的構建,推進網絡實驗教學的開展。其次,網絡線上與線下實驗基地的構建,都需要加強實驗設施、設備的充足,重視資金的投入,滿足學生專業實驗要求。最后,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實驗教學的開展,需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完善,提升教師理論、實踐、實驗教學能力與組織能力,進而促進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的有效性開展。
綜上所述,基于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理論教學的開展,也要關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實踐與實驗教學的開展,更要推進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實踐、理論、實驗教學的融合性,推進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教學的有序開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校在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中,重視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促進教育體系的構建、開展實驗教學,以此增強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