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浩
摘 要: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地區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也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交通工程施工建設為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當前,我國的道路工程施工項目日益增加,在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道路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方面需不斷改進,下面針對道路工程軟土路基的處理技術進行詳細闡述,為道路工程軟土路基的處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道路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
隨著現在道路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加,道路工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遇到的地質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對施工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存在許多問題,其中軟土路基施工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主要因為軟土路基的承載力比小,滲透系數也比較小,所以在實際施工時難以滿足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要求[1]。為此,需要進一步提高軟土路基施工技術,避免路基出現不均勻下降、裂縫等現象。下面主要結合實際的工程情況,對軟土的特性進行分析,并對道路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應用進行分項,從而提高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
1 工程概述
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道路工程為南泥灣紅色旅游景區重要干道,全長23.81公里,路基寬度分別為12和24米,建設區域全段大部分位于沼澤地及河灘沖積區,表層為淤泥質土,常年受河水浸泡,年降水量530~600mm。施工期間臨河地段采用毛石進行軟基換填加內部排水處理,提高提高濕軟地基換填路基穩定性,可以降低成本,積累經驗,為企業創造良好效益。
2 軟土路基的特性
軟土是指強度低,壓縮性較高的軟弱土層,多數含有一定的有機物質,可劃分為:軟粘性土、淤泥質土、淤泥、泥炭質土及泥炭五種類型。軟土路基一般是指處于軟朔或者流朔狀態下的粘性土,其特點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壓縮系數高、強度低,并具有流變性、觸變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質性質,工程地質條件較差。由于軟土強度低,沉隱量大,往往給道路施工帶來很大的危害,如處理不當,會給道路整體穩定性造成很大影響。
首先,因軟土路基的含水量和空隙比較大,因該地區的年降水量比較大,大部分為河灘濕軟地基,底基層全部為淤泥,常年受河水浸泡[2]。因此,該公路工程施工期間,軟土路基的壓縮性比較高,但抗剪強度比較低,因此容易導致公路工程軟土路基在實際施工期間出現路基不同程度的開裂、下沉現象,影響道路的施工質量。
其次,因軟土路基的滲透系數比較小,并且軟土路基的含水量比較大,如果在受到較大壓力的情況下,將形成較大的孔隙水壓,出現路基內部毛細水,從而對整體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產生影響。
第三,軟土路基具有較高的壓縮性,并且也是軟土路基的主要特性之一,主要源于軟土路基比較在受到外界壓力下容易發生變形,并且出現不均勻的沉降現象,如果軟土路基發生變形后,路基的穩定性將變長。
第四,軟土路基具有一定的觸變性和流變性,主要源于軟土路基自重無法達到壓密的效果,如果在此情況下軟土路基的結構受到干擾,則導致軟土路基的強度會下降,表面形成坑洼現象。
3 道路工程軟土路基的處理技術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道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多,施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公路工程施工針對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很多,并且每項處理技術都能夠改善軟土路基施工存在的不足,在實際施工期間,可以根據施工軟土路基施工采用相應的情況選擇處理技術,可以單獨選擇施工處理方法,也可以選擇聯合施工處理,下面針目前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對道路工程軟土路基的具體處理技術改進和結合使用進行詳細闡述。
3.1 毛石換填施工技術
我國公路工程施工的規模大地域廣,各個地區的環境差異顯著,軟土路基處理期間,主要針對土質較差的施工地段,針對施工工期比較緊張且含水量較高的淤泥質軟土路基進行處理,可以采用毛石換填技術,主要根據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滲水量情況,在軟土路基施工期間增加排水盲管[3]。毛石換填具體實施,先要根據道路測量控制網對施工區域路基的進行放線定位和設置高程控制點,然后根據淤泥層厚度進行分段開挖分層換填,并設置臨時排水溝,毛石分層鋪設每層厚度不大于400毫米,一般情況下,毛石鋪設需要均勻排列,大面要向下,小面要向上;毛石填筑后,現場一般選用粒徑5cm以下石渣密實、罩面,以保證毛石填筑后的密實度及穩定性。排水盲管施工需要選擇合成纖維、塑料等材料,起到增強地表滲水能力,提高內部通水能力,并具有一定抗壓能力的施工材料,通過整體施工,提高公路工程軟土路基的施工處理技術。
3.2 樁加固施工技術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采用樁加固方式處理道路工程施工技術,可以采用粉噴樁技術、漿噴樁技術,其中粉噴樁技術主要運用于抗剪強度在10Kpa以上的軟土路基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施工機械設備進行輔助施工,主要將軟土和加固材料進行攪拌在一起,讓原來的軟土路基形成高強度的路基,最終能夠有效滿足道路工程的施工需求。為了確保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運用效果,需要在施工前進行攪拌試驗,并確保試驗后的施工情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和效果;此外,還需要對固化材料的性能、質量、規格等進行試驗,在施工材料達到設計的標準后方可進行施工。同時,還需要提高噴粉樁機的設備功能,要求噴粉樁機設備具有自動記錄的功能。施工前需要將軟土進行全部切碎,在噴漿期間,需要遵守邊提升邊施工的原則。
3.3 粒料樁施工技術
粒料樁施工技術主要在抗剪強度大于15千帕的軟土路基施工中運用,因實際施工期間粒料樁的加固機理不同,因此在實際施工期間,需要采用振動沉管法和振沖置換法進行處理,具體施工期間,需要將施工場地進行整平,然后在平整的土地上用振沖器就位對中,并成孔,清孔加料振密,關機停水,將振沖器移位后,將砂、砂礫、碎石等擠入軟土路基中,形成具有強度和承載力的樁體,增加公路工程施工的強度。該方法實施需要置換土體,會產生大量泥漿,不利于環境保護,對材料要求較高,施工成本較大。
3.4 強夯置換法
目前,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強夯置換法在軟土路基中的運用頻率最多,在實際施工期間操作比較簡單,并且對軟土路基的處理效果比較顯著,主要在飽和度比較高、流塑性較高的碎石土、砂土、雜填土和素填土軟土路基中運用,對于飽和度較高的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處理效果不佳。在實際施工期間,主要利用夯錘下降時產生的沖擊力,在軟土路基中形成坑洞,并在坑洞中加入碎石,然后再次夯實,當夯實的碎石達到施工要求后,在碎石墩之間再增加一層碎石,然后形成具有承載力的復合型地基。由于強夯置換法在施工期間噪音比較大,且振動也比較大,因此需要對施工工藝進行嚴格要求,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
4 結語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因道路工程施工的規模比較大,施工周期比較長,且路基面的差異比較大,軟土路基是道路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如果在施工期間處理不當,將為整個道路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隱患。需要采用相應的施工技術進行處理,在施工前需要對軟土路基的含水量、抗剪力強度、流塑性等進行全面分析,然后選擇合理的處理技術,提高軟土路基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桂林.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04):277-278.
[2]張海軍.試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運用[J].河南建材,2020(01):2-3.
[3]劉春霞.市政道路工程軟土路基施工處理技術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2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