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李源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金融帶來極大的沖擊,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產生的背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這三方面分析互聯網金融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體系;金融市場;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產生的背景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有兩個:一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二是利率市場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家能夠繞過營業部去開展銀行業務,從而大幅節約成本和費用。利率市場化使得互聯網銀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優勢,它的存款利率高于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興起主要源于龐大金融供需斷層。首先,財富積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其次,弱勢群體的融資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或融資成本過高;最后,商業銀行無法進行根本性的創新,以跟上用戶快速、即時需求的變化。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我國銀行發展現狀及人民需求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傳統商業銀行辦事效率低給方便快捷的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背景。正是互聯網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這是互聯網金融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
(一)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關系
在互聯網金融這個大網絡的環境下,大數據以及電子商務大大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擴展步伐,互聯網金融是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交易,資金的供求雙方可以自行進行雙向選擇,在雙方都滿意的情況下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易,服務更直接、覆蓋更廣泛,客戶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完成交易,實現了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的互聯網優勢。例如余額寶,上線的18天之內便實現了250多萬的客戶群體,且累計轉入資金達到66億元之多。在傳統金融模式中,傳統金融模式的大部分的業務來自消費者在金融機構網點的實體操作。陳舊的運營模式,導致物理網點營業成本不斷攀升,相應的業務費用也飽受詬病。客戶必須親自到銀行或者券商的營業網點辦理有關的存、買賣業務。不過,傳統銀行也有自己的優勢,其擁有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大面積的網點資源積淀和大量的專業人才,這是互聯網金融所不具備的。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升級,走向開放和更加包容發展的必然方向。過去的傳統金融是一個封閉的單向循環的體系,它所流通的貨幣就是產品的貨幣,價格是利率,在原有的封閉體系里面循環,從一家銀行到一家金融機構,再到一個人消費者和企業,這個是傳統金融體系運用了很多年的,由央行來控制這些貨幣的發行。但是這個體系到了互聯網時代會遇到瓶頸,因為它是一個純虛擬的交易、錢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到達,比如說錢從一個銀行到另外一個銀行。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無疑還是金融,安全是底線。但僅僅守住底線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底線不等于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互聯網。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在政策保護和資產管理,重風險而輕體驗;相反,互聯網金融企業缺乏金融政策支持,重體驗而相對風險容忍度高。互聯網金融機構聚焦的是傳統金融機構目前不能有效服務好的長尾。兩者面對的用戶群有明顯差異,直接競爭尚不激烈。讓金融和互聯網完美結合起來,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未來良性發展之路。
(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
定位不同,互聯網金融主要聚焦于傳統金融業服務不到的或者是重視不夠的長尾客戶,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邊際成本,使長尾客戶在小額交易、細分市場等領域能夠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模式不同,前者具有深厚的實體服務的基礎,線下向線上進行拓展,而互聯網金融多數是以線上服務為主,同時也注重從線上向線下進行拓展;治理機制不同,傳統金融機構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需要擔保抵押登記、貸后管理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通過制定透明的規則,建立公眾監督的機制來贏得信任;優勢不同,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資金、資本、風險管理、客戶與網點方面的顯著優勢。互聯網金融企業則具有獲客渠道不同,客戶體驗好,業務推廣快,邊際成本低,規模效益顯著等優勢。
三、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貨幣流通和增大貨幣乘數
通貨膨脹不僅與貨幣供給相關,也與貨幣流通速度相關。較長時間以來,我國貨幣流通速度都呈下行趨勢。近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提高了金融資產流動性,培養了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吸收小額閑散資金,推動貨幣流通速度上行。貨幣流通速度提高可能增強通脹對貨幣供給的敏感度。互聯網金融發展對貨幣供需也會產生影響,從貨幣供給角度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會通過推動貨幣乘數上升。
(二)互聯網金融會降低貨幣需求
1.隨著金融市場發展,金融資產收益率提高,貨幣持幣成本提高。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提高,資產變現成本降低。
2.金融產品創新正朝著高流動性方向發展,如T+0貨幣基金、開放式理財產品、余額寶等。
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貨幣市場流動性將提高,貨幣的利率敏感性也會提高。
(三)虛擬貨幣發展增大貨幣供給,削弱貨幣監管
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經濟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虛擬貨幣的產生,比較典型的是比特幣。由于虛擬貨幣的發展會增大現有貨幣體系外的貨幣供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并且虛擬貨幣平臺可能為洗黑錢等非法交易提供不受監管的平臺,會逐步削弱現有貨幣監管對貨幣體系的控制力。
(四)互聯網金融影響貨幣政策
我國傳統的貨幣政策是以貨幣供給作為中介目標實現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等最終目標,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貨幣政策產生影響。
(五)增強支付流動性,推進利率市場化
近年,互聯網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支付方式創新有以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網絡第三方的產生和發展。隨著互聯網發展,傳統銀行業務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完成。渠道創新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傳統金融產品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從而擴寬市場和銷售渠道。
結束語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在促進金融包容,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樸,朱太輝.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國際金融研究.2014.
[2]劉先學.經濟金融化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性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
[3]陳享光,郭祎.論金融化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學習論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