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
摘 要:目前,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企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國內經濟逐漸國際化,各個企業的管理工作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企業的融資管理也越來越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企業融資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 融資? 管理? 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2
在當前新形式的影響下,相對于一個企業想要長遠發展,就需加強對自身資金方面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對企業融資方面加大全面化管理力度。通過規范企業內部各大項目的多種融資行為,制定相關條例和要求;時刻把降低資本成本作為制定相應條例的主要依據,通過進行融資方面的管理,從根本上減少融資風險;加強融資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整體經濟運行效率趨于穩定。另外,為了讓企業融資方面的管理制度運行到位,既要時刻根據自身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制定,又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新形勢情況進行制定,從而實現制度管理的雙向依據,保障后期企業平穩運行發展。
1 當前企業在融資管理方面的發展現狀
1.1 基礎建設方面的缺失性
在一個企業初期建設成功后,管理整體企業的負責人或者是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注重基礎建設和基礎管理,只有基礎打好了,后續發展才能更加容易和順暢。但是現在的市場競爭激烈,使得大部分企業失去平常心,這些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都會忽視基礎建設,只是一味地想盈利,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對后期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不利的影響。基礎建設一旦出現缺失情況,就相當于從企業發展源頭出現阻礙,沒有為后期發展“打好堅實”的管理基礎。
1.2 融資方法出現單一化
依據當前企業在融資方面的發展情況,往往不難看出:對于企業來說,融資問題是一個阻礙力度較強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資渠道過于單一,導致無法融到足夠資金或者融不到資金,當企業流動資金不足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目前企業在融資方面的管理方法通常會以來源進行全面區分,最顯著的有兩大方面:即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1)內源融資。企業將外部資金來源部分轉換為企業自身的資金,因而又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協助企業融資兩類方式。(2)外源融資,是指企業自身通過一定的合理方式向企業之外的其他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在融資過程中,這兩種融資渠道占比較大,以我國企業目前的融資情況來看,內源性融資更占優勢,這種單純的融資渠道可以避免信貸危機的出現,然而,這種融資方法無法保證企業運營過程中有充足的流動資金。因此,僅靠內源性融資是遠遠不夠的。
1.3 融資效率達不到要求
依據當前企業的發展情況,我們可知,大部分企業在實際融資中主要將內源融資落實為融資的方法,但該融資方法在實際融資管理力度方面較為低下。所以,這種融資方式是無法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的發展。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單純依靠內部協助企業融資更是很難滿足整體企業在資金方面的需求。一方面,當企業在運行外源融資時,由于融資效率達不到要求又會受到銀行貸款制度的限制,難以成功融資。另一方面,企業發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那些經營范圍很廣的公司,每一個項目的發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如果融資與公司發展不匹配,很容易導致資金不足的情況,對于一些公司來說甚至能導致項目暫停,嚴重抑制了企業的發展。
1.4 融資規模與企業發展規模不匹配
現在的企業融資經常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部分企業融資難、融不到錢,而另一部分能融到錢的企業卻不能合理融資。在融資時不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認為融資越多越好,這就導致了融資過多,造成后期資金堆積產生閑置情況,無形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成本。企業負債問題嚴重,后期更容易產生負債無法承受,償還問題凸顯;無形中為企業經營造成危機,最終導致了信用風險。也有一部分企業不愿融資,不愿背負債務,這導致的是整體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信用力度降低,對后投資、融資等方面措施的實施以及眾多措施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5 融資方面成本過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是融資效率的決定性因素,而融資方式決定著融資成本,因此,企業在融資時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尤為重要。很多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融資方式,比如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自籌資金就可以滿足其發展需求,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卻偏要選擇外部融資,比如進行銀行貸款,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融資成本。
1.6 資本結構不完整
資本結構的主要指的是企業內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通過建立完善的資本結構體系,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內部財富,使整體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但現階段企業在資本結構管理方面容易出現不完整性的特點,導致投資和股利在分配決策上產生沖突,增加代理成本。一旦資本結構體系方面出現不完善,就會導致投資和股利在分配決策上產生沖突,增加代理成本。
2 在新形勢影響下企業融資管理的運行方法
2.1 加強基礎建設及融資方面的管理力度
對于一個發展中企業,加強基礎建設方面的建設力度,就是為后期發展打好基礎,更是在根本上保障企業的運行得以穩定化的重要因素。而相對于融資方面的管理力度,更是要求企業緊跟社會創新模式進行發展;同時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企業基礎設施方面的管理力度、通過一定的制度加強考評績效方面的重視管理力度、通過獎懲模式激發企業內部員工在工作方面的熱情、重視企業財政方面的管理和調整,從而保證資金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流通;通過從企業基礎建設這一源頭進行完善化管理,讓企業緊跟社會模式共同發展的同時,落實融資方面的調整和基礎建設力度,幫助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2.2 擴寬融資渠道
融資渠道單一往往會在根本上對企業今后的發展造成阻礙。企業方面要時刻與國際經濟相互接軌,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在融資管理方面要加大調整力度,通過拓寬融資方面的渠道,以保障后期企業的發展運行效率。基于此,企業更需要在根本上與實際社會共同接軌,在管理方面時刻與新形勢共同發展。在經濟運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重視、發展情況也在不斷擴大,融資渠道單一化在新形勢下已經處于“淘汰”態勢,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而,需要企業重視新形勢下融資管理方面的研究力度和學習力度,通過不斷探索、創新,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情況,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道路。要敢于挑戰、敢于嘗試,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尋找新的融資渠道。
2.3 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發展風險
加強資本結構方面的優化力度,是為了后期企業在社會、經濟方面的穩定化發展。通過從企業資本結構方面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從企業實際資本機構方面出發,通過有效的調整方法將資本結構優化至合理化、高效化,從企業更好發展的源頭進行調整;既要從企業表層情況進行調整,又從企業內部進行完善。通過在企業內部實行資本結構優化方案,影響企業在資本結構優化中得到發展。根據企業發展情況,為企業建立透明、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另外,優化企業在產權方面形成的企業治理、管理結構,對企業整體發展調整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對于企業上市公司來說,將企業內部資本結構落實優化,在根本上為企業建立及約束、激勵機制為一體的合理治理結構,通過雙向治理、管理,促進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經濟價值效益最大化,促進經濟市場的發展更趨于穩定、高效化。
2.4 融資規模要結合自身發展情況
企業在進行資金方面的籌集時,要將自身籌集范圍事先進行思考。首先,企業要先對自身的經營情況作評估,分析企業是否需要融資;其次,企業要分析自身的信用情況,是否能融資,融資額度是多少;最后,企業要根據自身需求,確定本次融資應該融多少資金,同時還需要考慮融資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量力而行來進行融資。
2.5 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在一個企業進行融資時,盡量對自身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融資方式的正確選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常見的融資方式有融資租賃、銀行承兌匯票、不動產抵押、股權轉讓、提貨擔保。融資方式的多樣性相當于為企業提供融資方式更多的可選性,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分析與研究時間。但一個企業既可以獲得商業、銀行兩方面的信用,又能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企業融資,更可以利用貼現、租賃等多種方式進行企業方面的融資,一個企業實現多種融資方式,便相當于該企業在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方面有著充足的籌備時間和籌備能力。
對于一個發展中的企業來說,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式,將融資方式在自身企業發展中實現最大效益化。這就需要企業時刻關注新形勢下,各種融資方式在不同企業中的運行效果情況;既要緊抓發展機遇,又要及時性地對機遇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和研究,將融資方式與自身現階段發展情況進行區分、對比,發現不同點和相同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融資方式的思考,將融資方面的工作做好、做實,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尋找一條正確且有效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
2.6 注重融資機制方面的建設管理力度
為了現階段企業更好地運行、發展,政府方面要時刻發揮自身工作職能,及時為企業融資管理工作提供穩定化、透明化、高效率的運行空間及工作環境;從金融市場方面入手進行調整、完善,為企業的融資發展提供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體制調整決定企業的發展。政府通過經濟體制改革,為企業融資管理創造有效的市場經濟環境,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為企業財務政策方面決定企業融資方式、融資結構提供依據。
另外,相對于企業自身,企業要通過不斷分析、研究,根據當前收益與實際風險,自主選擇適合發展的融資方式,合理、科學化地確定自身發展的融資結構;在發展方面要時刻以資本成本最低化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促進融資機制方面的建設,得到根本上的落實與發展。同時,更要注重融資市場方面在信用體系這一區域的建設,通過建立完善的信用市場,影響企業加強對于信用力度方面的重視力度,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在新形勢的背景下,企業管理者需要認識到融資管理的重要性,認真了解經濟的發展趨勢,加強當前社會、經濟方面創新政策的關注力度,與社會經濟發展相接軌;同時,更要加強對于自身企業方面的重視力度,通過探索出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融資管理制度,使得企業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得以加強,促進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宋莉.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應用研究[J].商訊,2020(03).
黃芳.淺析企業融資成本控制與管理[J].時代金融,2019(33).
徐文舸.國際視野下中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物價,2019(11).
趙晶.新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研究——以Z省與X市對比研究為例[J].財經界,2019(11).
肖靜,韋濟人.淺談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