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 馮璐 李勃
摘 要:農戶是茶葉生產和經營的微觀決策者,其決策直接、廣泛和持續地作用于茶葉生產,并對其產生影響。本文主要探討云南茶種植農戶的生產決策方式,識別茶種植農戶生產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即茶葉價格、化肥農藥成本、與其他收入的比較效益、氣候條件等,由此提出通過加強宣傳,技術人員和村鎮干部加強與農戶的信息交流、加強對農戶的培訓等措施來提升茶農的有效生產決策能力,促進云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茶種植? 農戶? 生產決策?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2
作為農業生產和經營主體的農戶,是集風險與脆弱性于一體的特殊群體[1]。其決策行為直接、廣泛和持續地作用于其農業生產和自然生態環境,并對其產生影響。茶葉屬于山地作物,因大多數茶農生活在山區,云南山區相對來講自然環境承載能力較差,農戶茶葉生產行為決策不當,一方面,將造成農戶收益的減少;另一方面對自然環境也會產生影響。當前,小規模農業經營家庭依然是我國的主要農業經營形式,因此提升小規模經營農戶的有效生產決策能力,有助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體現[2]。因此,探討云南茶種植農戶的生產決策現狀,并識別影響農戶生產決策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制定針對性策略,提升農戶決策的有效性,促進云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調研概況
基于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的方法,本文選擇了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云南茶區楚雄州、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4個州市中的8個村寨作為調研樣本區。再在這8個村寨中隨機抽取了240戶農戶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被調查農戶為熟悉家庭農業生產者,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為95%。
調研的228戶農戶中,接受訪談的戶主的約占60%,大多數戶主熟悉家庭農業生產;被訪談者是男性的占比62.28%,男性占據家庭主導地位;茶種植農戶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0~59歲,該階段人員約占70%;大多數被訪談農戶的身體狀況較好,身體較差的占比低于10%;農民的文化水平總體較低,小學及以下的約占55%。
2 云南茶農的生產決策方式
當問及農戶“您的生產決策方式是什么(可多選)”時,大多數農戶的生產決策方式是“家庭成員內部協商”。其中,德宏州66.67%的農戶通過“家庭成員內部協商”進行決策,26.32%的農戶通過“同行協商”;西雙版納州80.36%的農戶通過“家庭成員內部協商”進行生產決策,有33.93%的農戶通過“同行協商”決策;普洱市有82.46%的農戶通過“家庭成員內部協商”進行生產決策,有29.82%的農戶通過決策;臨滄市有74.14%的農戶通過“家庭成員內部協商”進行決策,有25.86%的農戶通過“同行協商”決策。
總得來說,大多數農戶通過“家庭成員內部協商”進行生產決策,還有部分農戶會借助咨詢同行,通過同行之間的互通信息進行決策,農戶很少去咨詢專家或相關部門,如表1所示。
3 影響云南茶農生產決策的主要因素
在影響茶葉生產決策最重要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占比最高的是“茶葉價格”。其中,德宏州、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分別有100%、83.93%、80.70%和75.86%的農戶認為“茶葉價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排在第二重要的因素在各個區域具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德宏州第二重要因素中化肥農藥成本、人工成本、儲備資金占比較高;西雙版納州第二重要因素中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種植用地、樹苗成本占比較高;普洱市第二重要因素中化肥農藥成本、氣候等自然條件、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占比較高;臨滄市第二重要因素中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氣候等自然條件、人工成本占比較高。
第三重要因素在各個區域也具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德宏州第三重要因素中氣候等自然條件、人工成本、樹苗成本、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占比較高;西雙版納州第三重要因素中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和種植用地占比較高;普洱市第三重要因素中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氣候等自然條件、種植用地占比較高;臨滄市第三重要因素中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化肥農藥成本、氣候等自然條件占比較高。
總的來說,影響茶葉生產決策的重要因素中,排在首位占比最高的是“茶葉價格”;排在第二位,占比最高的前兩項是“化肥農藥成本”和“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分別為23.68%和23.25%;排在第三位,占比最高的前兩項是“茶樹種植收入比較效益”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分別占比31.14%和19.74%,如表2所示。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戶生產決策方式是封閉、保守和傳統的,影響農戶生產決策的主要因素來自自然、價格、成本和比較效益風險。農戶在進行生產決策時較少關注國家政策、社會發展趨勢、國內外形勢等宏觀因素。因此,一是建議政府和各級農業部門加強對農戶的宣傳,讓農戶學習了解國內外宏觀政策;二是農機部門、村鎮干部多與農戶進行生產決策方面的信息交流,多向農戶傳遞最新的茶葉供銷、貿易、價格、種苗等方面的信息,減少不完全信息導致農戶實施錯誤生產決策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三是加強對農戶的培訓,包括農業生產技能的培訓、種植技術的培訓,以及如何使用手機、電腦等科技設備搜索、查詢茶葉方面最新的相關信息等。
參考文獻
陳傳波.農戶風險與脆弱性:一個分析框架及貧困地區的經驗[J].農業經濟問題,2005(08).
楊芳. 社會網絡對農戶生產決策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