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夢影
摘 要:研學旅行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需要著重落實。基于此,文章在明確研學旅行主要內涵的基礎上,從小組組建、小組分工、小組展示、小組評價幾方面入手,提出了研學旅行中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策略,并對研學旅行中由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所引發的思考展開了探討,旨在推動研學旅行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研學旅行
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文精神的指導下,研學旅行受到了重點關注與運用,且逐漸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對于研學旅行而言,其對提升學生自理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均發揮出了重要作用。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研學旅行的優勢,可以引入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小組活動模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一、研學旅行的概述
研學旅行主要指學校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年齡、不同學科的教學需求,依托集體旅行、集體住宿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校園走入社會與自然,實現視野拓展、知識儲備增大、合作意識與能力強化的活動模式。在當前的《教育部門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對研學旅行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強調,提出其不僅是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屬于研究性體驗學習模式的范疇內[1]。實踐中,能夠促進課內知識與課外經驗的有機融合,促使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推動其更好地發展。
二、研學旅行中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小組組建:自主學習共同體
在以往的研學旅行學習小組的組建中,普遍以學生自己的意愿完成,具體而言,就是讓學生結合親密關系、興趣愛好完成組合。誠然,這樣的小組組建形式更加簡單易行,但是最終形成的小組之間存在極為明顯的能力不平衡問題,人員結構搭配合理程度不高,難以最大限度發揮出研學旅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性作用。實踐中,筆者發現,在學習小組自由組合中,部分小組完成研學旅行學習任務的速度與質量更高,但是部分小組的完成情況并不理想;部分小組可以更加迅速地完成分工合作,但是部分小組在實踐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均由組長或是小組中一名成員解決等等。
(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共同體
在進行小組分工時,應當結合研學旅行的展開階段完成設定。一般來說,在研學初期階段,小組分工的主要依據可以設定為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促使學生可以在初期獲得成功體驗,調動其參與研學旅行的積極性;在研學旅行中后期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工的轉變與交換,讓學生掌握原本不具備的技能,強化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提升研學旅行的挑戰性,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在研學旅行結束階段,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認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團隊合作中“1+1>2”的理念。
(三)小組展示:探究學習共同體
在實際的研學旅行活動中,若小組中的各個成員只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則會出現各自為政的問題,與小組其他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程度下降,難以發揮出研學旅行的優勢。同時,在這樣的條件下,小組展示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具體來說,就是當小組中的一名成員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其他成員游離在外,未收聽相應成員的分享。筆者發現,上述這種各自為政的情況會導致小組成員學習興趣降低,且同學之間缺乏共同探究的學習行為,研學旅行效果明顯下降。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在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應當在保證各自分工的基礎上引入合作探究式學習,依托組內交流與意見分享共同完成相應學習任務。
(四)小組評價:共贏學習共同體
對于三人行學習共同體而言,其徹底轉變了班級教學中以競爭為主的學生個體交往模式,促使個人目標與小組共同目標相結合[2]。實踐中,只有當小組中所有成員均完成相應任務(目標)后,才能夠獲取最終的成功。總體而言,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支持下,在學生中形成了一種榮辱與共的個體交往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三人行學習共同體雖然更加強調團隊合作學習,但是并未否定競爭、學生個人的價值。筆者認為,可以將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例如,在保留最優小組評選的基礎上,引入最佳合作獎、最佳領導獎、最佳展示獎、最佳研學隊員等,共同凸顯團隊合作價值與個人價值。
三、研學旅行中由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所引發的思考探究
(一)研學目的方面的思考
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模式的指導下,研學旅行的目的應當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向轉變。實踐中,應當參考歷史、地理、文學、科學等多個角度完成研學籌劃,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研學旅行中需要著重關注如下內容:對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調查分析能力、報告撰寫能力、組內交流合作能力等實踐能力進行重點觀察與評價;對學生在真實、復雜情境中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意識、空間感知等核心素養進行觀察與評價;對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審美情趣展開重點提升。
(二)研學過程方面的思考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研學旅行、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優勢,不可以隨意展開研學旅行的規劃,其過程也必須保證環環相扣。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模式的指導下,研學旅行過程中必須要設置“研學設計”“研學旅行”“室內整理”“成果匯總”等環節,保證所有學生均參與進活動中,并在教師認可學習共同體的研學方案后展開實際的研學旅行活動。
(三)研學方式方面的思考
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模式中,所有學生均擁有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研學方式也逐步由關注內容轉向對學習方法的指導[3]。在實踐過程中,相關教師應當著重完成以下幾項內容的指導。第一,研學記錄的整理。要求學習共同體在規定時間內共同完成討論與資料整理。第二,研學成果的匯總。學習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均要記錄自己在研學旅游中的心得體會、經驗等等,并形成研學文章。第三,研學反思的展開。引導學習共同體在研學旅游結束后,探討本次研學中的優點以及經驗教訓、現實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等,為后續其他研學旅游活動的展開提供參考。
(四)研學評價方面的思考
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模式的指導下,研學評價由單一評價逐步轉變為多元評價,即引入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在對研學旅游成果評價的基礎上,強調對學生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的評價,且更加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另外,評價的模式也明顯拓展,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
綜上所述,研學旅行在教育教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研學旅行的優勢,可以引入三人行學習共同體的小組活動模式。通過自主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共同體、探究學習共同體、共贏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推動了研學旅游的升級,實現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推動了學生的更好發展以及整體性進步。
參考文獻
[1]于潔.地方文化研學旅行實踐探索——以常州青果巷為例[J].地理教育,2020(06):58-60.
[2]嚴鈺帆,楊崝源,馬倩怡.文旅融合時代下我國研學旅行的發展和展望——以上海市為例[J].地理教學,2020(11):60-64.
[3]謝道州.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高中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