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劼
摘 要:進入到高中階段之后,很多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都會出現變化,這不僅是該年齡段高中生的特點,也更是由于高中階段學習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群體表現出認知與學習方面的變化。這當中,高中班集體作為一種班級集體的存在形式,有著基本的班級特點和表現形式,因此借助班級文化的塑造和建立,將有效帶動高中生獲得正確的教育與全面的引導,進而推動班級整體的發展和班級內部個體的進步。
關鍵詞:高中班集體;文化塑造和培育;學生學習
一、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意義
(一)帶動班級學風形成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而言,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的學風,集體良好學風的形成能夠有效引導和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學習,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實使班級整體都能夠獲得進步。因而對于學風的形成,有必要借助一定的因素和手段。具體而言,人的感情容易被帶動,相應的感情里包括激情和熱情,激情和熱情的產生一是由于外部因素激勵,二是由于自身內部熱情的持續,所以將從班集體文化的塑造當中,為學生和班級整體創造一種外部的激勵因素,使得學生的內在學習激情能夠被引導和帶動,以此將學生個體的學習激情激發出來,并影響到周圍的學生。同樣的,周圍學生的個人內心學習激情被帶動和引導,班級整體的學習激情就能被帶動,此時就表現出一個班級的學習熱情高漲、持續且有力。至此可見,對于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實際是借助文字以及其他形式的手段,來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激情,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激情都被激起,相應的班級整體的學風就會形成并且穩固下來。從這一方面也能夠看出高中班集體文化塑造的意義。
(二)保障學生群體學習進步與全面發展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言,其過程更加重要,原因在于我國教育教學環境之下主要借助應試教育理論為基礎,學生只有通過應試教育組織的考試,才能夠獲得學習方面的晉升,而高中階段恰是應試教育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學生面臨著更多的競爭與挑戰,只有持之以恒,才可能獲得成功。因此在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過程當中,通過文化、精神以及活動等方式,為學生創建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競爭環境,進而推動學生能夠在其中穩定學習,并不斷通過合理競爭帶來的壓力,促使自身更加投入學習當中,那么此時學生群體的學習效果就會獲得提高,學生相應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也會獲得提升,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和進步。
二、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原則
整體而言,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是需要基于學生主體,以教育手段和方式進行落實與推廣的,使得學生個體與班級整體感受到班集體文化的內涵以及激勵作用,從而使學生群體能夠獲得學習方面的動力,也使班級整體能夠獲得進步與提升。以下對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原則進行分析。
(一)以班級環境為基礎
以班級環境為基礎進行的班集體文化塑造和培育,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基本集中在班級區域當中,相應的在班級內部待的時間最多,并且班級學生也屬于一個整體,此時將以班級環境為基礎和基準展開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實際的班集體文化產生于班級和學生群體,也會作用于班級和學生群體,并且也會更加契合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可見以班級環境為基礎是進行班集體文化塑造和培育的基礎原則。
(二)以學生學習和發展目標為方向
在高中階段,不僅學生需要明確自身的學習和發展的目的和方向,相應的班級整體也更是需要明確發展目的和方向。而相對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和發展,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更加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和帶動。一是由于高中階段學生學習認知能力不成熟,從而較難以管控和規范自身的思想以及行為。二是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和班級發展目標更為明顯,即高考,所以也就更加需要教師和班級整體等做好對學生的督促。但實際上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和引導所能夠產生的影響有限,只有學生自身在意識和思想層面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獲得進步。所以基于這樣一種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需要在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過程當中以學生自身學習和發展目標為方向,重視了解學生的內心學習和思想表現,以此通過教育方面需要體現出的責任和義務,最終以建立班集體文化的方式督促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內心受到激勵和教育,以促使學生明確學習和發展目標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加堅定自身的學習與付出。
三、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措施
高中階段的班集體文化塑造和培育具體需要從教育教學角度出發,并結合學生學習和發展需求為動力,逐漸從日常教學和學生表現當中形成成熟的班集體文化。至此,所形成的班集體文化不僅具有一定的思想帶動作用,也更具有傳播的價值,并能夠產生更加具體的影響。在此,將借助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以及班級整體的進步為基礎,探究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措施。
(一)結合校紀校規與文化制度,形成完善的班集體文化
在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過程當中,需要從學校所建立的有關制度標準入手,提出班集體文化的建立標準即遵循學校要求和規范,在此基礎上形成適合班集體自身的文化、制度和規范等。諸如一些最簡單的保持衛生、好好學習等學校方面的制度要求,要更有效地體現在班級的管理當中,基于此,班集體文化也能夠獲得較好地塑造和培育。
(二)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班集體文化水平
思想和道德教育是任何教育階段都需要重視的教育內容,尤其在高中階段,以此結合思想和道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提高思想水平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這樣學生能夠穩定地學習和進步。同時班級整體思想道德風氣也得以提升,相應的班集體文化水平也會獲得提高,班集體文化更是獲得了較好地塑造和培育。
(三)開展多樣化教育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只有文化學習一項任務,同樣的,學生群體也需要獲得實踐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等。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展開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諸如展開革命先烈事跡的教育活動,以此培育學生的愛國精神;開展戶外實踐勞動,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整體上,這些多樣化的教育活動的展開,都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從而使班集體的文化也得以塑造與體現。
四、結語
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與培育,實際能夠作用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并能夠保障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進而促進班級整體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所以重視對高中班集體文化的塑造和培育,能夠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代玉啟,李濟沅.高校班集體本質的時代拓展及其有效實現[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110-113.
[2]江蘇省教育廳.深化課改 提升內涵 謀求學校新發展[A]// 2016年江蘇省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高品質高中現場觀摩研討活動論文集[C].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457-461.
[3]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5.
[4]張穎.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3(08):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