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臨習《智永千字文》要追本溯源,從縱向和橫向了解智永及《智永千字文》的來歷及對后世諸家的影響。然后認真讀帖,體會其中的行氣,神韻和味道,并在臨習過程逐步中體會其正宗的王氏書法筆法特點——筆筆自空中落,運筆變化靈動、大膽。加強對臨和意臨的結合練習,把智永書法的味道融入日常書寫中,做到這些,書藝才會日益精進!
關鍵詞:來歷和影響;筆法特點;要素
一、《智永千字文》的來歷及影響
智永,又稱智永和尚、永禪師,本名王法極,王羲之七世孫,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經歷梁、陳、隋三朝,享年近百歲,是王氏書法世家最后的輝煌。
弟子有智果、辯才、虞世南等。
據傳,這位智永和尚,為傳承弘揚王家書法,在永欣寺30年不下樓,苦練王羲之書法,書寫《真草千字文》800本,分送各寺院,留下了很多故事,如“退筆冢”“鐵門檻”,還有珍貴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現僅存兩件藏本,一件是西安碑林的刻本,一件藏于日本的墨跡本,我們現在練習的就是存于日本真跡的影印版。
啟功先生到日本看到東大寺藏本,通過對比,認定為智永所書800本之一,并作詩一首:“永師真跡八百本,海東一卷逃劫灰。兒童相見不相識,少小離家老大回。”
二、《智永真書千字文》的筆法特點
(一)真正的王家書法真傳
“二王”系統的用筆,在書法史上是最完整,最實用的。清代何紹基也夸贊說:“智永《千字文》,筆筆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不足喻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雖然沒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寫,卻將王羲之的用筆特點表達得非常真實且充分。
(二)寫法最規范
草書的書寫,以簡省和便捷為主。初學草書,照著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去練,一定沒錯,在標準規范這一塊,智永的寫法是沒任何問題的。連毛主席都建議:練習草書,可從智永《草書千字文》練起。
三、如何練習智永《千字文》
學習《智永真草千字文》,一定要特別留意起筆和收筆處的細節,在那里,最能體現出王羲之系統的用筆特色。筆筆自空中來去,筆法靈動、筆畫豐腴、筆意高古,楷書也寫出了行草的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對比效果,十分難得。其大多數筆畫是尖鋒入筆,與我們所學唐楷的逆入、藏鋒入筆是很不一樣,而且每一個筆畫都有提按跳蕩、跌宕起伏的變化,讓我一下很不適應。按照老師說的,一本帖,不能拿來就臨,而是先細細品讀其行氣、結構和筆法,感受其氣息。此帖在細讀之下,一股妍美外表下的古拙之氣撲面而來,在這里,我看到了后世的唐宋元明諸家筆法的出處;在這里,我看到了歐陽詢鵝浮鉤的跪筆彈鋒、褚遂良標志性的“s”形的豎畫、米芾的折筆鉤、趙孟頫的棉里裹鐵,還有那引而不發的斜鉤(戈鉤)非常有味道。習《智永千字文》,讓你感覺置身書法的汪洋大海,而后世諸家不過是涓涓細流!
習好《智永千字文》的幾個要素:
(一)紙筆墨要好,《智永千字文》筆法細膩、靈動,特別是尖鋒入筆,對筆墨要求極高,選筆要彈性質量好的兼亳和墨色夠濃,又不易稠的墨液,不易滲墨的毛邊紙,仿古宣方能寫出效果。
(二)筆筆自空中落,手腕要動起來。《智永千字文》筆畫運筆靈動,筆法豐富,手腕不動,容易令筆畫僵硬,寫不出效果,易失信心。
(三)注意智永《真書千字文》的筆畫特點:
1.長橫。智永的長橫寫得非常生動,粗細變化非常大膽。由細到粗的左尖橫在《真草千字文》中非常常見,是智永常用的一種技法,所以要熟練掌握。起筆時空中下筆,由細尖切入,然后逐漸鋪毫行筆(如女、寸、平、上、羔、千等字)。
2.短橫。短橫大多是空中下筆,細切入紙,快速行筆和頓筆,用筆基本和長橫一樣,如主、尹、表、仁、士、作等字,有很多橫,但每橫寫法都不一樣。
3.長豎。長豎的起筆非常有意思,空中入紙,由下往上走,換面后再下行(如引、年、淑、巾、車、斬等)。
4.短豎。短豎則是由左向右切入,中間如舞蹈般婀娜多姿(如止、甘、世、川、此、非等)。
5.撇捺法。智永的撇捺富于變化,特別是撇,很少從粗到細的規矩變化,而多是一筆三變,有時細粗細,有時粗細粗,很有味道(如人、文、念、大、火、使、唐、席、慶、分、得、形、之、足、逐等)。
6.點法。點畫厚重、豐腴,起筆處有快有慢,形態有長有短,注意不要一筆寫成,至少要三個動作,否則寫出來的點就非常單調(如神、法、羊、啟、次、食等)。
7.直鉤。鉤法非常多樣,出鉤各盡其變(如木、東、封、求、集、時等)。
8.弧鉤。出鉤處不是頓筆向上,而是以弧度轉向左,也叫平鉤(如手、亭、何等)。
9.豎彎鉤和戈鉤。豎彎鉤注意粗細的變化,由粗到細提筆轉向再由細到粗,然后再出鉤(如祀、宅、九等);戈鉤則要折回來再出鉤(如紙、我、武等)。
選字帖,猶如選對象,一旦認定了它,就要努力吃透它。我們在初步掌握了智永的筆法特點后,就要努力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不擇筆、不擇地、不擇紙,無論走到哪里,手中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或意臨,或對臨,我們都力求寫出來的字有智永的味道,能做到這些,我們的書藝肯定會一日千里,日益精進!
參考文獻:
[1]陳嘉強.智永《真草千字文》技法解密,原來楷書還可以這么寫,漲知識了[DB/OL].2020(03).
作者簡介:
鄧耀利(1977-),男,壯族,廣西南寧市人,大專,南寧市西鄉塘區那龍民族中學,教師,研究方向: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