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推進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途徑,新形勢下,技工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依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創設是加強技工院校辦學實效的重要舉措。本文將對當前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使學生黨建工作發揮其深入化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路徑
一、當前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
(一)技工院校學生思想文化素質薄弱
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社會化環境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將理想與信念定位于自我價值的實現之上,僅有少部分的同學堅定地致力于共產主義事業的決心。不僅如此,受到外來文化的深入影響,許多學生對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政治內容的認識較為薄弱,相比較之下,大學生群體對于民主意識以及法律制度的關注度更高,總體而言,大學生群體政治參與的主動性并不強。
(二)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觀念陳舊
目前,技工院校的黨務工作者隊伍的年齡偏大,并且存在著身兼多職的現象,技工院校中,黨支部書記多為兼職,平均年齡在48-50歲,在與青年學生溝通的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溝通技巧,專業型的黨務工作者以及中青年黨務工作者的比例較少。另外一方面,技工院校黨務工作者的認可度較低,很多具有專業背景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黨務工作,造成技工院校的專業黨務工作者的人才匱乏。由于黨建工作隊伍的結構影響,致使黨建工作進行時缺乏創新意識,工作觀念創新度不足,進一步制約了學生黨建工作的成效。
(三)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組織弱化
黨建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組織,單一化的工作模式無法全方位地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在實際的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著重點把握不準、注重發展新黨員,忽視黨員的再教育及其管理。在吸收新黨員時,往往過于注重數量,并未對其入黨動機、思想、日常表現等進行深層次的考察,相關的考察結果不具備參考意義,造成黨建工作質量下降,無法充分地發揮黨組織的引導作用。
二、新形勢下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點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生命觀
“以人為本”的生命發展觀,是立足于技能學習之上的價值觀意識。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生命觀的認知,才能夠對自身專業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扎實學習、努力學習,并更好地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切實發揮黨組織的引導作用。
(二)構建“技能報國”的成長觀
“技能報國”是深化技工院校黨建工作理念的基礎。在強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工作時,引導學生構建“技能報國”的成長觀,能夠強化院校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成長為適應當代市場經濟社會的有用人才。
(三)強化“德才兼備”的人才觀
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技工院校在教育轉型與升級發展過程中的最終目標。技工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院校必須深入性地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與專業教學工作之間融合的必要性,將理論認知與實踐認知進行有機的融合,構建良好的德才兼備教學認知體系。
三、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優化路徑
(一)優化基層學生黨建文化氛圍
技工院校學生黨建文化并非為寬泛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其可實施性意義的理念認同。技工院校學生黨建文化建設要著重于內核元素的提煉,即明確院校辦學性質,結合院校發展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文化建設,使其文化體系發揮切實的教育推進作用以及管理優化功能,構建良好的黨建文化氛圍,發揮黨建文化建設的根本作用。
(二)加強技工院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技工院校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從本質上而言,是優化各項制度、建立黨組織理論學習和黨組織管理制度,通過規章制度、檔案管理、學習管理等優化模式,提高教師黨員干部的領航能力和教學能力,從而強化技工院校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各項黨建制度能夠得到良好的運行狀態。
(三)構建師生黨性互動提升的平臺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深入性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應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構建,讓師生達到良好的黨性互動,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性溝通,使師生們通過互動提升平臺強化自身認知與素質,深入推動黨建文化建設的效率化建設。
(四)探索黨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的融合路徑
技工院校的發展對于經濟市場的可持續性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技工院校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并采取多元化對黨員進行管理,為學生提供黨性學習探索的多元化平臺與機會。與此同時,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渠道,使學生能夠將黨建文化認知與技能學習融合為一體,切實發揮黨建文化的滲透與強化作用。
結語
加強技工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是強化院校辦學實效的根本,通過多元化形式的黨建文化建設,在技工院校內部中構建有效性的引導機制,以思想教育的模式推進學生認知體系的全方位構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狀態,進一步地強化現代技工院校的教育作用,引導青年學生群體更好地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琳.新媒體視域下高職招生宣傳的策略探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0,37(1):4-6.
[2]宋淑紅,于長波,王桂娟,等.“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2):10-11,17.
[3]龔凌虹.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初探[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1).54-58.
作者簡介:
文偉(1977年-),男,土家族,政工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