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安院校是公安隊伍建設的源頭。公安院校公安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其學業、擇業,甚至影響其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公安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動態過程。本文以實踐為基礎,以安徽公安職業學院的具體做法為例,分析了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的目標、任務、工作平臺、教育環節和主體,從而構建了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的體系。
關鍵詞:公安專業;職業認同;培養體系;三全育人
構建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體系,有利于培養適應公安工作需求的專業人才,有利于打造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過硬隊伍。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秉持“三全育人”的理念,讓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等維度逐步加深職業認同感。
一、職業認同培養的目標
職業認同以專業認同為基礎。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意味著認可和喜歡自己所學的公安專業,對公安工作擁有積極的認知和情感,愿意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行為。具體體現在愿意付出努力認真學習和掌握公安專業知識和技能,愿意從事公安工作,主動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追求在公安工作中取得成就、獲得價值感。
二、職業認同培養的任務
衡量學生的職業認同水平,應包括角色認同、情感認同、能力認同、價值認同、行為認同等方面。職業認同培養應當對應這些方面設定任務。
1.幫助學生形成客觀的職業認知
認知是認同的前提條件。對將來的職業角色和職業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預期,有利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否則可能產生角色定位不清、轉換困難、失調與沖突,甚至產生行為偏差。
2.引導學生積累正向的職業情感
積極正向的情感是個體行動的動力。要引導學生在實習、實訓、實踐活動中,體會公安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工作中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獲得從事公安工作的內在動力。
3.培養學生適應公安工作的職業素養
能力決定了能否勝任相應的工作。在培養學生一般能力的基礎上,側重培養與公安工作相關的特殊能力。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應在實習、實訓、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培養學生適應公安工作發展的職業素養。
4.鼓勵學生追求職業的內在價值
培養學生從事公安工作所需的忠誠意識、服務意識、法律意識,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責任心,在追求職業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
5.在日常管理中不斷規范行為舉止
行為是個體內在想法的外化,同時行為又反過來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在日常管理中加強警務化管理,讓學生提前適應和接納與工作相適應的行為舉止。
三、職業認同培養的工作平臺
要為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創造必要的條件,著力打造四個平臺,對公安大學生進行全程性、系統性的培養。
1.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課程平臺
發掘不同類別課程的職業認同教育因素。如在思政課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在專業課程中合理使用模擬街區,使教學場景和公安工作場景相一致,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心理學課程中加入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尋求實現國家要求、社會需求和自我追求的統一。
2.與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活動平臺
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讓職業文化、職業精神、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等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活動,成為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散打社團、戰術社團、心理社團等學生社團從不同的角度組織專門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禁毒辯論賽、網絡攻防大賽等學科競賽,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檢驗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搭建了提高素質、培養自信的平臺。
3.以職業價值觀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平臺
校園文化是職業教育的隱性因素。安徽公安職業學院多年來堅持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動,讓優秀畢業生走進校園現身說法,傳遞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傳承職業精神。新建校區里刻有忠誠、智勇、清正、為民安徽公安精神的磐石,航拍校園可見道路旁的銀杏樹組成的金色盾牌,兩條主干道構成兩把正義之劍等人文景觀的設計,讓學生在不經意間受到熏陶。
4.以多崗位鍛煉為指導思想的實踐基地平臺
研究表明,在專業認同的總分上,大二學生的得分最高,大四學生的得分最低[1]。因此特別需要加強對實習過程中學生的教育引導。目前安徽公安職業學院的實習實訓基地覆蓋全省所有地市,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要輪換2-3個崗位。讓學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形成職業責任感,內化職業價值追求。
四、職業認同培養的教育環節
過程和結果不能截然分開。職業認同培養,應把握職業認同的過程性和可變性,將培養分布、貫穿于各年級。
1.把好入學關
在招生面試中加入入學動機的詢問。以職業認同為基礎擇優錄取,提高生源質量[2]。抓住新生的好奇心,在軍訓期間結合入學教育,圍繞入學適應與發展、學業規劃與人生規劃、職業道德修養、行為規范等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解公安職業的平臺,逐漸培養職業意識,激發職業興趣,為職業認同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警務化管理為抓手
把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表現作為重要內容,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訓練,加強警容風紀檢查,強調紀律作風養成,加強忠誠意識教育,讓學生逐漸適應公安工作的行為要求,強化學生在校時的準警察意識。
3.以公安實踐活動為契機
實戰為綱,強調實戰化教學。以重大活動安保等公安工作為契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體會獲得感,體會職業價值。在公安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行動踐行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
4.做好畢業生追蹤
開展公安機關對畢業生的評價追蹤,對畢業生工作地點、職級晉升、獎懲等情況進行追蹤,邀請公安機關對人才培養進行評價,對職業認同培養的效果進行監測,并以此作為改善職業認同培養工作的依據。
五、職業認同培養的主體作用
研究表明,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水平受所學專業是否為本人意愿、人格類型、教師的態度、就業前景、是否有警察親戚、所在年級等因素的影響。職業認同培養應充分考慮這些影響因素,發揮學校、實習實訓單位、家庭和學生本人四者的作用。
1.學校是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的關鍵因素
工作平臺的搭建、各個教育環節的實施都離不開學校。為確保培養效果,學校應主動做好培養規劃,主動聯系實習實訓單位和學生家長,牽頭做好各項工作。
2.加強校局合作
公安一線實戰單位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學場所的延伸。加強校局合作,使學生以職業角色參與其中,能夠鞏固其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進而形成穩定的職業認同感,是職業認同培養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時要發揮好公安實戰單位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作用。聽取實戰單位對人才培養的意見,讓實戰單位參與到課程建設、教材研發等實際工作中,解決教學與公安實戰脫節的問題。
3.邀請家長觀摩軍訓匯報演練、公開課,舉辦家長課堂,促進家校共育
有警察親戚的學生對警察職業內涵及社會價值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3]。建議讓有能力的家長,尤其是行業內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形成職業認同培養的合力。
4.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職業認同培養最終落腳于學生本身
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做好入職的心理準備。
六、結論與思考
職業認同教育絕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應形成合力,貫穿于大學生涯的各個教育環節,以實踐體驗為基礎,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培養職業生涯發展信心,促進學生職業認同。
但同時也應考慮到對畢業后未能立即從事公安工作的公安專業大學生的教育引導,以免形成心理落差。公安院校也應進一步完善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對畢業后未能立即從事公安工作的公安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個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周立秋,劉啟剛.公安院校專業認同的現狀與提升策略實證研究[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9(1):97-102.
[2]李歐.警校生警察職業認同現狀調查與對策[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3):181-184.
[3]張佳佳.公安院校大學生警察職業認同感的現狀調查與對策——以四川警察學院為例[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3,25(3):119-125.
作者簡介:
余恬(1983—),安徽黃山人,安徽省公安廳警察訓練總隊二級主任科員,碩士,研究方向:公安教育心理學。
基金項目:
校級科研重點項目公安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培養體系構建(XN2018ZDB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