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健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移動通信技術迅猛發展,隨之,自媒體為主的新興媒體映入人們的眼簾。開創了媒體新潮流,對傳統廣播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廣播電臺主持人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對當前職業的客觀形勢進行分析,探索角色轉型道路和能力提升方式。
關鍵詞:電臺主持人;媒體融合;角色轉型;發展策略
21世紀,傳統媒介方式方法已經是過去,以移動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主體的自媒體應運而生,對廣播電臺主持人的風格和角色有了全新的需求。廣播電臺屬于傳統媒體,為了能夠在諸多媒介中獲取有利地位,留住聽眾,就應該跟隨時代發展腳步,順應潮流探索,并發揚廣播電臺所具備的優勢,使廣播電臺收聽率和對用戶的吸引力得以提升。實際上,因自媒體媒介的影響,廣播電臺行業面臨著生存危機,想要打破這一局勢,廣播電臺主持人應勇往直前,敢于挑戰轉型職業角色,探究生存發展的道路。
一、融媒體時代對電臺主持人的影響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廣播電臺主持人作為廣播節目的主力軍,其采集素材、選題新聞、編播節目的能力是形成廣播節目特色的主要因素。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只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塑造個性化風格,創建節目口碑和品牌,才能使收聽率得以提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新興媒體取代了傳統媒體,傳統廣播媒體在夾縫之中生存[1]。廣播電臺主持人轉型角色也是日后必然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傳統媒體通過直觀的畫面和電視技術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廣播電臺不具備娛樂性、商業性,更加無法和聽眾互動。大多數電臺主持人長期在廣播職位上,思維模式受限,盡管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但是沒有才華施展的空間,致使節目不具備娛樂性,過于嚴肅。反之,自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傳播能夠將觀眾作為主體,從商業化轉型中來吸引觀眾眼球。廣播電視節目在此背景下顯得不具備吸引力和商業價值,但是這并不代表廣播電視節目沒有生存的空間。廣播電臺屬于傳統媒體,在制作節目和選拔工作人員時要求極為嚴格,和新興媒體相比較,廣播電臺主持人的編制、播出、寫作、采集新聞的能力極強,且大多數廣播電臺主持人屬于科班,專業素養極高,能夠具有極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將其和電視節目相比,廣播電臺無需畫面素材和形象素材的準備,電臺主持人只需將注意力集中在節目的編播之中即可。
二、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臺主持人角色轉型路徑
(一)高質量完成轉變、重新塑造形象
融媒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臺主持人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在此環境下,廣播電臺主持人應對角色轉型進行有效定位。首先,應轉變傳統的傳播理念,將聽眾作為節目的主體。廣播電臺屬于傳統媒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廣播節目的制作策劃和播出受新興媒體的擠壓,在夾縫之中迎難而上。在此環境下,廣播電臺節目應將聲音傳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主持人應掌控聽眾需求以及為依據,塑造節目品味,滿足聽眾喜好。其次,應該轉變自身的角色,將主持人的主導地位突出出來。融合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主持人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像以往一樣局限在節目的串聯之中。當前,廣播電臺主持人在節目播出時占據著引領的作用,是節目的主導者。實際上,廣播電視主持人不光是節目的當事人,還是記錄者,應該通過聲音的方式向聽眾傳遞新聞,激發其情感共鳴,如果像以往一樣照本宣讀播報節目不能夠塑造節目特色,更加無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和認同感。再次,應轉變語言環境,將廣播節目的多樣化表達方式突出出來[2]。在新興媒體角度出發,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站出現所營造出的多元化環境使廣播節目的發展空間變大,廣播電臺主持人應該將觀眾作為節目的核心,以此為目標,創建不同的語言環境。節目播出時不可太過專業,要貼近觀眾的新聞表達需求。最后,應轉變節目傳播方式,將節目和聽眾的互動優勢凸顯出來,從聽眾思維角度出發。媒體應該高度重視聽眾的感受需求。因此,廣播電臺主持人應樹立正確的媒介傳播認知,善于體會聽眾需求,滿足其情感體驗,營造雙向互動的氛圍。
(二)樹立角色轉型認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融媒體屬于時代發展趨勢,廣播電臺媒體應塑造節目特點,用積極的態度融合在媒體之中。首先,廣播電臺應提升對節目轉型的重視程度,找出導致廣播電臺節目收聽率低的因素,并積極探索聽眾所需求的節目形式。例如,可以以娛樂明星動態為基礎進行討論,對當前影視制作風格進行探析。此類節目能夠滿足聽眾娛樂需求并營造包袱和笑點,能夠滿足綜藝王者的時代。其次,廣播電臺主持人雖然不需要完全做到說學逗唱,但是應該將融媒體時代作為發展契機,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放下身段。傳統播音主持人受行業因素影響,過于重視單向灌輸,忽視了聽眾的內心需求。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臺應重視主持人和聽眾之間的雙向互動,使主持人和聽眾保持平等的地位。這樣一來,要求廣播電臺主持人放下身段,樹立平等認知,用平等的姿態和聽眾相容[3]。此外,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廣播電臺主持人的節目輸出模式過于狹窄,就需要廣播電臺主持人在節目播出時,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認知,通過合理的語言方式對內容進行表達,將內容的豐富展現出來。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極強的播報能力。由此可知,電臺主持人想要對報道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塑造獨特的廣播風格。例如,時政電臺主持人應該掌握國內外時事熱點,并擁有獨特的見解。娛樂類主持人應掌握娛樂圈的信息。只有專業,才能夠樹立口碑。除此之外,廣播電臺主持人應調節自身廣播的語調和語速,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臺主持人不能像以往一樣字正腔圓對內容進行解說,而應該通過合適的語調和語速,以日常化的語言表達形式和聽眾進行思想的碰撞,消除其語言隔閡。簡而言之,電臺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不能夠像以往一樣用教科書般的標準語,而是應該和聽眾感同身受,用通俗易懂的平易近人的語言來體現自身親和力,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三)樹立互聯網認知、塑造個性化風格
融媒體時代要求廣播電臺主持人角色轉型應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將用戶作為根本,將互動作為節目的提綱提升,對傳播生態的重視程度,對自我角色進行調整,塑造個性化風格。首先,廣播電臺主持人應提升信息篩選和素材整合的能力,電臺主持人面對新聞信息不應該像以往一樣是讀稿人,而應該充當經歷者、解讀者的角色,用敏銳的目光和深刻的思想了解事情的始末,將自身的觀點和評論表達出來。其次,電臺主持人應明確受眾認知,具備和聽眾互動的能力,在對節目進行策劃播出時應對聽眾的訴求仔細分析以及為依據,為受眾提供互動渠道。最后,電臺主持人應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來擴展節目傳播渠道及影響力。此外,還應該熟練掌握微信微博等平臺和新媒體技術密切接觸,在此基礎上,拉近和聽眾之間的距離[4-5]。
三、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臺帶來了沖擊,電臺主持人想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就應該挑戰困難,抓住機遇,對廣播媒體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細致分析,轉變自身角色,提升專業素養,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認知,改正自身不足之處,塑造個性化形象,使電臺節目質量得以提升,將個人魅力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許海濤.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轉型路徑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8.
[2]?孫愈.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角色轉型[J].視聽,2015(08):107-108.
[3]?李帥.融媒體環境下主持人角色的再塑造[J].視聽界,2018,205(05):124-125.
[4]?游思怡.融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轉型之路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8,2(35):118.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