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林
摘 ?要:語文是高中階段教學的一門主要的學科,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語言運用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起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不斷地發現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改進和優化自身在語文課堂的教法運用,全面激發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為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教學
目前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水準和教學質量等均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流程進一步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們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努力實踐和探索的結晶,值得我們高興,但是語文課堂的教學并非盡善盡美,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優化的地方,需要語文教師繼續沿著正確的改革道路對此進行研究。
一、即興創作教學,提升教學興趣
文言文的教學困難之一,就是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薄弱,不知作者其言何意。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采用即興創作法,讓學生將古人所描寫的關鍵點概括出來,并對其進行一番體會并用自己擅長的語言敘述出來,然后將古人的話引出,激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詩經》內容時,筆者讓學生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異性,語言要優美簡練。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了起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文采和知識,有的學生引經據典:“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有的學生自己創作:“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幻想起有你的未來。”等到學生發言完畢后,筆者將文章中主人公對異性的描寫告訴他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后,筆者又讓學生描述有心上人但沒有在一起的感覺,這時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沒有水會渴,沒有光會黑,于我而言,你就是水、光和空氣。”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在大家發言完畢后,筆者又將文章主人公的感受脫口而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說罷便有學生陷入神往,并顯露出對本文濃厚的興趣,開始自己閱讀起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學好文章里的知識點,還能牢記這篇文章的真諦與意義,進而提升了教學的效果。
二、設計品讀環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第一驅動力。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足,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得到實現,學生在學習上只是一個附庸,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因此閱讀教學的效率比較低。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閱讀教學方案。
例如,在教學《祝福》內容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品讀環節,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筆者設計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比如:(1)本文的記敘順序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圍的人是怎樣面對她的不幸的?作者描寫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通過設置問題,能夠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借助信息技術,滲透傳統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與教學完成了深度融合,并且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十分多的活力,增添了許多色彩,是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法寶。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涵都十分豐富,僅僅依靠簡單的文字描述恐怕很難呈現這些多彩的文化,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包含物質載體的傳統文化時,口頭描述只會增添學生的疑惑。借助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呈現直觀、形象、生動的內容,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時通過連接互聯網還能夠隨時隨地地拓展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蜀道難》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給學生滲透傳統文化。蜀地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鐘靈毓秀之地,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梳理了蜀地的發展歷史,從秦朝時期就開始在蜀地設立郡,在兩漢時期,蜀地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在三國時期,蜀地成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根據地。接著,筆者讓學生觀看了四川的地形圖,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文中李白的詩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筆者還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討論中國古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思鄉的詩文,學生通過討論了解了中國自古是一個家國同構的社會,并且也了解了古代的交通工具以及出行方式,但是在當代通過高鐵和飛機我們能夠很快地回家。此外,筆者還會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電視欄目,比如《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要全面地重視起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積極地創新語文課堂的教法運用,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的創新,全面的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水準,為每一個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和鞏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珊珊.探究高中階段語文閱讀高效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6):86.
[2]王之云.構建高效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策略[J].高考(綜合版),2015(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