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會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想,務實,創新,這兩點必不可少。因此,時時以先生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教學中多實踐,多探索,多思考。下面以一節口語交際課為例,談一談教學上的體會。
一、研讀內容,創設情境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練習七口語交際為“小小展銷會”。要求如下:把你不需要的圖書、玩具整理一下,并標出價格,拿到班級開一個小小展銷會。想一想:要使自己帶去的東西賣個好價,該怎么說?要想從別人那里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又該怎么說呢?
(一)提前布置,盡早準備
課前,引導學生預習,讓他們明白所要準備的物品。我強調是“你不需要”的,不能拿取家中的貴重物品,或自己根本不打算淘汰的物品。三年級的孩子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這一點有必要跟孩子交代清楚,防止課堂上出現意外,賣出買進,必須誠信為本,不得反悔。為了營造真實展銷的氛圍,使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征求了家長意見,允許孩子們自帶零錢,不超過五元,便于他們交易。
(二)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在開始展銷會之前,我先來了一段開場白:同學們,知道淘寶網嗎?(孩子們笑:知道。因為媽媽們都愛網上購物,孩子們太熟悉了)今天,咱們開個展銷會,你們的課桌就是你們的店鋪。把你想要淘汰的物品拿出來賣上一賣,你也可以去其他同學的店鋪逛上一逛,淘淘寶。記住,把自己的物品貼上價格,擺放整齊,如果離開店鋪,可以托同桌看管、銷售。好,展銷會開始!
充分的準備,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一下子帶入到類似真實生活的場景里,迅速進入自己的角色,為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巡視指導,放手實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于一爐?!吧罴唇逃钡暮诵膬热菔恰斑^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這就是先生的教育理論歷久而彌新的關鍵所在。人,是生活的人。脫離生活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死板的教育。“小小展銷會”這樣的口語交際課,充分地喚醒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效地拉近了學校教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是學生喜歡的。小孩子總是渴望長大的,總喜歡做一些成人才能做的事情,就如同小女孩愛用媽媽的口紅,愛穿媽媽的高跟鞋一樣。他們特別想體驗成人的世界。這樣的課堂,老師不需多講,適當指導即可。
(一)細心巡視,發現亮點
徜徉在學生的“店鋪”間,有一個奇怪的發現:一個毛絨公仔,曾前后出現在不同孩子的“店鋪”里。一打聽,方知道,原主是劉振興,5元賣給了丁之亦,丁之亦又轉手賣給了路心怡,路心怡玩了一會兒又賣給了張康寧,張康寧不知什么原因又賣給了最后持有者楊紫菱。不過,價格倒是一直沒變??磥?,孩子們只是想體驗交易的過程,享受“販賣”的樂趣而已!
語言的交流,推銷的技巧,在我的追詢中,一點一點呈現出來。無論是孩子之間還是師生之間,有話題,有溝通,有了解,言語的表達更具靈性,更有活力和張力。老師的尊重,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一種自我創新的價值感。三言兩語的點撥、引導,給了學生鼓勵,也引發了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和言語表達的欲望。
(二)及時指導,彌補遺憾
口語交際課最怕的是什么?是課堂成了部分敢于表現學生的“一言堂”。幸好,課前準備不錯,班級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參與,甚至個別平時不愛語文課的孩子的“生意”也是紅紅火火的。
盡管,展銷會開展得如火如荼,卻有一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捧著語文書看,課桌上什么也沒有,也沒有去“逛街”。這個學生語文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我不明白他為何不參與口語交際活動。這不是我想看到的!問他,他說平時家長不會給他買那些沒用的東西,家里沒有舊物淘汰,家長也不給零錢。所以,沒有東西賣也不能買東西的他,只能默默呆在一隅。我默然。可能家長對口語交際課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吧!看著其他孩子掂量物品的開心樣子,討價還價的興奮神情,我鼓勵他觀察展銷會的場面活動,了解同學們都賣了啥,買了啥,誰的生意最好等。然后跟我說一說,寫一寫。他一聽,高興地接受了任務,離開座位,走向一個個“店鋪”,認真開展“調研”工作了。
三、總結經驗,鼓勵溝通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半個小時的展銷會很快就結束了。孩子們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借此機會,我讓他們交流交流“生意經”。看把他們樂得,一個個搶著打開話匣子。
一堂課在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表達中接近尾聲。我這樣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吆喝賣東西,又學會了討價還價買東西,大家表現得非常好!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我們既要把語文課上學的知識用好,也要學著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成為我們成長路上的好朋友!
語文總是生活的語文。語文教學,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僅以一節口語交際課為例,來詮釋我是如何用先生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并以先生為范,踏踏實實教語文,認認真真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