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摘 ?要:本文立足于幼兒日常交往的真實情況,從“一起商定規(guī)則,共同探討”“鍛煉正確交往,學習技巧”“參加教育活動,滿足需要”“樹立榜樣作用,正確模仿”四個方面出發(fā),對優(yōu)化幼兒交往態(tài)度的有效策略做出了分析與探究。
關(guān)鍵詞:幼兒交往;共同探討;教育活動;樹立榜樣
幼兒園中有許多的幼兒不愿意與人交往,看見人不愿意打招呼,當老師和其說話,幼兒也時常會出現(xiàn)躲避的情況。那么幼兒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社會領(lǐng)域的學習和發(fā)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chǔ)的過程。幼兒園不僅是幼兒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幼兒學習怎樣與人相處、交往的地方。幼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多種管理教育形式,正確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幫助幼兒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友好相處,學會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幼兒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享受與人交往的樂趣。
一、一起商定規(guī)則,共同探討
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幼師要和幼兒共同制定一些合理的規(guī)則,引導幼兒遵守約定,不能對幼兒持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幼師可以引導幼兒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合理地約束幼兒,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紀律觀念。幼師對于幼兒不正確的交往方式要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改正,對于幼兒正確的交往方式要適當?shù)貙ζ溥M行鼓勵和表揚,鼓勵幼兒多進行正確的人際交往,使幼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交往習慣。
例如,幼師和幼兒商定可以利用兒歌游戲中的規(guī)則來讓幼兒對與人交往的規(guī)則有一個初步的熟知和了解。比如兒歌“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幼兒對這些兒歌會比較感興趣,幼兒對其不僅要會唱,還要懂得歌詞的意思,這樣幼兒在唱這些兒歌時就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幼兒對規(guī)則的認識。幼師還可以讓幼兒做一些小游戲來增強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比如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游戲。這些游戲生動有趣,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幼兒在做小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還需要遵守與人交往的規(guī)則。在多次游戲的互動中,幼兒便會加深對規(guī)則的認識,形成良好的與人交往的習慣。
二、鍛煉正確交往,學習技巧
幼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形式讓幼兒掌握一些與人正確交往的技巧,幫助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使幼兒與同伴建立平等和諧的交往關(guān)系,有助于幼兒形成友愛、尊重、包容、善良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品質(zhì)。教導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用文明的語言,與其他幼兒形成一片友好的交往氛圍,使幼兒善于用文明的口語表達來解決與人交往中所遇到的場景。通過幼師對幼兒正確交往技能的鍛煉,就加強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本領(lǐng)。
例如,許多的幼兒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幼師就可以利用對比的方式讓幼兒明白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方式是錯誤的。比如:“小紅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跟小紅玩,小紅感到特別孤單。另一個幼兒小明對待其他小朋友非常有禮貌,尊重、包容其他小朋友,所以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都愿意跟他玩。所以你認為哪種與人交往的方式是正確的?”幼師讓幼兒自己去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幼兒便會慢慢克服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幼師還應該教導幼兒在于其他人交往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在說話時多用一些禮貌的用語,比如:“對不起,請你原諒我”“請你幫我拿一下玩具可以嗎?”“我能加入嗎?”幼兒在學習了正確的交往技巧后,便掌握了與人交往的主要方法。
三、參加教育活動,滿足需要
幼兒只接受幼師的口頭教導還不能夠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幼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教育活動,讓幼兒參加,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與人交往的條件和機會,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活動的功能,增加幼兒與同齡人交往的時間和實際經(jīng)驗,讓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幼兒從各種活動中找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幼師對其進行指導和鼓勵,促進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師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例如,幼兒園可以舉辦一些適當?shù)慕逃顒幼層變簠⒓樱热缬變簣@舉辦讓幼兒去養(yǎng)老院對孤寡老人陪伴的教育活動。幼師可以首先讓幼兒觀看一些孤寡老人平時獨自生活的視頻,然后讓每個幼兒在老人們面前進行自我介紹,也可以表演節(jié)目。接著可以讓幼兒與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進行溝通與交流,讓幼兒自己去問老人問題,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給老人講故事聽,詢問老人的情況等,大膽地與人進行交往。最后,幼師可以讓幼兒談一談自己一天的感受,有什么想說的說出來,充分利用實際幼兒與人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從中找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滿足內(nèi)心的需求,不斷鍛煉自己。
四、樹立榜樣作用,正確模仿
對于六歲以下的幼兒,由于其行為習慣處于空白期,正是學習模仿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他們分不清對與錯,對世界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什么都想學,什么都要學。這就要求教師與教師之間要關(guān)系融洽,教師與幼兒之間要平等相處,教師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并尊重他們,多聽他們合理的建議,給孩子講道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例如,騎小車活動,剛開始老師制定好規(guī)則,幼兒開始騎車。一節(jié)活動下來,有好幾個小朋友哭著過來說被車刮到了。此時小朋友是被動地接受規(guī)則,或者不理解教師給他們指定的規(guī)則。于是在第二次活動之前,我請小朋友討論:怎樣騎車才安全?有的小朋友說,我們要慢慢騎,不能太快;有的說,我們要沿著一個方向騎,這樣才不會撞到;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可以在路上設置紅路燈,這樣大家動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我請大家把這些想法畫出來制作成新的騎小車規(guī)則,貼在停車場,接下來的騎小車活動中幼兒動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們自己制定并制作規(guī)則,他們是騎小車活動的“立法者”。當有人違反規(guī)則時,常常有小朋友指著規(guī)則牌說:“看看,這里有約定的,不能這樣做,我們必須遵守我們的約定。”
綜上所述,對于幼兒交往態(tài)度的端正需要幼師和幼兒家長共同的堅持與努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關(guān)愛和耐心,正確地引導幼兒去與人交往,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yǎng)幼兒積極主動的交往態(tài)度和以誠待人、寬以待人的胸懷,端正幼兒的不良交往習慣。
參考文獻:
[1]孫照惠,董杰.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00(026):277.
[2]張璐璐,高東慧. 班級幼兒同伴交往的特點與原因分析[J]. 學前教育研究,2015,000(0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