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環境在水系治理中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堤防工程建設是城市濱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型堤防是一種新的堤防形式,受到水利界專業人士的普遍認可,城市濱河中建設堤防不但要確保給排水和防洪度汛等水利基本功能,而且要美化城市水利環境。文章闡述了堤防工程景觀設計效益和基本原則,分析了當前我國城市水系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堤防工程景觀設計方式。
關鍵詞:城市濱河;堤防工程;景觀設計;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68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張濤(1988-),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綠化。
前言
在人口迅速增長和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中,人們似乎已經忘卻了城市中寶貴的水源地,僵硬筆直的城市河岸沒有生機,城市中沒有了碧綠的生態景觀空間。與此同時,城市中濱水景觀空間上擴建的鋪裝道路和硬質堤岸,城市過境水系的混凝土垂直護岸,使城市堤防整體景觀風格和土地使用上產生變化。如今,在城市水系治理中,人們逐漸重視城市生物的多樣性,越來越關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而建設景觀型堤防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在城市濱水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中,應尊重江河的原始自然景觀面貌,城市濱河堤防建設要為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等提供有利的生態環境平臺,水利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滿足,成為城市生態景觀的組成部分。
1堤防工程景觀設計效益
堤防工程景觀設計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作用,在堤防的頂部和堤防岸線上規劃景觀綠化帶,能有效提升城市水和土壤的質量,更有利地改善城市水利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城市堤防沿線景區的規劃建設將增強城市濱水環境旅游文化氛圍,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植被合理有效配置和水利生態環境的提高。城市濱河空間堤防工程景觀設計不但滿足工程上的需要,而且實現了與自然和諧相處,有效保護了水系生態環境,注重休閑、生態、娛樂等多種功能的融合,因此,更多考慮居民生活需要的城市水系統,建立一個休閑和娛樂的最佳場所,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城市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城市濱河空間堤防景觀設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堤防景觀設計原則
當堤防工程設計等級較高的時候,就會對景觀設計有著相應的設計要求,按照景觀上的設計要求,城市堤防建設應根據現有的環境狀態和長期的建設目標來改善水利生態環境。景觀設計原則具體如下。保證堤防工程防洪度汛和給排水等水利基本功能;確保城市中河流有效地水循環以及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保存堤防工程中現有的自然景觀綠地,增強城市堤防自身的景觀觀賞性;加強城市水利環境設施的安全性,保護和培育濱河景觀綠地;堤防景觀設計要遵從濱河流域整體的防洪規劃設計;按現有城市堤防等級構建生態景觀空間環境,達到城市濱河防洪工程建設標準;堤防建設應充分考慮城市景觀上的設計要求,并遵循城市濱河景觀價值;注重城市堤防工程親水可游性的景觀功能要求,并與城市堤防周邊地區其它景觀自然環境相協調;城市堤防工程建設應保持自然生態景觀的整體環境特征,在不影響城市濱河防洪度汛的前提下,選擇堤防建設的生態景觀理想材料,有效配置景觀植物種植規劃設計;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城市濱河中已有的淺灘型河床、深水型河床。
3我國城市水系治理存在的問題
3.1大量城市水系渠道硬化,破壞水利生態環境
目前國內片面采取硬化覆蓋河岸的方式來治理城市水系,濱水生態環境功能逐漸被削弱,城市中的自然河流生態系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堤防高度逐年提高,城市濱河中鋼筋混凝土直立式護岸建設較多,導致天然和人工環境失衡,刻意強調城市河道硬化治標不治本,切斷水體與土壤之間的關系相當于割裂了城市水系和自然生態環境,導致水污染加劇,城市河道失去自身凈化能力,生態功能也就隨之消失。
3.2城市河岸僵硬筆直,影響動植物生存環境
在天然河道的橫截面上,淺灘是動植物棲息生存的主要活動地點,人工改造之后的河床輸水性普遍較好,整整齊齊的河道斷面,施工單一的硬質堤岸,雖然河道中水流流速平均化,但是河道中的生物多樣性和原有的河道自然景觀環境面貌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就是河流形態的多樣性,城市河流的單一、規律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多樣性。
3.3城市防洪工程單一化程度高
在城市水系治理的地方,單一的執行標準造成了經濟浪費,影響城市給排水系統和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內部的防洪堤。水力的發展不夠精細,制約了可持續發展性,這是水資源問題的根本所在,應該將水力作為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元素進行重新思考。
4堤防岸線和堤身景觀設計
4.1堤防岸線景觀設計
4.1.1整體布局
城市堤防岸線的外部造型在整體裝飾風格上應該做到樸實無華,堤防岸線平面造型的總體景觀設計應當以舒適怡人為構思的出發點,在局部上摒棄不合理的結構,準確而合理地設計堤防岸線結構。適宜的堤線位置一般布置在離河岸20~80m的地方,利于堤內形成較大的行洪斷面,減小防洪的壓力[1]。在城市堤防岸線設計中,親水處和錨固結構的縫隙中適當地種植一些花草,堤防的岸線種植一些行道樹和觀賞性較好的灌木,斜坡面上采用石質的景觀臺階或緩坡來進行合理構造,堤防岸線下面設置錨固臺和觀景平臺,在景觀視覺上打破堤防岸線僵硬筆直的局面。
4.1.2景觀空間
堤防岸線是具有非常獨特的線形元素景觀空間,具有景觀美學價值。堤防岸線上的景觀空間設計上應根據美學原則和自然環境規律,堤防中進行照明、植物、鋪裝、平面縱向形態設計以及橫向斷面設計等;加強堤防的親水性行為的發生及相應的濱水景觀空間設計,包括輪椅坡道和盲道的設計,從而能更好地服務于弱勢群體;保障整體堤岸水體視線的暢通性,創造出城市堤防岸線的自然景觀美感。堤防的岸線有筆直的,也有蜿蜒曲折的,蜿蜒曲折的堤防岸線比較能夠貼近自然的狀態,并且有著自然和人工的區別,技術與方法有效結合,目的就是提升堤防岸線的景觀視覺空間效果和人文景觀。
4.1.3親水可游
人們天生的親水渴求,以及隨著精神追求的提高,對濱水休閑和濱河公共開放空間提出更高要求,鑒于此,堤線內的景觀因未被阻隔而往往被認為具有更好的親水價值[2]。堤防岸線的高低和坡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水體的通達性,堤防景觀區段內可以適當選擇安全且水質較好的地方來建設親水區。濱水區域具有廣闊良好的視線,在景觀視覺上具有較為強大的沖擊力,新鮮的空氣吸引著人們靠近水域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親水性活動,包括垂釣、駐留觀賞和廣場表演等。堤防豎向特征影響著堤防岸線景觀上的親水感觀度,能夠改變和提升城市濱河空間的整體環境,提高景觀岸線的親水可游性。
4.1.4岸線綠化
從生態角度審視傳統護岸工程,需要改進的就是枯燥灰色的護面層,用生機盎然的綠色植被取代單一的砌石或混凝土護面,對環境和視覺效果都具有積極作用[3]。堤防岸線的凈水區域可以種植一些睡蓮、荷花,提高城市堤防工程濱水景觀的空間深度和空間層次感。植物綠化組成了城市區域自然景觀環境空間,濱水綠化帶可以有效地結合自然地形,選擇種植闊葉樹木等比較適合在當地生長的植物樹種,水生植物對凈化水質、加強城市水系的自凈力具有不可代替的有效作用。
4.2堤身景觀設計
4.2.1景觀設計分類
通過建設生態河床和生態護岸等工程技術手段,重塑一個相對自然穩定和健康開放的河流生態系統,能長期維持河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最終構建一個人水和諧的理想環境[4]。堤防工程景觀設計是在保護城市防洪的基礎之上建設綠化景觀,在設計內容上也是豐富多彩,大體上分為2種類型,分別是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硬質城市堤防景觀在設計中應該注重江河灘涂地的環境保護,把握好堤防的施工工藝材料。在水流急的岸坡河段,單純地采用植物護坡容易遭到破壞,為了提高護岸的抗沖刷能力,更大程度發揮護岸的防洪效應,應結合土工材料、石料等堅固材料,加強護岸的穩定性和抗侵蝕性[5]。軟質景觀類型和內容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堤身上林草覆蓋率的增加、林地的擴建,將有利于調節氣候環境和凈化空氣,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4.2.2景觀小品設施
在有景可觀的堤防段設置一些景觀小品,如亭、廊架、主題雕塑及標識系統等景觀設施,堤身設置景觀小品,設計形式上應做到因地制宜。堤頂設置景觀亭,局部采用景觀置石以配合其野趣。色彩搭配上與堤防周圍環境和堤身整體設計風格協調統一。堤防上坡面底部體現出平滑的面,堤內外形成統一的整體景觀風格,把堤頂部分空間設計成眺望遠處或者對岸風景的觀景平臺。1、2級堤防超高值不應低于2.0m,堤防比周圍地面要高,可以俯視河流和周圍空間,可以設計眺望、觀賞、看比賽的場所。眺望場所可設置休息用的亭子和休閑座椅來方便人們休息等。
4.2.3堤身植物配置
城市堤防雖然靠近水岸,但是其生態環境系統還是相對比較脆弱,必須遵循大自然生態基本原則進行景觀綠化設計。景觀植物設計上應該分為3個層次,分別是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帶狀的景觀綠化是具有高低錯落的層次和植物的疏密以及在植物顏色上深淺上的區別,完善堤防中樹與樹之間和草與草之間的相互搭配和襯托的效果,同時還應該注意不同樹種之間有效的合理搭配,形成堤防植物縱深感。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樹木的高低配置,盡量避免樹下無草、草上無樹的情況,同時應注意不同草的搭配。
4.2.4坡面坡肩景觀綠化
堤防坡面和坡肩的景觀綠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應當確保栽植空間,使城市濱河和堤防景觀綠化在視覺上具有整體感,使之能夠同時進入人們的視野。垂枝點水是傳統園林綠化的一種手法,枝條垂到水面上,使兩者在視覺上相互融合,可以取得水岸自然連接的景觀特效,在堤防景觀區內的廣場部分上的綠化,可以結合空間軸線上的規則式園林進行植物種植,如成列安放高大冠幅的樹木,花壇中可以用造型規則的黃楊和季節性的花草,組成豐富的植物模紋圖案。疏林區的自然布局,要注意小灌木的搭配種植,用不規則的種植方式表達柔和自然的感覺,注意林地和草地的密度對比和高度搭配。
5結語
在城市濱河堤防工程景觀設計中,應充分、全面、綜合地保障城市濱河生態環境系統安全,改善城市濱河堤防生態景觀環境,人們的居住環境條件得到合理有效地優化,城市的魅力得以快速提升,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滿足工程上的需要使其與自然和諧相處,水系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保護,更好地促進城市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城市周邊人口提供良好的濱水水利景觀和休閑環境。
參考文獻
[1]曾芳芳.淺談防汛、生態、景觀型堤防工程建設[J].廣東水利水電,2007(04):30-31.
[2]張雅卓,胡碩杰,王蓉.城市河道的景觀型堤防設計[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06):166.
[3]鐘春欣,張瑋.傳統型護岸與生態型護岸[J].紅水河,2006(04):138.
[4]于智勇,崔鳳國.城市受損河流生態恢復的原則[J].中國科技信息,2005(07):139-141.
[5]王宏仕,周奇.景觀生態學原理在堤防生態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8(06):116.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