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任潔
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腿部不適感與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嚴重干擾日常生活。手術作為臨床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有效手段,利于減輕患者痛苦,但手術創傷大、愈合時間長,導致病情遷延難愈。相關研究發現,圍術期輔以相應護理干預,有助于強化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1]。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以人為本,重視評估與患者疾病相關指標,分級處理護理風險,強調差異化護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2]。本研究選取68例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研究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現詳情如下。
附表 兩組HR、SBP、DBP水平比較()

附表 兩組HR、SBP、DBP水平比較()
組別(n=34)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入手術室前 術中 入手術室前 術中 入手術室前 術中觀察組 76.28±9.19 78.08±7.81 80.12±5.82 81.72±5.36 74.59±8.16 75.84±7.26常規組 75.92±9.32 82.13±8.64 81.87±6.03 85.31±6.19 75.29±6.58 79.71±8.52 t 0.160 2.028 1.218 2.557 0.389 2.016 P 0.873 0.047 0.228 0.013 0.698 0.048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我院68例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依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n=34)與常規組(n=34)。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12±3.92)歲,文化程度:20例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常規組男25例,男9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0.89±4.02)歲,文化程度:22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靜脈超聲檢查等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年齡>60歲;排除標準:小隱靜脈功能異常者;合并免疫缺陷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伴有惡性腫瘤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既往有嚴重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均行高位結扎加抽剝手術治療,并配合相應護理干預。常規組圍術期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健康宣教、情感指導、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量化評估。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年齡、性別、心理狀態等具體情況,以動機理論(保護性)為原則,量化評估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自我保護能力與生存質量。量化評分如下:年齡:1分(≤69歲)、2分(70~79歲)、3分(≥80歲);疼痛分級: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合并癥:1分(0種)、2分(1種)、3分(≥2種);負性情緒: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②護士配置。按照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等將護士分為1級(護士長或主管護師)、2級(工作經驗豐富護師與護士)、3級(低年資護士)。③術前干預?;颊咄ǔ0橛惺中g抵觸心理,嚴重者甚至拒絕手術。針對上述現象,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采用正性暗示語言等,緩解其手術顧慮,同時詳細介紹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方案,以改善其治療依從性。④術中監測。麻醉狀態下,患者溫度感知功能下降,需保證手術室溫度與濕度,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嚴格檢測患者血液、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功能,若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立即通知醫生處理;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體位,以防肢體外展過度,誘發不良事件。⑤術后指導。抬高床頭,取頭偏向一側;指導患者進食能量高、易消化、清淡類食物,并協助其盡早下床行走,輔助其鍛煉患肢與腳趾。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入手術室前、術中心率(HR)、舒張壓(DBP)及收縮壓(SBP)變化;觀察對比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R、SBP、DBP水平 入手術室前兩組HR、SBP、DBP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術中觀察組HR、SBP、DBP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見附表。
2.2 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干預后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49±1.23)d,住院費用為(6495.83±849.12)元,常規組住院時間為(12.28±2.36)d,住院費用為(8198.53±1018.79)元。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有顯著差異(t1=12.686,P1=0.000;t2=7.486,P2=0.000)。
目前臨床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仍以高位結扎加抽剝手術為主,而術中麻醉以腰硬聯合麻醉為主,血流動力學變化較大,同時老年合并癥較多,易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有學者指出,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有助于保證治療順利完成,改善血流動力學[4]。
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是一種前瞻性較強的護理模式,通過綜合評估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分級護理,有助于預防護理盲目性,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其針對性更強[5]。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通過分析干擾患者手術治療與護理效果相關因素,賦于分值,按照評分結果將手術患者分為3個等級,并根據等級配備相應護理人員,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此外術前以正性暗示語言等心理干預,緩解患者手術抵觸情緒,改善其遵醫行為,術中通過監測手術室環境、嚴格監控患者呼吸、血液等功能,以改善患者交感神經張力,緩解機體過度應激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術中觀察組HR、SBP、DBP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術中,可有效改善HR及BP水平,有助于緩解應激反應,保證手術順利。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住院費用少于常規組(P<0.05)。表明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采用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量化評估策略的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可有效改善術中HR及BP水平,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