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83)
田徑運動是體育與健康的必修項目,在中小學期間田徑課程就已經全面開展,我國高校幾乎都有開展以田徑為基礎的體育課程,并且每年都會組織1-2次田徑運動會。再此背景下,大學生參與田徑運動引起的損傷事件不在少數,這其中因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未作熱身活動引起的損傷事件占據較大的比例。
準備活動,是在運動前為預防傷病而有目的的進行一系列的機體運動,使身體各個系統發生相應的條件反射;在參加田徑比賽前和田徑運動之前,進行一定時間的準備活動,不僅可以熱身,同時可以預熱肌肉、升高體溫,并加快全身血液循環,使參與者迅速進入比賽狀態,從而降低傷病發生的幾率。因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對2005年以來我國高校發生的田徑運動損傷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以期得到可靠的因參與田徑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身體損傷的占例數據,為田徑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循證依據。
在中國知網、Web of Science、Pub Med、萬方和維普(中國科技數據庫檢索)的數據庫中檢索調查性橫斷面研究。關鍵詞:田徑、準備活動、熱身、運動損傷、大學生。搜索日期從2005年1月截止至2020年1月。
遵循PRISMA聲明,制定文獻檢索、納入、篩選與排除的標準。
(1)納入標準。
研究對象是因參與田徑運動而造成身體損傷的大學生;受傷因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研究類型是橫斷面的研究;結局指標是相對危險度(RR)。
(2)排除標準。
排除:非橫斷面研究;損傷原因非參與田徑運動和準備活動不充分;結局指標數據不完整或數據有誤的文獻;綜述和二次研究。
文獻檢索、篩選、信息提取和質量評估由兩名研究人員獨立完成。如果有任何疑問或異議,與第三位研究人員討論或咨詢第三方專家以解決。橫斷面研究暫無公認的質量評價工具,因此本文研究的質量使用采用Cochrane協作網推薦的5.3版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偏倚風險的評估和篩查。使用 Excel軟件建立特征表,摘錄的信息包括文獻作者、發表年份、受傷原因、因未充分的做熱身準備活動而受傷的人數、參與田徑運動受傷的總人數和結局指標。
使用Stata 16.0進行Meta分析。使用相對危險度(RR)作為效應指標,點估計值和95%置信區間(95%CI)。首先,使用I2和χ2檢驗來檢驗研究之間的異質性,如果異質性較大,則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效應數量;然后繪制漏斗圖,并觀察基于漏斗圖的薈萃分析結果是否存在較大的偏倚;隨后將研究對象的分為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進行亞組分析,以探討異質性的根源,以闡明普通大學生與高水平運動員之間受傷風險的差異;根據亞組分析的結果,進行了進一步的敏感性分析,找出異質性較大的研究;最后剔除異質性較大的文獻,在進行二次meta分析以驗證結果的穩定性。
通過數據庫搜索獲得475條。閱讀標題并進行摘要篩選后,根據既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最后確定12篇文獻(13項研究),總共對2839名因參加田徑運動而受傷的大學生進行meta分析。
經篩選后納入的12項研究都是橫斷面研究,受傷原因均為參與田賽、競賽,或日常訓練中發生的運動損傷(表1)。
納入的12篇文獻中,隨機序列、分配隱藏、盲法、結果數據完整、報告偏倚和其他偏倚都是低風險的。納入研究整體質量符合標準,適宜做meta分析。(表2)

表1 納入文獻特征表

表2 納入研究的發表偏倚表

圖1 Meta分析結果圖
Meta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因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參與田徑運動的損傷率占總體受傷因素的26%(95%CI=24%-27%,P=0.01<0.05)。對納入的13項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92%(P<0.01),各研究間存在不可忽略的異質性,因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的基本方差倒數法進行meta分析,并且進一步探討異質性來源(圖1)。
由于所包括的研究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各研究之間存在較大的異質性,因此,根據研究對象是否經過專業訓練進行分組,分為高水平運動員/體育生組和普通大學生組,進行亞組分析(圖2)。

圖2 亞組分析
亞組分析的結果顯示:在大學生組的異質性不顯著(I2=46.8%<50%,P=0.13>0.05),因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普通大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損傷率是 38%(95%CI=35%-41%,P=0.01<0.05);高水平運動員和體育生組的研究之間有一定的異質性 (I2=57.3%<75%,P=0.016<0.05),因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普通大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損傷率是 19%(95%CI=17%-21%,P=0.01<0.05);說明在準備活動不充分的情況下,專業體育生和高水平運動員較普通大學生受傷的風險更低。
對納入的13篇文獻進行逐一剔除后,做傳統meta分析,對比剔除前后的meta分析結果,驗證meta分析結果的穩定性。
逐一剔除后,再次進行meta分析結果證明,納入文獻的質量可靠,meta分析系統穩定,進一步證明了,不充分的準備活動是大學生及高水平運動員參加田徑運動受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圖3)。

圖3 敏感性分析
漏斗圖顯示納入研究均勻分布在兩側,但部分研究分布離散,未呈現低大頂小的趨勢,因此存在發表偏倚;整體分布趨勢在中心刻度線兩側;進一步使用egger檢驗,對漏斗圖做進一步的發表偏倚檢驗,egger對稱性檢驗提示,t=0.08,P=0.938>0.05,不存在較大的發表偏倚。(圖5)

圖4 漏斗圖

圖5 Egger檢驗結果結果圖
研究表明準備活動,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拉伸和專項練習,在田徑運動中,充分進行準備活動可提高身體練習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改善機體運動狀態,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在大眾的認知中,準備活動在運動損傷的預防、運動成績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基礎作用,但準備活動不僅僅是讓運動前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使身體從平靜的狀態過度至興奮狀態,從而使人進入運動狀態。準備活動還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使骨骼肌受大腦控制能力增強,并且可以增加人體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之間的配合度,使身體克服惰性,為強度較大的劇烈運動做保障,從而防止動作舒展度,力量不充分等問題引起的運動損傷。
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納入了12篇文獻(13項研究),通過薈萃分析證明了未充分的準備活動是田徑運動損傷中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但這13項研究中,全部研究都是橫斷面研究,并且多數研究只給出了受傷人數,并沒有提及受傷部位和受傷原因,只能通過其研究方法推斷研究內的樣本來源,給薈萃分析過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有些研究可能有出版偏見。部分研究的樣本量低,受傷的比率卻很高,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證據有力度不足。而諸如隨機對照試驗和觀察性研究本文并沒有納入,但是,在文獻搜索過程中,并沒有對準備活動在田徑運動中的風險進行隨機對照的觀察和試驗,這使得納入研究的證據力度不夠充分;多數研究中不同的危險因素都只是列出,并沒有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諸如卡方檢驗,回歸分析等相關性分析,以探究田徑運動損傷與各個風險因素之間的相關性。